趙社教
【摘要】隨著新課改的推進,小學數學課堂上的教學方法也在不斷更新,教學的總體水平得到了顯著的提升。其中,情境教學是一種較為先進的方式,有利于改變過去抽象單調的教學形式,將數學知識以形象生動的方式呈現出來。本文對情境教學法運用的意義與原則進行分析,并提出幾點構建小學數學情境的策略,以期提高小學數學教學的有效性,推動學生數學綜合素質的提高。
【關鍵詞】小學數學? 情境教學法? 應用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5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1)09-0135-02
在新課程標準的背景下,越來越多的小學數學教師開始探索情境教學法的運用方式,并作出了大量的教學實踐。情境教學法指的是教師從教學內容和學生水平出發,創設出特殊的情境,引導學生進行知識與情感層面的發展,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能力。小學數學課程知識的抽象性較強,運用情境教學法可以將其置入到具象化的情境中,使學生更加快速透徹地理解和掌握數學知識,促使學生形成良好的數學興趣,提高應用數學知識的能力。因此,教師要合理運用情境教學法,不斷提高教學水平。
一、情境教學法在小學數學中的應用意義
(一)激發學生數學興趣
在小學時期,學生在認知上以形象化的思維方式為主,這與數學知識抽象性、邏輯性的特質形成了一定的矛盾。因此,面對數學知識,很多小學生會感到理解困難,以至于對數學學科的學習興趣受到了影響。興趣是小學生參與學習的首要因素,教師運用情境教學法,可以讓數學教學過程更富有趣味性和靈活性,引導學生以積極自主的態度加入到數學課堂活動中來,并引導學生在接近實際的具體情境中理解和運用知識,使其體會到數學學科的意義與樂趣。
(二)培養學生思維意識
良好的思維意識是學生學好數學的重要前提,小學生正處于打基礎的階段,因此,教師不僅要讓其掌握教材中的知識,更要培養他們的數學思維。運用情境教學法,可以將數學知識點與小學生的認知經驗聯系起來,促進其數學思維意識的發展,幫助他們將分散的知識點連接起來,在腦海中逐漸建立起立體化的數學知識體系,繼而使學生從整體的層面掌握數學知識,實現數學知識的順利建構。
(三)鍛煉學生應用能力
小學數學課程不能僅以理論的形式開展,還要注重對學生應用能力的培養,才能真正體現出數學知識的價值,培育出具有應用意識和能力人才。在傳統的小學數學教學中,大部分教師偏向于理論內容的講解,對學生實踐應用素養的培養不夠重視,以至于“高分低能”的現象比較嚴重,很多學生雖然掌握了數學理論知識,但無法將其靈活地運用到數學問題的解決中去。采用情境教學的方法,可以將數學知識融入具體的問題情境中去,引導學生在問題情境中發現、理解各種數學原理、概念、公式等,讓學生在獲得數學知識的同時,深刻地掌握應用的方法。
二、情境教學法在小學數學中的應用原則
(一)目的性原則
任何教學方法的運用,都是為了幫助學生更加高效、高質地學習,達成教學目標。在運用情境教學法的時候,教師要明確新課程標準的要求,確定本節課的具體目標,以教學目標為導向來設計情境的形式、內容與實施方法,只有這樣,才能確保情境設計與教學目標的一致性。教學目標對每節課應當完成的任務作出了明確要求,因此,教師在創設情境的時候,既要使其符合小學生的認知規律,又要能夠幫助師生完成課題任務。同時,教師還要將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當作情境教學的重要目的,引導學生由過去的被動聽講轉變為主動地思考探索,促使其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將學生數學綜合素養的發展作為情境教學的最終目標。
(二)適用性原則
首先,情境教學法應當立足于小學生的身心發展水平來運用,情境教學是教師與學生共同參與探索的過程,所以情境教學的素材必須要符合學生的認知理解水平,將教學情境保持在學生可理解的范圍內。其次,情境內容應當盡可能地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與學生的生活經驗聯系起來,如果教學情境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相去甚遠,會讓學生產生陌生感、模糊感,難以清晰地理解情境內容以及其中的數學知識。最后,情境教學還要針對具體的數學知識來開展。情境教學法對于課堂教學效果有著顯著的提升效果,但也不是在所有的情況下都適用,教師應當根據具體的教學情況,選擇是否運用情境教學法,以及創設什么樣的情境。
(三)趣味性原則
趣味性是情境教學法的主要優勢之一,相比于傳統的講授法,情境教學更加生動靈活,能夠給予學生直觀的視聽體驗,形成良好的情感氛圍,改變過去枯燥的教學過程,激發小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使數學課堂充滿活力。因此,教師選用的情境教學素材應當形象有趣,具有較強的感染力,在創設形式上要新奇獨特,語言應當簡練明了,以此來激發學生對于數學情境的探索欲。
(四)探究性原則
探究性原則指的是教師創設出來的教學情境應當具有一定的難度,可以引發學生的思考,如果教學情境過于淺顯,缺乏探究的意義,就難以發揮情境教學的優勢,無法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讓學生自主思考、討論和操作,學生通過自己探究而得的知識才是真正的知識。因此,教師需要為學生營造出一個具有探究性的情境,而不是讓學生被動地接受知識,設計出來的情境要能夠引發學生的探索動力,具有啟發性,促進學生的思維發展。同時,小學生的認知能力較弱,教師要為他們留出充裕的探究時間,照顧到學生的學習進度。
三、情境教學法在小學數學中的應用策略
(一)構建故事情境,帶領學生走進課堂
聽故事是深受小學生喜愛的活動,教師可以利用這一點,根據數學知識來編寫一些有趣的故事,引導學生走進故事的世界中,提升他們思維的活躍度。具體來說,教師可以通過語言的方式描述故事,也可以利用多媒體的方式,形成更加直觀的故事情境,將學生的注意力集中起來,使其在聽故事的過程中,思考數學問題。
例如在教學《6~10的認識和加減法》時,教師可以利用課件播放一些卡通圖片,創設出一個故事情境:小兔過生日,邀請很多小動物來參加自己的生日宴,小貓送來了6根胡蘿卜,小狗送來了3棵白菜,小猴送來了5個蘋果,小羊什么都沒帶,還吃了2根胡蘿卜和一棵白菜,大家幫小兔算一算,一共收到了多少禮物?最后剩下了多少禮物呢?教師將數學問題置入到故事情形當中,可以在課堂上營造活躍的氛圍,使學生形成解答問題的動力。相比于枯燥的算式解答,故事情境可以讓數學學習更加有趣,讓他們積極地思考和計算問題的答案,可以使其在愉悅輕快的教學環境當中,理解學習數學知識。
(二)構建生活情境,深化學生參與體驗
在小學階段,數學課程中的知識與我們的實際生活之間有著密切的關聯,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也要體現這一學科的生活性,盡可能地構建出符合學生生活認知的情境,讓學生看到數學知識的現實應用價值,從自己熟悉的場景出發,更好地掌握數學知識,形成積極的參與態度和深刻的學習體驗。
以《位置》一課的教學為例,很多小學生的方向感比較差,如果教師運用抽象的語言進行講授,學生會感到比較茫然,無法有效地掌握方向的辨別方法。對此,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播放出一張學校的地圖,讓學生清晰地看到校門、教學樓、圖書館、操場等場所的位置,使學生在這一熟悉的場景中,學習了解關于位置的內容,結合具體的場所來記憶方位,能夠有效地增強學的方向感。然后,教師還可以讓學生動手畫一張自己家到學校的路線圖,不僅可以調動學生的興趣,還可以使其在繪制的過程,進一步增強對于位置知識的掌握。
(三)構建合作情境,培養協作學習意識
在當前教學中,小組合作得到了較廣的應用,是新課改倡導的教學方法。由于小學生的認知能力比較薄弱,在數學學習過程中經常會遇到一些難點問題,導致自主學習效率的下降,甚至會影響他們對于數學學科的興趣。對此,教師可以創設出合作性的教學情境,鼓勵學生以合作交流的方式來完成學習任務,有利于將學生的智慧整合起來,提高數學學習的效率。同時,通過合作性的情境學習,能夠為學生創設交流互動的平臺,促使他們通過討論互助,形成活躍的學習氣氛,有助于提高學生對于學習活動的興趣,發揮學生之間的帶動作用,使學生積極地加入到學習活動中來,為更好地完成小組任務而努力。
例如在教學《圓柱和圓錐》的時候,小學生在理解立體圖形的時候會存在一定的難度,教師可創設出特定的合作情境,讓學生以小組的方式開展學習,利用廢棄紙盒自主制作圓柱體,探究求圓柱體表面積和體積的方法。同時,還可以為學生準備一些沙子,讓學生制作等底等高的圓柱體和圓錐體,然后通過填沙的方式,探究兩種立體圖形在體積上的關系。如果讓學生獨立來完成這些任務,難度較大,會耗費較多的課堂時間,而采用合作學習的方式,則有效地降低了學習任務的難度,彼此之間的互動交流也會使學生形成更強的學習動力,在合作討論的過程中,總結出相應的數學公式,牢固地掌握數學知識。
(四)構建競爭情境,增強數學學習動力
小學生具有好勝心強的特點,教師可以利用他們的這一心理特點,在課堂上創設出具有競爭性的情境,鼓勵學生在學習上積極競爭,為學生提供展示學習成果的機會,在班級上形成良好的競爭學習風氣。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習題訓練是必不可少的內容,既是鞏固和檢驗課堂教學效果的有效方法,也是鍛煉學生數學應用能力的有效渠道。然而,傳統的數學習題訓練在形式上比較枯燥,大多是以書面訓練的方式為主,容易使學生感到枯燥乏味,訓練過程缺乏趣味性,以至于很多小學生對于數學習題訓練存在抵觸情緒。對此,教師可以利用競爭性的情境來實施習題訓練,以此來增強學生參與習題訓練的動力,提高數學教學效果。
例如在教學《混合運算》后,教師可以將班中的學生分為4~5個小組,然后以競賽的方式開展習題訓練。在分組完成后,教師通過多媒體依次展示計算題,最先回答正確的小組可以獲得加分。剛開始的時候,可以展示一些簡單的題目,如:6×8-12=?32÷4+9=?考驗學生快速計算的能力,在競賽的最后,可以展示難度較高、較復雜的題目,如:7×3-(12+8)=?12÷3+(24-16)×(13-7)=?小組成員需要分別計算各部分的結果,然后再進行最后的計算,才能以最快的速度得出準確的答案,獲得勝利。這種形式既體現了小組之間的競爭,也需要組員之間的配合互助,可在課堂上形成緊張的學習氛圍,使學生形成參與解題的動力,促進其數學解題水平的提升。
四、結語
綜上所述,在新課改的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學的方法亟待改進。教師要明確情境教學法的意義與原則,了解其對于小學數學教學的促進作用,將其科學合理地運用到課堂教學實踐中去,通過創設故事情境、生活情境、合作情境、競爭情境等,適應不同情況下的數學教學需求,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和掌握數學知識,高效率、高質量地達成教學目標,推動小學數學教學的改革前進,培養小學生對于數學學科的興趣,幫助他們打下堅實的基礎,為以后的學習與發展做好充分的準備。
參考文獻:
[1]趙紅梅.情境教學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分析[J].兒童大世界(下半月),2018(12):28.
[2]譚紅川.淺談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高效應用情境教學法[J].當代旅游,2018(24):76.
[3]阮文生.情境教學模式在小學數學教學實踐中的應用[J].文淵(高中版),2018(12):625.
[4]張發貴.創設情境激發興趣——試論小學數學情境教學法[J].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18,12(3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