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珍學
【摘要】數學是基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在啟發學生思維、開發學生智力上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隨著《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的頒布,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便成為了教學的核心任務,同時這也是提高教學質量的必由之路。本文在分析數學核心素養內涵的基礎上,從教學實踐的角度出發,探尋了小學數學核心素養培養存在的問題,并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提出了有效的培養策略。
【關鍵詞】小學數學? 核心素養? 培養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5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1)31-0084-02
在新課改的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學思想發生了很大的轉變,隨之帶來的是在教學方法、教學手段、評價方式等方面一系列的變化。如今,數學教學的目的在于培養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在促使學生掌握基礎知識的同時,形成思維能力、學習能力、建模能力、數學精神等綜合品質,這對于完善學生的品格,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有重要的意義。不過,受小學生數學基礎淺薄,表達能力弱,師生的課堂交流難度大,教學策略效果不顯著等因素的影響,使得有關小學數學核心素養的研究較少,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小學數學核心素養教學理論和實踐策略的發展。在深化數學教育改革,提升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目標的推動下,筆者結合當前教學現狀,對培養小學生核心素養的策略進行了研究。
一、有關小學數學核心素養內涵的分析
小學數學核心素養是一種凸顯學科本質,具有獨特育人價值的素養。它具體指小學生應該具備的,能夠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在數學學習中表現出來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是關于小學生知識、技能、情感、價值觀等多方面的綜合表現。
從小學數學核心素養這八個字上分析,首先,小學數學核心素養要有小學特質,要符合小學生的數學學習需求,在小學數學教學上要體現基礎性、普遍性和發展性,且要以數學感知為主,讓學生在興趣的基礎上學習[1]。其次,小學數學核心素養要有鮮明的數學學科特征。小學數學核心素養的構成要體現在數學人文、數學意識、數學思想三個方面,其中數學人文包括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學生對數學美的追求以及學生會用數學語言交流;數學意識指數學運算能力、數學符號意識以及數學空間觀念等;數學思想主要指抽象思維、推理能力和建模思想。在了解小學數學核心素養內涵的基礎上,教師也要明確不同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不同,在某一時期的學習側重點也不同,教師應明確小學各階段學生需要掌握的核心素養,然后采取有效的教學策略對學生加以培養。
二、小學數學核心素養培養存在的問題
1.小學生缺乏數學學習興趣
小學中低段的數學教學主要以認識符號和數學計算為主,由于學習內容比較枯燥,所以會有部分學生不喜歡數學。再加上,數學教師給人的印象是刻板、有威嚴的,且他們采取的教學方式又比較傳統,所營造的教學氛圍十分沉悶,這會使活潑開朗的小學生在數學課堂十分壓抑和拘束,從而失去學習興趣。都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學生缺乏學習興趣的前提下,數學核心素養的培養勢必會受到影響[2]。
2.小學生欠缺獨立思考的能力
小學生欠缺獨立思考的能力有主觀原因,也與教師有很大的關系。在課堂上,我們通常看到過這樣的場面:教師提出問題,點名兩三個同學回答后,由于時間原因,即使還有學生躍躍欲試地想表達自己的看法,教師也不會提供機會,只會說由于時間原因就到這里吧。這時,學生只能乖乖的閉嘴。還有,當教師講完一個知識點或數學問題時,可能會有學生在座位上小聲的議論“這是怎么解的啊,我怎么聽不懂啊”等等,然而,教師會選擇忽視,繼續按照教學步驟授課。因為教師在課堂上欠缺培養學生思考能力的意識,不給學生充分的時間表達自己的想法,所以會導致學生認為自己只有聽的資格,漸漸地失去思考的動力和能力。
3.數學教學缺乏系統化的思維訓練
眾所周知,數學在培養學生理性思維上具有重要的作用,在講解習題時,教師要有意識地告訴學生解題方法和所體現的數學思想,并盡量給學生表達的機會。不過,在實際的數學教學中,教師對學生的數學思維過程欠缺關注,往往是在拋出問題后,為了保持課堂節奏的一致性,通過PPT展示詳細的解題過程,讓學生結合自己的解題步驟訂正答案,這樣做嚴重地限制了學生的個性思考。另外,在組織學生尋找數學規律時,大部分教師在學生活動后會問“你發現了什么?”,而很少問“你是怎么發現的?”這種不在乎過程,只注重結果的教學方式,也會影響學生思維的提升。
三、小學數學核心素養培養的有效策略
1.培養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
古往今來,但凡在數學上有所成就的人,都對數學有著濃厚的興趣。學習興趣是引起學習動機最主要的因素,如果學生對數學產生學習興趣,那么就會在數學學習上毫不吝嗇地付出時間和精力。既然興趣對學生的學習有重要的影響,那么在教學中教師應如何培養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呢?
第一,教師要加強數學文化的感染力。數學是一門有豐富內容的知識體系,是一種獨特的文化。在數學教學中,教師除了進行常規的基礎知識教學外,還應向學生拓展數學史,讓學生在了解數學家工作軼事的過程中,跟隨數學家一起探索數學知識的發現過程,體會數學家數學思維的運用。第二,教師要給予學生積極的評價。培養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重點在于幫助學生建立數學學習的信心。如:在對學生進行“混合運算”訓練時,一學生在計算時先加后乘,導致答案錯誤。此時,教師切忌用訓斥的語言在班級里批評學生:“你怎么這么粗心啊,先乘除后加減都記不住嗎?”而是要以一種溫和的語言對學生說:“老師當年做混合運算題,也犯過同樣的錯誤,這是一種非常常見的出錯點,你一定要記住在混合運算中先算乘除后算加減,除非加減帶有括號。”這樣既從心理上減輕了學生犯錯的負擔,又再一次地提醒了學生,加深學生的記憶。
2.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
問題是引起學生思考,促進師生互動的有效途徑。在小學數學課上,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在教學目標的基礎上,結合教學內容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有效地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數學是與生活息息相關的學科,在生活中很多時候會用到數學知識來解決問題,基于這種現實,教師可以挖掘生活資源,在數學教學的同時創設生活情境,讓學生在真實地場景中結合生活經驗進行數學思考,并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數學問題。例如:在學習《認識人民幣》時,教師可以應用多媒體構建學生熟悉的商店場景,并向學生提問:“假如,你有50塊錢,你會選擇如何花呢?”這時,學生的購物欲會被充分地激發出來,有的學生說:“我會買很多很多的巧克力糖果。”有的學生說:“我會買我喜歡看的童話書。”還有的學生說:“我會買一個帽子送給媽媽”……就在學生思考買什么的時候,教師可繼續追問:“根據商店中物品的價格標簽,你如何花才能正好花完呢?”由于每個學生的購物理念不同,因此對50元的購買規劃也不同。通過這個問題,既能夠鍛煉學生的思考能力,也能培養學生的個性思維。
3.通過數學活動感受數學思想方法
小學數學活動實際上體現的是陶行知“在做中學”的教育思想。小學數學活動是為教學內容而服務的,在小學中低年級段,教師根據教學內容設計量一量、畫一畫、折一折等數學活動,能夠在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同時,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對于活躍課堂氛圍,開發學生智力有重要的作用。例如:在《測量》這節課上,教師可以讓學生拿出提前準備好的直尺,在直尺上找出1mm有多長,然后根據之前學習的單位cm,通過數小格的方式,建立1cm與1mm的聯系。在對毫米以及毫米與厘米關系有了初步的認知后,教師可以拿出生活中常見的物品,幫助學生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如:讓學生用直尺測量1毛錢硬幣的厚度,以及銀行借記卡的厚度,還有火柴的長度。通過對生活物品的測量,不僅能夠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還能進一步幫助學生把握毫米和厘米的概念以及他們之間的關系。
4.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品質
思維品質包含敏捷性、靈活性、深刻性、獨創性、批判性五個方面,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根據具體的教學內容,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品質,以促進學生數學素養的全面發展。
對于學生思維的靈活性,教師可以通過逆向思維題加以訓練。就比如這道題:“心心的期末成績出來了,數學80分,語文9(? )分,外語(? )3分,平均85分,她不小心將語文和外語的成績用墨水污染了,你能幫她算出來嗎?”而對于學生思維的獨創性,教師可以通過一題多解式習題加以訓練,如:“4(? )6(? )10(? )3=24,在括號中加上+、-、×、÷,使等式成立。”對于學生思維的敏捷性,教師可以通過聯想類推的方式訓練;思維的批判性可以通過質疑反思的方式訓練;思維的深刻性可以通過概念明晰的方式訓練……
總之,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已經成為了不可逆轉的教育趨勢。作為教師,我們要秉承新課改理念,在教學實踐中逐步地突破傳統教學弊端,通過積極地教學創新為學生提供一個優良的學習環境,促進學生數學素養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桑耿.淺析核心素養視角下如何開展小學數學教學[J].中國校外教育,2019(31):21-22.
[2]王進邦.基于核心素養視角下的小學數學教學策略[J].中國校外教育,2019(23):1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