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菁
【摘 要】在美術課堂“套路化”和教學環節流于形式的“空殼化”之下,示范教學往往被忽視或僅僅成為泛泛而談。長期缺乏有效的教學示范,學生的美術知識無法加深積累,美術技能也會原地打轉。因此,以生為本,讓教學示范回歸學生本體,將示范教學法在美術課堂中有效地運用,有利于學生的發展,有利于教學三維目標的有效落實,更有利于突破教學重難點。
【關鍵詞】小學美術 示范教學 回歸本體 示范方法 多元運用
一、當前問題
1.課堂示范“一剪沒”
【案例】在《畫畫蝦和蟹》這一課中,教師讓學生結合生活,回憶蝦和蟹的樣子,讓學生自行創作。
雖然蝦和蟹是學生們非常熟悉的形象,但是教師如果完全放手讓學生們自己畫,把當堂示范“一剪沒”是不合適的。課堂示范是對視覺形象真實感知的最直觀的手段。蝦和蟹這兩個形象學生雖然熟悉,但是可以發掘的細節還是非常豐富的,在勾勒蝦和蟹的外形時,有很多細節的刻畫需要教學,如蟹腳上的絨毛,蟹殼和蝦殼上的紋理,蟹足關節連接處的細節等,都需要教學示范。缺乏課堂示范的美術教學是不完整的,教師示范的長期缺乏,不利于學生美術技能的提高、美術眼光的提升、美術素養的形成。
2.課堂示范“一刀切”
【案例】在《學學構圖》這一課的教學示范中,教師選擇有代表性的構圖方式進行示范。
步驟一:根據內容確定構圖;步驟二:勾勒畫面主體;步驟三:刻畫畫面細節;步驟三:色彩搭配及涂色。
四個步驟雖然看起來流程合理且完整,但正是面面俱到的示范將所有問題一刀切,無法突出本課需要突破的重難點——構圖。首先,教師花過多的時間在畫面的造型示范和涂色示范上,模糊了構圖的知識點講解,忽視了五年級學生的學情—他們已經積累了較多的美術知識,造型能力也較好,同一內容不需要每次示范都重現一遍。其次,這樣完整的畫面也容易限制學生的思維和想象,會導致出現多張畫面“雷同”的作品。
二、歸因分析
1.缺乏對美術示范教學的重視
美術學科是一門實踐性非常強的學科,需要學生在自我實踐中學習美術技能和技巧。課堂示范是學生近距離感受美術技法的最直觀的形式,也是最能提高學生繪畫水平的方式之一。《對美術教學改革中幾個問題的認識與反思》中提出:很多教師不注重教師的示范作用,似乎教師一示范就禁錮了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可是,僅僅通過語言和課件圖片就讓學生自己去“探究”,時間長了,學生掌握的實際的美術技能無法積累起來,美術技能會呈現“原地踏步”的狀態。例如,在整個小學美術學習的課程中,需要畫樹木的時候,教師從不示范樹木的畫法,讓學生自行創作。這樣,學生一年級畫的樹是簡筆畫形的樹,到了五六年級,樹木的形象依然是簡筆畫形,毫無細節。這種情況最終會導致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受到更大的影響。
2.缺乏對不同課型示范方法的深入研究
小學美術課程分為四大領域:“造型·表現”“設計·應用”“欣賞·評述”“綜合·探索”。因此,不同的課型針對的示范方法也會有所不同。通常一線教師總是忙于教學,對美術課標的研讀還不透徹,對不同課型的課缺乏研究,對美術課堂的思考還不深入。
3.缺乏對自身基本功的高要求
結合現狀,各大高校培養未來的美術教師時是以培養其專業技法為主,尤其是油畫、國畫、水粉等這些大專業。這些教師進入工作崗位后,由于各項工作充斥了教學生活,往往疏于練習基本功,這也導致教師在示范中頻頻失手甚至回避示范。尤其是中高年級的美術教學,拙劣的教師示范已無法令學生信服。
三、改進策略
1.不同課型中的示范教學
“造型·表現”領域是小學美術課程中最常見的課型,在這個課型的教學中,教學示范首先要緊緊抓住該領域的目標。此外,還應結合具體課程,緊抓教學重難點。一堂美術課的教學重難點要突破,離不開有針對性的教學示范。而有針對性的教學示范,能幫助學生在美術技能上實現突破。
此外,新課標對“設計·應用”領域的目標要求中也提出“學會設計創意與工藝制作的基本方法”。在這個領域的教師示范更應注重設計創意的激發與基本方法的示范。
2.多元化的教學示范方式
在課堂教學示范中,常出現“套路化”“模式化”的現象,主要是因為教師沒有站在學生立場去考慮他們的能力,沒有考慮到如何讓教學成效最大化。基于此,我們在考慮學生實際能力的情況下,可以用多元化的策略來實現有效的教學示范。
美術作品的創作具有連續性,完成一幅作品有一個過程,那么是否每一次都要事無巨細地展示整個完整的創作過程呢?其實不然。沒有針對性和重難點的示范只能是泛泛而談。綜上所述,在示范過程中,可根據教學內容分類示范:
(1)局部示范
例如,在教學蘇教版美術教材第五冊第十一課《水墨畫樹》這一課時,因為之前學生已經有過對樹這一形象的認知和寫生創作,所以樹的形態等知識點無須贅述,在示范時,主要側重于水墨的技法和筆法,如大筆畫出枝干,小筆調色點葉,粗線細線、濃墨淡墨的選擇和使用。類似的課程還有第四冊第八課的《水墨畫花》、第五冊第十一課的《水墨畫動物》、第八冊第九課的《水墨畫鳥》等,縱向觀察將這些課歸類,示范教學也可以形成更加匹配的范式。而在水墨教學中,教師示范步驟也較多,往往會導致學生作業時間過少,那么結合新媒體手段制作“微視頻”可以很好地解決這一問題。傳統示范與新媒體的結合,可以極大地提高課堂示范效率。
(2)啟發性示范
在造型與表現領域中,需要創意聯想的課型更加適用于啟發式示范,如第六冊第十五課的《怪獸奇想》,教師示范時可以與學生互動,首先,讓學生構想,教師用畫筆來進行呈現,生成課堂資源。其次,教師還可以引導聯想,如天空的怪獸會是什么樣?陸地的怪獸呢?海底的怪獸呢?兩棲或者三棲的怪獸呢?等等。這樣從某一個到某一類再到某一系列,以點帶面的啟發式點撥也能打開學生的思維。
(3)技法性示范
在小學美術課程中,有很多技法類的課,需要進行技法性的示范,如《紙柱造型》《粉印紙版畫》《紙線繩小浮雕》等,新的媒體材料、新的技法需要教師有較為詳盡的課堂示范,在示范中也可以用傳統現場示范和“微視頻”的方法相結合,這樣,技法的重難點會更有針對性的突破。
(4)完整示范
很多人物類的課程可以選擇完整示范,給予學生直觀完整的視覺體驗,如《老人和兒童》《畫人物》《形形色色的人》等,因為人物的造型本來就比較復雜、嚴謹,三庭五眼、身材比例、五官造型、手腳結構等,涉及較為專業的技法,這要求教師一絲不茍地當堂完整示范才能讓學生將專業的知識和技法記在心里。
(5)師生互動型示范
“以生為本”的觀點越來越受到教育專家和教育一線教師們的重視,站在學生的立場上去思考教學確實是教學改革的重點。立足“以生為本”的理念下,在美術課堂的示范教學中,也產生著新的轉變。首先,教師不再作為示范的唯一主體。從前,示范的內容、示范的方式、示范的流程和節奏都由教師自己掌控,而站在“以生為本”的立場上,學生的身份需要參與進來,即在示范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發言或者是想法有生成性的資源,從而合作完成教學示范。例如,在教學四年級《圖畫與文字(二)》這節課時,筆者設置了給遠古人寫信這個情節,以此串聯整個教學環節。在作業部分,需要學生寫一封給遠古人的回信。在課堂示范中,筆者嘗試讓學生說,并根據學生所說進行即興示范。經過實踐,這個方式增強了師生互動,讓示范教學更加高效,也是對教師基本功和課堂應變能力的一種檢驗。由此產生的課堂生成性資源也是本節課的亮點,對師生都有所啟示,這是一種具有啟發性、針對性和靈活性的示范教學形式,真正把課堂的主動權還給了學生。
綜上所述,示范教學在小學美術課堂教學中應用的關鍵在于通過各種方法充分發揮教師的示范和引導作用,引導學生走進藝術世界,更好地感受藝術的魅力。在實際的教學當中,教師應該通過示范教學的有效滲透,針對教學方法進行有效的優化和創新,以此來有效地提升課堂教學的效率和質量,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在實踐和研究中形成較為系統和科學的示范教學策略回歸學生本體,提升學生美術知識技能、技法,推動核心素養的細化和落實。
【參考文獻】
[1]周文祥.探析小學美術課堂中應用示范教學的重要性[J].新課程研究,2019(15).
[2]尹少淳,段鵬.新版課程標準解析與教學指導:美術[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集團,2012.
[3]明潔.基于學生核心素養形成與發展的小學美術示范教學策略研究[J].藝術評鑒,20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