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廣霞
摘要:近幾年,隨著國家對教育的要求更加細化,教學改革也在不斷深入,國內眾多教育名家和一線教師也積極進行著嘗試。在進行課堂實踐的過程中,教學的重點從教師的“教”向學生的“學”轉變,這其中恰當運用評價手段也是研究的重點。可是很多時候課堂出現了全堂鼓勵的話語,任何批評的聲音都沒有也是偏頗的。教師要基于孩子未來的發展,會用評價培養孩子的“逆商”,只有這樣,才能發揮評價語的導向功能。
關鍵詞:基礎教育? 數學課堂? 評價語言? 培養逆商
一、逆商的意義
“逆商”一詞的全稱是“逆境商數”,又經常被翻譯為“挫折商”或“逆境商”。“逆商”簡單來說就是指人們在遇到挫折時的反應,也是幫助人們走出逆境的能力。而現實的情況是:孩子在家庭里被寵著溺著,在學校也是被捧著。教師一句不慎,便會被投訴,說教師不保護孩子的自尊,孩子不想上學,不喜歡老師。長此下去,孩子變成了嬌弱的花朵,老師也變得唯唯諾諾。盡管教育能讓孩子收獲到多樣的學習及生活能力,但是孩子的人生路終究需要他們一個人走,任何人都不可能時時在孩子身邊引導他們如何克服困難。未來的中國更需要有責任和擔當的人。因此在現實教育中,教師要提升自己,運用評價培養孩子的逆商,教會孩子如何調整自己的情緒,用正確的態度去面對學習,積極面對人生。
二、評價的影響
評價是影響課程改革成功與否的一個重要因素,而課堂言語評價因其直接、快捷等特點成為課堂教學中使用頻率最高的、對學生影響最大的過程性評價方式。無論是傳統課堂,還是“自學”型課堂,仍然存在很多大家早已意識到但依然存在的問題:比如口頭評價僅關注學生的學業成績,忽視其他培養目標的評價;評價語言單一隨意,缺少啟發性;評價語言大都激勵,半句批評都不敢用,缺乏有效性。所以,運用評價語言培養孩子的逆商,塑造孩子積極陽光的心態,才是當前的重中之重。
三、課堂上應如何培養孩子的“逆商”
(一)評價時讓學生懂“理”
數學課堂培養孩子的“逆商”不是嚴詞批評,而是通過評價來進一步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讓學生明白其中蘊含的算理,不該不分是非,一味鼓勵。因此對于不同的課型你得總結出一套不同的評價方式來培養孩子的逆商。如計算課要理解算理,在評價時引導學生說為什么這樣算?哪里還需要補充?錯在哪兒?重點讓孩子懂“理”、講“理”。而對于概念課則要注重對概念的理解,在評價上可以童趣些:你對這個概念的解讀讓我們印象深刻;你能換種方式表達出對這個概念的認知也讓我們耳目一新。對于統計課型來說,教學重點是經歷統計的過程,分析統計的結果,可使用這樣的評價語:你覺得統計有什么好處?你運用統計進行分析有理有據,你要是管理者面對這種情況應該如何應對?并適時對孩子后續學習提出一些要求。如果孩子回答得不夠完整或者一知半解,也要通過評價讓孩子既敢于面對錯誤,又能有針對性地去思考并改正它,感受到錯誤不可怕,敢于面對,做一個懂“理”、講“理”的人最重要。
(二)評價時要讓孩子夠一夠才能摘到桃子
不同年齡的孩子會遇到不同的挫折。作為數學老師,我們要善于給孩子一點壓力,不要扶得太多,適當地給他們一點難度,鍛煉他們的心性,激發他們的斗志。比如教學《植樹問題》時,不僅從書本出發,讓孩子去判斷兩端物體個數與中間物體個數的關系,還要給孩子一定的高度,通過評價讓他們去思考,比如樓房樓數與層數之間的關系,時鐘敲的點數和間隔時間之間的關系,火車的車廂數和中間的間隔數等。給孩子一定的難度,評價語言的使用,讓他們感受到緊張、焦慮、困境及至柳暗花明。教師要充分發揮自己的能力解決困難,培養“逆商”。
(三)給孩子實驗的時間,善用評價內外結合培養“逆商”
在教學實踐課時,要教會他們觀察、猜想、實驗進而發現規律。課堂上要有意識地培養孩子的耐心,教會他們親自動手去操作。就好比過馬路,盡管紅燈時沒車經過也要教孩子等到綠燈再前進。之所以讓孩子學會等待,是因為等待能夠讓孩子在遇到問題時多幾分耐心。不會因為急于求成而給自己造成更大的負擔。比如教學《釘子板上的多邊形》時,當猜想多邊形的面積可能與邊上的釘子數有關時,通過舉例、計算得出:多邊形內只有一枚釘子時,多邊形的面積是多邊形邊上的釘子數÷2。而后再舉例引導學生思考:一些多邊形內不止一枚釘子時,多邊形的面積又會有什么規律?這時頭緒繁雜,老師可給予評價并引導:你們需要先思考一下,準備怎么去實驗,有沒有順序。讓他們在耐心思考中平靜下來,也就更能發現解決問題的關鍵所在。后面學生通過自己畫圖、計算、交流,得出多邊形內有2、3、4、5枚釘子數時,多邊形的面積與邊上的釘子數及多邊形內釘子數之間的關系。進而還可以用評價語進行升華:“你們發現了這么多規律,很不容易,但是當多邊形內沒有釘子時還敢挑戰嗎?”這樣就總結出統一的規律。給孩子等待、思考、梳理、實驗的時間,評價語言適時促進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互動以及主動探索,使他們情感層面更“富裕”。
(四)善用溫暖的評價幫助孩子樹立自信,培養“逆商”
信心,是打敗挫折的最好武器,老師的信任就是孩子自信心的重要來源。老師們可以通過溫暖的評價幫助孩子樹立自信。比如上一節新課,交給孩子一些任務,或者是讓他們單獨探索新知,使用“我相信你們”“你們有許多好辦法去解決它”“你們通過查閱資料來幫助解題,會借力來完成任務值得肯定”“這位數學家的品質你們也有”等等。同時,鼓勵他們,當他們遇到挫折時要相信自己,我一定也可以!并且引導他們找出解決方法,鼓勵他們進行多次的嘗試。
(五)在課堂練習中設置梯度,運用評價引導解決,培養“逆商”
日常教學活動中教師要有意識地設置梯度練習,制造沖突,讓不同的學生在磨煉中培養“逆商”。可在練習鞏固時增加難度,比如組合圖形的面積是把幾種基本圖形綜合在一起,有時需要平移割補、旋轉變換,有時需要等積轉化才能求解。學生面對這些題目,往往無從下手,思維受阻。在教學小數除法時,由于學生掌握了商不變規律,會進行小數的計算,可是在表示余數時,很多學生受整數除法的影響,將余數表示錯誤,比如7.04÷1.9=3.7……0.01時,不少學生看到余數1時就直接寫1,說明其在表示結果時思路混亂。因此教師要善用評價造成認知沖突,因勢利導。學生在教師有意創設的梯度練習中經歷挫折與困惑、解惑等過程,才能鑄就堅強的意志品質。另外,教師平時要多關注一些勵志故事,通過這些故事讓孩子知道,現在的社會逐步公平,但是還是有一些因素無法實現真正的平等。當你在人生中遇到一點困難的時候,你不要抱怨,有志者,事竟成。
課堂永遠是充滿生命力的,在這個課堂上,學生都是平等的參與者,都是新知的探索者,都是問題的發現者,都是學習的合作者。教師善用評價不僅會與孩子達成心靈的溝通、情感的共鳴,更會有理、有利、有節地充分調動他們的潛能,培養他們更好地應對困難和挫折的“逆商”。我們雖然只是陪伴他們六年,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傳遞出的這種思想卻能夠讓孩子客觀地看待挫折,希望通過自己的評價托起他們終身學習的翅膀,更好地成長和發展。
參考文獻:
[1]唐劍英. 國內著名教學方法簡介[J].徐特立研究,2003(02).
[2]何炳章. 我的“自育自學”觀[J]. 教育文匯, 2009.
[3]王伶俐,黃金聯. 教師課堂激勵性言語評價運用的反思[J].現代教育科學,2009(05).
[4]張梅芳.重視“逆商”培養,構建完美人格[J].江蘇教育研究,201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