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秋萍
摘 要:任務型教學法是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方法,應用于初中數學教學中,便于學生發揮主觀能動性,課前自學、課中探究、課后復習,加深對數學知識的理解,鍛煉數學學習能力,提高數學學習效果。基于任務型教學法的應用價值,筆者在組織初中數學教學活動的時候,探索多樣的策略對其進行應用。在這篇文章中,筆者將結合教學經驗,具體闡述應用任務型教學法組織初中數學教學活動的策略。
關鍵詞:初中數學;任務型教學法;應用策略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中提出了生本教育理念,要求教師以學生為主體地開展教學活動,使學生在課前、課中和課后階段,發揮主觀能動性,探究學習。任務型教學法是落實生本教育理念,實現學生學習主體性的教學方法。所謂的任務型教學法是指根據教學內容,設計學習任務,用任務驅動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方法。立足課標要求,聯系具體的教學內容,筆者靈活地應用任務型教學法,設計、展現學習任務,驅動學生們課前自學,課中探究,課后復習。具體做法如下。
一、利用任務,課前自學
課前是學生們預習新知的活動,也是學生們進行自主學習的活動。初中生的自控力有限,在體驗課前預習活動的時候,因為缺乏預習針對性,往往出現應對現象,導致預習效果不佳。學習任務,為學生們指明了學習方向,便于學生們有針對性地學習知識。所以,在組織課前預習活動的時候,筆者會圍繞新知內容,設計預習任務,驅動學生自主學習,通過完成任務,初步地認知數學新知,做好在課堂上深入探究的準備。
以“有理數的加減法”為例,在組織課堂教學活動之前,筆者對這節課的基礎內容進行了分析,總結出了如此任務:任務一:代數和的概念;任務二:有理數加減法相互轉化;任務三:有理數的加減法運算法則。在總結了這些任務之后,筆者還結合具體的知識點,設計了相應的練習題,借此設計出學習任務單。然后,將學習任務單發放給每一個學生,驅動他們利用課前時間,帶著任務走進數學教材中,從中探尋有關內容,并進行梳理,初步地解決練習內容。教學實踐證明,在學習任務的作用下,學生們不僅自主地學習了新知內容,對新知內容建構也有了初步的認知,還自然而然地鍛煉了自主學習能力,有利于提高數學課堂學習效果。
二、利用任務,課中探究
課中是數學課堂教學活動,是學生們深入探究數學的主要活動。數學知識本身是抽象復雜的,大部分學生在形象思維的作用下,是難以剖析數學現象,挖掘數學規律的。此外,教師機械地灌輸數學知識,還導致學生們錯誤地認識數學學習,形成了消極的數學學習態度,同時無法有效地理解數學知識。解決此問題,需要教師發揮教學引導作用,使學生們在自主性的作用下,由淺入深地探究數學知識。任務是教師引導學生探究數學的“工具”。所以,在組織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活動的時候,筆者會根據新知內容設計任務,驅動學生們探究。
以“平行線及其判定”為例,在一開始組織課堂教學活動的時候,筆者向學生們提出了如此任務:總結判定平行線的方法。在提出此任務之后,筆者引導學生們走進合作學習小組中,交流各自想到的判定平行線的方法。受到個性差異的影響,學生們想到的方法是不同的,尤其部分學生對一些方法是不理解的。對此,他們自主地進行討論。討論的過程,是碰撞思維的過程,便于學生們總結出判定平行線的方法。接著,筆者鼓勵學生們展示總結出的方法,并進行點撥。在點撥的過程中,筆者將同位角相等、內錯角相等和同旁內角互補作為重點,引導學生們深入探究。與此同時,筆者繼續提出任務:繪制平行線,思考三角尺的作用,根據圖形總結平行線的判定方法。由此可以看出,在數學課堂上提出一個個任務,驅動著學生們一步步探究,有利于提高課堂學習效果,鍛煉探究能力。
三、利用任務,課后復習
課后復習是學生們梳理課堂所學、總結知識的主要環節。此外,課后復習也是學生們進行自主學習的活動,在缺乏明確的復習任務的情況下,大部分學生往往是機械地閱讀教材,做練習題,導致知識結構建構效果不佳,影響有效地應用數學知識。針對該問題,在應用任務型教學法的時候,筆者會根據課堂教學內容,設計任務,驅動學生們自主復習。
以“平行線及其判定”為例,在開展了課堂教學活動之后,筆者聯系學生們的課堂學習所得,提出了總結判定平行線的方法任務。同時要求學生們繪制不同的平行圖形,標注具體的判定方法,同時利用自己的語言對判定方法進行介紹。教學實踐證明,通過完成如此任務,學生們不僅對新知內容建構了進一步的理解,提高了知識學習效果,還鍛煉了總結能力、探究能力,便于提高數學學習水平。
總而言之,在實施初中數學教學的時候,教師可以應用任務型教學法設計任務,并將任務應用到課前、課中和課后階段,使學生們通過完成任務,理解數學知識,鍛煉學習能力,提高數學學習效果。
參考文獻:
[1]張瑞媛.談初中數學開展分層任務教學的方法[J].學周刊,2018(31):96-97.
[2]姜鴻俠.初中數學任務驅動法教學模式[J].教學管理與教育研究,2018(9):59-60.
(浙江省臺州市黃巖區城關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