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李軍
摘要:一位德國哲學家萊布尼茨曾經說過:“世界上沒有兩片相同的樹葉。”這句話同樣適用于教師教學中,世界上沒有兩片相同的樹葉,同樣,世界上也沒有完全相同的兩個學生。這句話就告訴我們教師在教育教學中需要因材施教,在實際教學中不能夠一刀切。每個學生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教師在教學中要根據學生自身特點進行因材施教,做到有的放矢。學生雖然在同一個班級,但是學生之中也有著明顯的差異。班級授課的特點就是班級學生多,而教師只有一個,不可能在課堂上教學做到面面俱到的照顧到所有學生,那么分層教學的授課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則可以使每個學生在課堂上學有所得,從而這種教學模式也受到了越來越多教師的推崇。
關鍵詞:初中數學;分層教學;如何層次劃分;教學目標分層;教學評價分層
分層教學的模式隨著新課改的逐步實施,已逐漸成為教育大環境下教師應用廣泛的一種教學方法。這種教學模式不斷深入,并在各個學科的課堂實踐中初步嘗試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于是很多教師開始在課堂上進行這種授課模式,但是問題隨之而來,很多教師進行效仿并且運用的結果卻大不相同。那么教師在授課中,究竟應該如何進行分層教學?才能使這種課堂教學模式實現其價值的最大化呢?故而接下來本篇文章圍繞這種教學授課模式進行淺談,希望給同為教育工作者的給一個積極地啟迪意義。
一、如何層次劃分
教師實施分層教學的前提和基礎是層次劃分,也是教師分層教學非常關鍵的一步,那么教師如何進行層次劃分從而保證自己的教學質量呢?有的教師只是流于形式,對學生進行簡單的且隨意的根據學生的名詞和座位進行劃分層次進行教學,這就違背了當初實施分層教學的教學初衷,并沒有什么實際的意義可言。
例如,教師可以根據上面的那些條件,進而將學生劃分為不同的三個層次。第一個層次的學生成績優秀,上課思維活躍;第二個層次的學生成績中等,表現平平,但同時也是學生中人數最多的一個群體,也是最容易被忽略的一類;第三層次的學生成績較為偏弱,屬于傳統概念中大家認為的后進生。教師可以在每一階段結束后根據學生的平時表現和考試成績進行打亂進行層次劃分,如此情況下,學生既是分到了第一層次也要有憂患意識,不能驕傲自滿,同時更好的為第二層次和第三層次的學生提供了更多的機會,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層次劃分的方式非常需要教師注重學生的心理健康素質,所以教師一定要針對學生及時進行心理溝通,使學生能夠積極看待學校的層次劃分。
二、教學目標分層
每個層次的學生都在班級里的不同集體,通過這種教學方式顯然是可以顧及到更多學生的,充分凸顯學生的主體性,從學生的學習情況出發,從而制定更合理的教學策略。這里主要以教師的教學目標為例,教學目標是一堂課的靈魂,教師的教學內容也是為了教學木匾進行服務,圍繞著教學目標進行展開,對于不同層次的學生,教學目標也應該體現出具體的層次性。教師針對第一層次學生,常規的課堂授課內容是無法滿足的這一層次的學生,他們通常在預習階段就能夠把本堂內容掌握,故而教師對這類層次學生應著重提高他們的能力,引導學生發散思維,針對同一到題爭取采用不一樣的解法。針對第三層次的學生,教師通過積極了解應該不難發現,這類學生并不是學習上真的有困難,對于很多的知識點,他們以為自己已經掌握了,只是運用的時候往往不能夠很好運用。教師針對這類學生的目標應該夯實他們的基礎,強調課堂知識點的熟練掌握,保證他們課堂上的知識運用時候的準確率,一步一個腳印前進。
例如,教師可為不同層次不同能力的學生設置不同的教學目標。第一層次的學生要求能夠熟練運算,在保證正確率的前提下加快解題速度,不在基礎上浪費時間;第二層次的學生同樣的類型題目不要做錯第二次;第三層次學生提高解題的準確率,穩扎穩打,目標明確,層次清晰。這樣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自己努力的方向,并朝著更高的目標不斷提高自己,使學生目標更加明確,積極向更高層次提高自己。
三、教學評價分層
教學評價是教師教學過程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也是許多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容易忽略的一個環節。初中階段的學生身心發展處于非常活躍的青春期,此時的他們是非常需要認可和肯定的,尤其是像教師這樣在他們心中權威形象的評價,是更能夠激起他們學習的積極性的。
例如,教師面對不同環境不同原則對待,從而更好的幫助學生成長。教師針對第一層次學生平時受到的更多是表揚和肯定,教師需要就是偶爾敲響警鐘;針對其他兩個層次的學生,教師需要做到的是更多的去鼓勵他們。因為他們平時容易被忽略,沒有更多的機會展示自己,教師需要積極發現他們的閃光點,幫助他們建立自信,從而使他們相信自己是可以學好數學的。
總的來說,分層教學的初心是為了充分照顧到不同層次學生之間的接受教師教學課程的差異,從而更好的進行因材施教,盡教師做大限度的幫助每個學生更好的發展。具體實施就需要教師根據班級每位學生的數學成績作為基礎,在這個基礎上,同時要充分考慮多種因素,包括學生自身的主觀能動性、學習的基礎、興趣的基礎、自身性格的特點等多方面,從而將學生劃分為不同的層次進行教學。當然,教師對學生的層次劃分是根據學生自身實際學習情況的劃分,并不是給學生貼上了標簽。層次劃分需要教師征得學生家長的同意以及配合,同時層次劃分要保持隨時更新動態的,不能一蹴而就,也不是長久固定下來了。
參考文獻:
[1] 賀莉平. 小學數學思想方法的學習過程及其導學模式研究[D].四川師范大學,2015
[2] 王秀馨.試論導學式教學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課程教育研究,2015(06)
陜西省渭南市合陽縣坊鎮中學 715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