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玉萍
【摘 ?要】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也是新課程改革對初中歷史教師的要求。初中生自控能力以及思維意識都發展到了一定的程度,初中階段正是培養自主學習能力的關鍵期。基于此,本文主要研究在初中歷史教學中有效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策略。
【關鍵詞】初中;歷史教學;自主學習能力
中圖分類號:G633.51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0493-2099(2021)15-0045-02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Autonomous Learning Ability in Junior Middle School History Teaching
(No. 3 Middle School of Minle County, Gansu Province,China)ZHANG Yuping
【Abstract】Cultivating students' autonomous learning ability is also the requirement of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 for junior high school history teachers. The self-control ability and thinking consciousness of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have developed to a certain degree, and the junior high school stage is the key period for cultivating independent learning ability. Based on this, this article mainly studies the strategies for effectively cultivating students' autonomous learning ability in junior middle school history teaching.
【Keywords】Junior high school; History teaching; Autonomous learning ability
歷史是初中階段重要的教學內容之一,也是幫助學生形成正確三觀、提升學生民族認同感與自豪感的重要學科。正所謂:“讀史使人明智”,學習歷史能夠讓學生了解前人是如何在比當前惡劣一百倍的條件下生存、繁衍的。而初中歷史教學內容涉及的面較廣,內容瑣碎且記憶內容較多。要想讓學生更好地學習歷史,掌握歷史知識,初中歷史教師就要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這也是素質教育的要求。
一、精心設計預習任務,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
自主學習能力,不僅是一項學習能力,更是一項生存技能。具備自主學習能力的學生,能夠效保證課堂教學的效果以及質量。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也有利于提升學生的思考能力以及理解能力,有利于學生得到更長遠的發展。而在整個歷史教學環節中,學生遠離教師的時間就是在課下的時間,此時教師可以借助預習來讓學生在自由的環境中主動學習,以此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預習是課堂教學的第一步,歷史知識較為瑣碎,若全部依靠課堂進行教學,學生的思維可能跟不上教師,而有效的預習能夠讓學生在上課前就對教學內容做到心中有數,此時其思維才會愈加活躍。要想提升預習質量,首先教師自己要足夠關注預習,可以通過精心設計預習任務并且做好檢查工作來讓學生也重視預習,在任務驅動中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
例如,在進行“鴉片戰爭”的教學前,教師通過備課明確本節課的教學重難點是讓學生了解虎門銷煙的壯舉,認識到中英《南京條約》的主要內容以及其對中國的影響。此時,教師就可以結合這些教學重難點設計預習任務,比如要求學生在預習時了解虎門銷煙發生的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經過以及最終結果,對此有什么樣的想法等,要求學生將預習內容整理到專門的筆記本上。在課堂教學時教師再認真檢查學生的預習情況,給予學生充分交流溝通的時間。
二、借助思維導圖教學,幫助學生理清學習的思路
思維導圖,是多媒體教學設備應用在教學中的一種有效方式,歷史教材本身就是按照一定的時間順序進行編撰的,其內部具備聯系性,若能夠掌握其中的脈絡結構,學生就能夠更迅速地掌握歷史知識,有利于提升歷史質量。教師利用思維導圖進行歷史教學,能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歷史事件發生的時間、經過以及結果,便于學生更好地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在利用思維導圖進行歷史教學以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時,教師可以從兩個方面開展教學,第一個方面就是教師精心備課設計思維導圖,明確地把歷史內容中的知識按照一定的脈絡結構梳理清楚。
例如,在進行“甲午中日戰爭”的教學時,教師首先要進行充分的備課,明確本單元的教學重點是通過引導讓學生比較《南京條約》與《馬關條約》的內容,具體分析說明《馬關條約》,從而大大加深學生對中國半殖民地化的了解程度。若僅靠學生分散的回憶,學生對于這兩個條約之間的區別很難有清晰的認識,此時,教師就可以借助思維導圖將兩個條約中同類型內容放在一起進行比較。同時,若學生對古代地圖不了解,那么對于其中涉及的割地、開放口岸等內容將很難理解,也難以理解為何這兩者會給國家帶來巨大的破壞。而在思維導圖中插入清代地圖,教師再進行引導學習,這樣能夠讓學生對條約內容有更加深刻的理解。第二個方面就是,在學生已經能夠熟練通過思維導圖自主學習歷史知識后,教師可以讓學生根據學習的內容自己繪制思維導圖,進行思維導圖繪制比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這樣也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三、組織合作探究學習,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小組合作探究本身就是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方法,將此方法應用在歷史教學中,能夠有效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對學生未來的發展有重要的促進作用。為了讓小組合作探究更有效地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教師需要注意以下幾點事項,首先就是科學分組,合理設計教學任務,控制好教學任務的難度以及數量,給予學生適當的壓力,這樣才能夠更好地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動力。其次是要給予學生充足的探究時間,教師要減少干預。只有時間充足,學生才能夠發現自己是課堂學習的主體,才會在合作探究的過程中主動思考,提升自己分析問題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以“百家爭鳴”的教學為例,教師可以先將學生進行科學分組,然后為學生布置學習任務,比如“分析百家爭鳴的背景”“明確各派代表人物以及思想”等,讓學生通過合作探究得出答案,學生在溝通交流的過程就是有效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過程。
四、利用問題教學方法,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
疑問是學生學習的主要動力之一,因此,問題教學法也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有效方法之一。初中階段的學生好奇心極重,只有教學內容能夠激發學生的好奇心與興趣,才能夠促使學生在脫離教師的指導后仍然能夠自主思考與學習,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才能夠有所提升。初中歷史教師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利用問題教學法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以此達到提升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目標。一是在課堂教學中為學生創設問題情境,讓學生在層層遞進的問題中學會拆分歷史知識,降低歷史學習的難度,幫助學生理解歷史知識的內涵。以“絲綢之路”的教學為例,教師可以向學生提問“絲綢之路開辟者是誰?為何叫絲綢之路?曾經繁榮的絲綢之路為何會衰落?”等問題,為學生預留出充足的思考時間。教師要減少自己的干預,盡可能地讓學生表達自己的看法。二是將問題教學法應用在課后教學中,布置一些具備思考性的課后作業,要求學生在課后自主查找資料、思考并且回答問題。還是以“絲綢之路”為例,教師可以向學生提問“樓蘭是絲綢之路上的一個重要的城市,并且曾經很輝煌,為何后來會消失?”進而激發學生主動思考的積極性,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五、結語
綜上所述,在初中歷史教學中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有利于提升歷史教學質量。為了更好地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教師要從預習環節入手,重視預習,讓學生在預習中形成其自主學習的習慣。然后在課堂教學時,教師可以借助思維導圖進行教學,幫助學生理清學習的思路,提升自學質量。也可以借助合作探究的方法,創設問題情境進行課堂教學,讓學生思維活躍起來,讓學生成為課堂教學的主體。
參考文獻:
[1]費秀芬.初中歷史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策略[J].中華活頁文選(教師版),2019(08).
[2]李慶,呂秋燕.淺談初中歷史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A].廣西寫作學會教學研究專業委員會.教師教育論壇(第七輯)[C].廣西寫作學會教學研究專業委員會,2019.
[3]許春妹.初中歷史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探究[J].考試周刊,2020(21).
(責任編輯 ?范娛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