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麗嫦
【摘要】隨著教育的不斷改革,小組合作學習教學方法已開始運用到高中數學課堂中。小組合作學習作為一種新興的教學模式 ,它主要是以小組活動為主的一種教學活動,它可以通過創設“組間同質、組內異質”來改變班級教學結構,主要是為了促進學生之間的互助合作,通過組內合作,探究學習,從而讓小組中的每一位學生理解并掌握知識。本文就如何在高中數學課堂上實施小組合作學習策略做以下分析。
【關鍵詞】小組合作學習;學習策略;高中數學
數學本身就是一門計算量大而且需要理解、考查理性思維的學科,高中數學相比于初中數學,在難度上、容量上都有了質的變化。因為初中數學知識點少,模仿性強,所以學生學起來還是比較輕松,而高中數學對學生要求提高,主要考查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運算能力、空間想象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些要求對于學生來說可以接受但是有難度,導致有些學生上課注意力不集中、睡覺、說話等現象,嚴重降低了課堂的質量和整體的學習效率。而小組合作學習是可以起到小組成員之間互相鼓勵、互相幫助,互相學習的作用,它與傳統班級教學模式不同,在教師的引領下,以小組為單位,教師在授課的過程中,同組學生可以互相探討,共同研究,得出結論,使學生通過自主學習,能更好地理解掌握知識。
一、科學分組,明確目標
分組是一項綜合性的工作,教師在進行分組時需要考慮小組人數、組內異質、組間同質、學習場所位置等各項因素進行劃分。分組決定著小組合作的進度和質量,直接影響著整節數學課的有效性。要明確分組目標,讓每個小組的成員都能通過小組合作學習,收獲知識。
首先,要注意分組人數,分組人數大概以4-6人為一組。人數過多對于任務的分配以及結果展示等較難照顧到全部組員,且人數過多在討論時難以統一意見、形成方案;人數過少,在分工時可能存在一人擔任幾項任務,無法保證學習任務的完成質量,而且人數少思想也較為狹窄,開展小組合作學習的一個目標就是為了集思廣益,這樣也不能實現目標。所以分組主要以4—6人為主要形式。其次,做到組間小差異,小組之間為了保證后期評價以及競賽的公平有效、進度的相當,要做到盡可能減少組與組之間的差異。最后,要盡量做到組內大差異,要注意小組成員之間的性格差異、能力水平差異、思想差異,選定小組長,在小組長的帶領下共同自主學習、探討研究、得出結論、形成自己的觀點或解題方法,從而促進小組內的交流并且在差異中不斷求異存同,共同進步。
人教版數學必修5《數列》這章中求等比數列的前n項和時,提出一個思考探究:《國王與麥粒的故事》,假定千粒麥子的質量為40g,目前世界年度小麥產量約6億噸,根據以上數據,判斷國王是否能實現他的諾言。小組內學生因為自身的差異,有的學生憑直覺沒動腦思考直接認為肯定能兌現;有的學生認真讀題后,認為既然產量6億噸還要問夠不夠,那應該可能不夠;還有的學生馬上拿出草稿本進行運算1+2+4+8+16+……還有的學生在思考這是一個等比數列,那它的和該怎么求?這樣全組內每個學生都可能有自己不同的觀點,小組長將其集中起來,再進行優化,提出解決這一數學問題的方案。然后由各個小組長講述各組的解決方案,由教師對各個方案進行點評,指出優缺點,用最優方案解決這個問題。因為組間差異不大,故各組得到的方案質量不會有太大的差異,這樣子有利于各組間的良性競爭,更好促進各組的發展。在進行小組活動的過程中,因為組內成員能全員參與,氣氛活躍,基本上可以防止學生上課走神的現象,而且在各抒己見的過程中,將一部分平時不愛思考,不愛發言的學生也帶動起來,讓其參與其中,從中找到樂趣,得到肯定,收獲成功的喜悅,從而愛上數學課。
二、合作準備,互幫互助
當教師發布了學習任務后,小組長就要安排好組內成員的分工,先將準備工作做好。不同的小組合作項目在進行前需要進行各種不同的準備,包括文具、工具的準備及知識儲備的準備,資料的查閱等等。無論是硬件準備還是軟件準備,都需要在小組合作前提前做好。學生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可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和挫折,教師就需要及時地引導學生以積極態度去應對問題,只有整體的進步才能夠帶動個體進步。所以小組內成員要團結、在合作過程中互幫互助、取長補短、完善自身。
人教版數學必修5《解三角形》這章,有個應用舉例:測量本校一個底部不可到達的建筑物,其中A為建筑物的最高點,B為不可到達的底部。要求小組合作設計一種測量建筑物高度AB的方案,并對其進行測量。小組集體通過翻閱資料,實地考察,研究討論,得出用解三角形的知識可以解決這個問題。方法如下:由于建筑物底部B不可到達,所以不能直接測量建筑物的高度。選擇一條水平基線HG,使H、G、B三點在同一條直線上,只要能測出一點C到建筑物頂部A的距離AC,并測出由點C觀察A的仰角,就可以利用解三角形的知識計算出建筑物的高AB。需要用到的測量工具有:測角儀,米尺,計算器等。小組成員之間明確分工:有家長在規劃局工作的學生借回測角儀,有學生去體育科組室借回米尺,有學生提供計算器。通過大家的通力合作,將前期工作準備好,然后開始實地測量。有學生負責畫線,有學生負責測量,有學生負責記錄,有學生負責數據的匯總……最后,根據測得數據進行計算。
對于上例這種與生活密切相關的問題,學生很有求知的欲望,學習的積極性會大大提高,讓學生分組探討,共同研究,得到解決的方法,然后全程參與,最后解決問題。在合作過程中,學生除了通過自身的參與,對問題的理解更透徹外,還學會了人與人之間相處的平等、和諧、互助等原則,對學生的身心發展起到了一定的促進作用。
三、適時引導,注重評價
小組活動是一項集體活動,雖然集體的力量大,但是也有高中學生所克服不了的數學難題。有些學生的性格特點比較好勝,一味地想著征服這道題目但是能力不足,此時需要教師能夠細心觀察、及時引導,真正做到給學生醍醐灌頂的作用,能夠加強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及記憶、同時增強學生的學習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