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德榮
摘 要:初中物理教學中滲透德育的內容和手段缺乏新意,造成德育滲透低效。“立德樹人”是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務,因此有效的德育滲透是時代的需要。筆者結合課堂教學案例,就初中物理教學中德育滲透的策略進行了探究性的嘗試,形成了四個策略。包括形成主題化的內容;借助電子書包新技術;挖掘整合課內與社會熱點的德育資源以及抓住課堂教育的契機。通過有效的德育滲透的策略,可以提升德育教育的實效,從而落實“立德樹人”教育的根本任務。
關鍵詞:物理教學;教學案例;德育滲透;立德樹人
在現實中,初中德育滲透不能夠真正在課堂教學過程得到很好的體現,這種情況往往在“數、理、化、生”等理科學科中尤為突出。初中物理教學中滲透德育的內容和手段缺乏新意,造成德育滲透無效或僅流于形式。德育滲透是時代的需要,具有必要性。而“立德樹人”教育根本任務與初中物理教學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教學目標有許多交叉點與相互融合之處,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學中,創新初中物理教學德育滲透內容和手段,通過實施有效的德育滲透的策略,可以大大提升德育滲透的實效,從而真正落實“立德樹人”教育的根本任務。現結合課堂教學的實例來說說初中物理教學中德育滲透的有效策略。
一、形成主題化的內容
初中物理學科中具有不同的價值內容及形態。教師善于提取整合教學內容中價值因素,并形成德育滲透的主題和系列,做到有向滲透,讓滲透的目標具體化和指向更明確。物理教材中價值目標可以從兩個方面挖掘。一是物理學史,如開普勒經過4年的實驗驗證,發現了開普勒的三個定律。二是科學內容,如力的相互作用。這些都滲透著科學的精神以及深刻的人生觀、價值觀的教育。結合教材內容和目標,歸納出滲透的內容大致有以下主題。
(一)愛國主義教育
初中階段的德育目標之一是熱愛祖國,具有報效祖國的精神,有明確的理想志向。因此,在教學中就要給學生道德的感化。在課堂中,可講述華裔物理學家丁肇中力排美國政府的阻撓,歷盡艱險,用漢語在諾貝爾獎臺上作演講,這是自諾貝爾獎問世以來,500多名獲獎者中,第一個用漢語作演講的中國人。他全力報效祖國的愛國情懷以及民族氣節激發了學生熱愛祖國的感情。其實,教材中還有很多這樣相關的故事,這些都可以成為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德育滲透素材。
(二)科學態度教育
在介紹科學家發現定律和原理的過程,培養學生嚴謹、勇于探素,不斷創新的科學態度。如在講解歐姆定律是電學中的重要規律時,可以出示文章《歐姆堅持不懈的精神》,及時對學生進行德育滲透,讓學生明白嚴謹、勇于探索科學態度對人成才的重要性。
(三)理想信念鑄魂教育
習近平總書記把“理想信念鑄魂”作為堅持和完成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關鍵環節。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決定事業成敗。沒有理想信念,就會導致精神上“缺鈣”。在歷史的長河中,任何一位科學家的成功都是有堅定的理想信念。如在學習《力學》的這一章的時候,教師介紹牛頓的事跡,從“蘋果落地”到“萬有引力”的誕生,這十幾年中,牛頓付出了常人無法理解的汗水,通宵達旦做實驗,直到把實驗做完。他在理想信念的指引下,最終成為偉大的科學家。課堂中可以緊扣這些名人成長故事,進行德育滲透,引導學生做個有理想、有擔當的好青年。
(四)守公德好習慣教育
物理來源于生活,又作用于生活,物理與生活中的現象息息息相關,學好物理對解決生活中的問題有很有幫助。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養成遵守社會公德的良好習慣。比如,在學習“速度”這個知識點時,讓學生計算行駛的速度后,對學生進行德育滲透,讓學生明白:超速行駛所帶來的危害,因此我們要遵守公德,遵守規則,文明駕駛。又如在學習《能量守恒定律與能源》一章的時候,通過對能源的學習,讓學生明白能源是有限的,很多能源是不可再生的,因此我們注意垃圾分類,不應過度向大自然索取能源。通過這些與生活息息相關的物理問題,引導學生養成守公德的好習慣。
通過以上主題化的德育滲透,培養了學生良好的品格,形成健康的人生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
二、借助電子書包新技術
隨著新課程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互聯網+”教育的發展,高科技已逐漸運用于課堂教育中。而電子書包運用高技術整合海量的學習資源,在教學中具有明顯優勢。德育滲透也應順應時代發展的潮流,順勢而為,適時而變。在電子書包里放進與物理知識點相關的德育滲透的素材,使德育滲透的內容豐富,靈活生動。通過聲音、視頻、動畫等多媒體形式創設生動、形象的教學情景,豐富德育滲透的內容,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情景下受到道德的感化。
例如在《熱機》一節中講授熱機效率,在電子書包里放進有關熱機效率的知識點,電子書包里列舉了以下一組數據:蒸汽機的效率為6%—15%,汽油機的效率為20%—30%,柴油機的效率為30%—45%。教師讓學生看數據后進行分析,通過引導,學生發現:其中最好的柴油機對燃料的浪費程度也去到55%—70%。這時,讓學生閱讀電子書包里的相關德育滲透的視頻材料:如何通過技術改造,提高熱機效率。學生看視頻材料后,教師引導學生:如果同學們努力學習、刻苦鉆研,就能通過技術改造,哪怕是把它們的效率提高1%,這樣對于解決世界性的能源危機和改善人類居住環境都會作出巨大的貢獻。通過這樣,創新德育滲透的方式,借助電子書包的視頻素材使德育滲透變得更有趣。
通過借助電子書包新技術,提高了德育滲透的趣味性和有效性,比起說教式的德育來得更自然、更富有趣味、更有感染力,從而提高在物理教學中德育滲透的實效。
三、挖掘整合課內與社會熱點的德育資源
作為教師,在日常生活應養成密切關心國內外時政新聞、科技資訊的習慣,備課過程中對教材內容進行深入研究,挖掘整合課內與社會熱點德育滲透的資源,提高德育滲透的時效性。
例如在講《溫度》這一節中,實驗是:有三杯水,溫度差別較大,學生用左右手的一個手指分別放進“冷水”和“熱水”的杯子中,停留2分鐘,然后同時把兩個手指放在“溫水”的杯子里,結果是,兩個手指會有不同的感覺。這個實驗說明了人憑感覺來判斷溫度高低有時是不可靠。學生對這個實驗非常感興趣,這時教師結合世界熱點新聞問學生:你們現在感覺幸福嗎?人的感覺往往是對比而產生的,對于生活在非洲資源貧乏國家的孩子,每天能喝上一口干凈的水、吃一頓白米飯已經覺得很幸福了;對于戰亂頻發的伊朗等國家的人,能活著過上安穩的一天就是一種幸福。通過這樣整合課內外資源,讓學生明白實驗知識外的道理:珍惜現在擁有的一切,努力學習,樹立起正確的幸福觀。
通過這樣挖掘整合課內與社會熱點的德育資源,使德育滲透更深刻和更有時效性。
四、抓住課堂教育的契機
作為一名教師,應時時做一個有心人,要善于抓住每一個細小的教育契機。教育講“天時、地利、人和”,也就是要有一個適當的時機。教師善于抓住這個教育機會,往往會“事半功倍”。在教學中教師結合教材,抓住教育的契機,對學生進行德育滲透。
如《比熱容》這一課,探究“比較不同物質的吸熱能力”時,教材用質量相等的水和煤油做實驗,讓其吸收相同的熱量,卻發現它們表現出不同程度的反應:水的溫度升高得小一些,而煤油升高的溫度是水的兩倍。說明在條件相同時,水的吸熱能力比煤油強。在這里教師及時抓住課堂教育的契機,形象地拿“人”作為比喻:同學們在生活中難免會受到外界的批評、指責,有的人心胸狹隘,不能容納別人對他的批評,則會表現出強烈憤怒的情緒,這些人的包容性就較差。相反,有些人能夠首先反思自己的行為,坦然接受別人的意見和建議,做到“有則改之,無則加勉”,通常我們用“宰相肚里能撐船”或像布袋和尚那樣“大肚能容,容天下難容之事”來形容他們,這些人的包容性較強。通過這樣的比喻,學生既可以感悟到做人的一些道理,又可以領略到人與世界萬物的共生、共存、共通的和諧之美,同時讓學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比熱容中“容”字的意思,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本節的教學內容。
教師結合教材內容,及時抓住教育的契機進行德育滲透,既可以幫助學生理解、牢記知識,又可以達到德育效果。
五、結語
在初中物理的教學中,通過有效的策略進行德育滲透,可以大大提升德育滲透的實效,使德育教育潛移默化地滲透進學生的腦海里,發揮“潤物細無聲”的效果,讓學生得到道德的熏陶,形成良好的品格,從而落實“立德樹人”教育的根本任務。
(廣東省廣州市番禺區石樓鎮海鷗學校,廣州51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