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閱讀能力是語言能力中一項必不可少的技能。現階段,小學英語閱讀教學進入瓶頸期,學生讀不懂、讀不透英語文章。本文通過剖析教學案例,討論了思維導圖在小學英語閱讀教學中的應用。借助思維導圖,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還可以培養學生分析歸納能力,提高了學生的思維品質,獲取信息的能力和閱讀能力。
【關鍵詞】閱讀能力;閱讀教學;思維導圖
【作者簡介】吳學敏,江蘇省常州市龍錦小學。
一、引言
閱讀能力是語言學習的一項重要技能,同時也是語言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現階段小學英語教師負擔重,班額大,課時少,如何切實高效地提高小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成為亟待解決的一個問題。
英語學科的核心素養包括理解與表達、語用與語感、文化與情感三個維度。其中語用與語感又包括學習策略和思維方式。因此,要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就要從培養學生的思維意識和思維習慣著手,切實提高學生的思維品質。小學高年段的學生已經初步具備一定的邏輯思維能力。思維導圖可以幫助學生整合知識,建立知識網絡,激發學生的發散思維,從而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
二、思維導圖在課本閱讀教學中的應用
以譯林新版小學英語五年級上冊Unit 8 “At Christmas”為例,思維導圖可以更好地讓學生掌握文章的脈絡和知識點,啟發學生的思維,讓學生透徹理解閱讀內容,從而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
1. 讀前導入,趣味引領。進入文本之前,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回顧之前學過的有關節日的表達,借助思維導圖,幫助學生回憶有關中國傳統節日的習俗及其英文表達。同時,教師幫助學生復習有關日期的表達,為該文本“At Christmas”的學習做好鋪墊。在復習到月份December時,教師可提問:Do you know what festival is in December? 學生自然而然想到西方的圣誕節。于是教師可以借此揭開文本的標題。接著,教師可以提出一系列有關圣誕節的問題,引發學生的頭腦風暴,并巧用思維導圖的形式呈現在黑板上,用不同顏色進行標注,引導學生將思維可視化(如圖1)。運用思維導圖,既增添了課堂閱讀的趣味性,又讓學生的思維更具廣度。
2. 讀中貫穿,激活思維。在教師搭好該文本思維導圖的初步框架之后,學生將圖2中涉及的問題進行獨立閱讀或小組討論,完成圖2的各個分支下的問題。教師可以將學生分組討論的結果板書,充分利用學生生成資源豐富該思維導圖的分支, 完成本節課的思維導圖。
同時,由于該文本以First, Next, Then, Finally貫穿始終,教師可以將其中一個分支What do they like to do at Christmas?放大,引導學生進行思考,重新構建一個思維導圖,以“What do they do at Christmas?”為中心主題,梳理文本的邏輯,幫助學生了解圣誕節活動的順序,將關鍵詞句納入思維導圖中來,提升課堂教學的效率(如圖2)。
3. 讀后歸納,融會貫通。在借助思維導圖,讀懂文本的脈絡之后,教師可以讓學生用思維導圖將該單元的知識系統化,結構化,便于記憶和內化。本課借助了思維導圖的學習,學生已經了解到思維導圖的思考和設計過程,可以將其遷移到“My favourite festival”寫作當中,作為文章的提綱,讓學生根據思維導圖勾勒文章的框架。在學生構思設計思維導圖之前,教師可以通過問題的提問,幫助學生設計思維導圖的一級和二級主題,或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思維火花的碰撞。
由此可見,思維導圖可以將原本復雜的文本和知識點變得清晰可見,鍛煉了學生提取信息的能力的同時,還可以讓學生將提取的信息進行分析綜合,從而更加深刻的理解文本,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
三、 思維導圖在課外繪本閱讀中的應用
英語繪本是課本閱讀的有效補充,同時,也因其圖文并茂、語言材料豐富等特點,深受廣大學生的喜愛。但是,到了小學高年段,英語繪本的閱讀難度提高,部分詞匯和語句光靠借助圖片是難以理解的,而思維導圖不失為剖析文本內容,深刻理解文章的一劑良藥。
筆者曾有幸參加市小學英語課外閱讀教學研究暨課外閱讀繪本推薦會,聆聽了來自南京拉薩路小學的老師的現場教學。現以《跟上兔子》(第一季)六年級繪本“Welcome to Chicago”的教學為例,探討思維導圖在課外繪本閱讀中的應用。
1. 聯系實際,發散思維。在進入繪本閱讀之前,教師以一個簡短的小測試來考查學生對于南京城的了解。例如,Spring City is the nick name of Nanjing. /Salted duck is a special food in Nanjing./ Nanjing University is a top university in China./ Guo'an Team is a famous football team in China. 將諸如此類有關南京的陳述或圖片呈現在幻燈片中,讓學生表達或判斷正誤。這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也讓不同學習水平的學生都能有話可說,為學生樹立了學習的自信心。
同時,授課教師也可以聯系學生實際,讓學生思考“What do you know about Changzhou?”,引導學生發散思維,引出當地城市運動、文化、飲食等各方面,為該繪本的閱讀做好鋪墊。
2. 準確定位,搭建雛形。在打開學生的思維方式之后,教師讓學生對該繪本的閱讀進行讀前預測,提出“What aspects do you want to know about Chicago?”,并板書思維導圖的雛形(如圖3)。
教師帶領學生閱讀繪本,對其中的一個方面Fun places for nature-lovers進行梳理,示范學生如何準確定位繪本中的關鍵詞句,完善思維導圖。
3. 小組合作,完善思維導圖。每個小組打開教師課前發放的信封,了解自己小組需要完善的思維導圖的分支項目,小組討論,完善該分支。在此過程中,小組成員需要閱讀該分支所涉及的文中詞句,在借助圖片信息,理解其中大意的基礎上,準確定位并提取關鍵詞,將其用于完善思維導圖。
在規定的3分鐘時間內,小組成員精誠合作,培養了團隊精神。時間一到,教師邀請幾個小組上臺完善黑板上的思維導圖框架(如圖4)。
4. 合作復述,加深記憶。讀完繪本之后,教師引導學生進行回顧、思考并練習復述主題“Chicago in my eyes”。教師先對其中一個方面進行示范,“In my eyes, Chicago is a city full of fun places for nature-lovers. Because it has Adler Planetarium, Shedd Aquarium and Lincoln Park Zoo. People can watch space closely at Adler Planetarium. ...”接著,學生對照已完成的思維導圖,四人一組對自己小組負責的分支進行復述。
在此過程中,我們發現,教師通過引導學生繪制思維導圖,讓學生對文本有了清晰的理解和認識,之后的復述更是讓學生在思維導圖的指引下,讓知識系統化,加深了對知識點的記憶。
四、 結語
綜上所述,思維導圖憑借其獨特的網狀結構,使原本抽象復雜的文本更具體形象,使學生的思維可視化。學生通過分析,繪制思維導圖,鍛煉了發散思維能力和綜合分析能力,對閱讀文本有了更清晰的認識,從而加深了對文本的理解,提高了閱讀理解能力和思維品質。
參考文獻:
[1]教育部.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2]程曉堂.英語學科核心素養及其測評[J].中國考試,2017(5):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