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論述將教學情境引入化學課堂的策略,分析創設教學情境與教學環節的關系,提出創設實驗情境模式、問題情境模式、故事情境模式、生活情境模式等建議,總結實踐經驗,反思實踐存在的不足,以提高初中化學課堂教學效率。
【關鍵詞】創設情境 初中化學 教學模式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21)13-0041-02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新的教學理念、教學方式、教學要求等對初中化學教學帶來深刻的影響。新課標強調學生的個性發展和自主探究能力的提高。在當前的化學教學中,教師創設的教學情境主要集中在導課環節,而忽略了課堂其他環節的應用,情境教學未能貫穿整個教學過程,難以發揮其應有的作用。為此,教師要將情境教學引入化學課堂,并始終貫穿整個課堂,以便更好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一、創設教學情境與各教學環節的關系
實施情境教學要遵循真實性、針對性、學科性、全程性和情感性等五個原則。情境教學原則是每一位教師都應該了解和掌握的,在了解原則的基礎上,進一步厘清創設教學情境與教學環節的關系,更好地開展課堂教學。
(一)創設教學情境與教學背景的關系。教學背景是創設教學情境的基礎,教師在創設教學情境時要充分考慮教學背景,對教學材料、學生學習情況等因素進行分析后,才能制訂合理的教學情境。教學內容和學生學情是創設教學情境的重要背景因素。例如初中生對化學是陌生的,但是又充滿好奇,樂于實踐,因此教師要抓住學生的這種好奇心,積極創設符合學生心理的教學情境。
(二)創設教學情境與教學目標的關系。教學目標是指教學活動預期達到的結果,是教育目的、教育目標和課程目標的具體化,也是教師完成教學任務所要達到的要求和標準。創設教學情境作為一種有效的教學方法和途徑,其最終目的是完成教學目標。由此可見,教學目標是創設教學情境的風向標,為教師運用教學情境法提供方向。
(三)創設教學情境與教學內容的關系。創設教學情境與教學內容兩者關系是相輔相成、緊密聯系的。在實際教學中,教學情境的設定往往是根據教學內容開展的,是教材內容在課堂上的隱形表現。同時,教學情境的創設能夠更好地展示教學內容,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讓學生更好地接受新知。例如在《化學現象與本質》一課教學中,教學內容是讓學生認識化學現象與規律,進一步了解化學的本質。教師可以通過生活化情境教學、問題情境教學、故事情境教學等方法,結合學生生活實際,如“變色的花”“溫室效應”“燃氣燃燒”“漂白衣服”等創設教學情境。
二、創設教學情境引入課堂教學模式實踐分析
常見的創設教學情境的方法有實驗教學情境法、問題教學情境模式、故事教學情境法、生活教學情境法等。為引導學生進一步了解四種方法的特點及應用情況,筆者結合自身的教學經驗,對其進行分析,深入了解四種方法的應用。
(一)實驗教學情境模式
化學實驗是化學教學的重要工具和途徑,化學教學離不開實驗。在創設情境教學模式中,實驗教學法是最為常見的,化學實驗的開展體現了化學教學的思想。因此,教師要創設高效的化學實驗情境,引導學生把注意力集中在課堂教學中,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興趣,增強動手能力,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化學觀念和化學思維。
例如,在初中化學《中和反應》一課教學中,筆者引導學生開展實驗一:將酚酞溶液浸濕濾紙后晾干,再做成紙花。在導入新課時,筆者向學生展示紙花并提問紙花是否會變色,后將氫氧化鈉溶液噴在白色紙花上,隨后紙花變紅。在新課教學環節中開展實驗二:再次向紅色的紙花噴稀鹽酸,紙花又變成白色。筆者提出為什么會產生這樣的實驗現象的問題,引導學生學習中和反應的原理。這樣教學,由實驗一引發學生的興趣,幫助學生集中注意力,為導入新課內容奠定基礎;由實驗二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幫助學生有效地掌握化學中和反應相關知識。
(二)問題教學情境模式
問題教學情境模式主要是通過設計問題、提出問題來創設教學情境,引導學生在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提高其化學思維能力,進一步激發學生的探索興趣和激情。
教案分析:在二氧化碳實驗室制取一課教學中,筆者提出“什么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怎么形成的?在實驗室怎么制取二氧化碳?如何判斷制取的二氧化碳已滿?如何驗證制取的是二氧化碳”等一系列問題,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并讓學生帶著疑問在實驗室親自動手制取二氧化碳,最終解答筆者所提出的問題。在本課教學中,通過一列問題的提出,學生在筆者的引導下逐漸探明問題的答案,進而在解答過程中領悟和掌握知識。該課中所提問題緊緊圍繞課堂知識展開,問題簡單易懂,在學生的知識水平范圍內,只需通過實踐便能解答。
(三)故事教學情境模式
所有故事的開展都圍繞一條主線進行,在化學課堂中,故事教學情境的創設也需圍繞所要講授的知識點展開。將故事作為教學輔助工具,通過創設符合學生學習規律和生理發展特點的故事情節,以學生興趣為出發點,結合生活實際,將教學知識點融入故事發展環節,最終有效實現教學目標。
教案分析:在“燃燒與滅火”一課教學中,筆者選取2016年某儲存有化學品的倉庫爆炸燃燒作為教學故事創設教學情境。環節一:學生觀看視頻,激發學習興趣。教師提出一系列激發學生探索欲的問題,如“什么是燃燒?為何會發生劇烈爆炸?為什么會燒起來”,等等。環節二:教師講解燃燒的現象,并結合燃燒實驗講解燃燒的定義——可燃物與氧氣產生一種發光、放熱的劇烈的氧化反應叫做燃燒。環節三:回歸視頻,觀看消防員滅火過程,消防員對化學品倉庫進行冷卻處理,并噴水滅火,火勢變小后迅速轉移化學物品,并最終完成滅火。在本環節學生初步了解滅火的原理。環節四:學生開展蠟燭燃燒實驗,體驗滅火。筆者進一步講解滅火的原理。本課教學緊緊圍繞故事情節開展教學,并結合實驗探究化學現象,教學效果良好,有效地實現了教學目標。
(四)生活化教學情境模式
生活化教學情境法以生活作為教學切入點,有效地將教學與生活緊密結合,在這樣的背景下讓學生積極參與學習探究活動。在創設生活化教學情境時,選取符合學生生活實際和生活經驗的教材案例是關鍵,符合學生的學情實際,能提高學生接納知識的程度,課堂教學氛圍顯得寬松自然。創設生活化教學情境,讓學生利用課堂知識解決實際問題,通過問題的發現與解決,進一步體會生活處處是化學,進而有效提高學生的化學學習能力。
例如,在《分子與原子》教學中,筆者在導入環節利用學生日常生活中聞到的各類氣味創設教學情境,讓學生回憶鮮花的味道、炒菜的香味等,引發學生積極參與;在課堂教學環節,以常見的“糖水”為教學情境,通過糖水實驗,探究為何糖入水后消失,并且讓水有了甜味的問題。這樣創設生活化教學情境,有效地激發了學生的探究熱情,讓學生在解決生活問題的過程中學習化學知識,培養學生的化學素養。
三、創設教學情境引入課堂教學模式實踐反思與期望
(一)創設教學情境引入課堂教學模式實踐反思
筆者將教學情境引入課堂教學實踐模式進行總結反思,認為要有效地將教學情境引入中學化學課堂,應充分考慮創設教學情境模式的合理性、效果、學生反應、是否與課堂知識相吻合、是否能夠激發學生的興趣與求知欲等;應善于從每一次創設的教學情境中總結經驗,發現不足,及時調整、完善,讓創設的教學情境能夠幫助實現教學目標,取得預期的效果。不過,本次實踐研究還存在一些不足,范圍小,僅局限于筆者的學生,開展課題實踐時間較短,實踐效果缺乏時間驗證。
(二)創設教學情境引入課堂教學模式的展望
筆者在實踐研究中發現,盡管情境教學模式逐漸在化學教學中形成共識,但是在實際教學中,仍然有很多值得研究的問題。例如,創設教學情境與常態化教學之間的關系等。在初中化學課程中,創設教學情境需要花費時間和精力進行設計和執行,但是在當前的教學環境下,教師的教學壓力大、任務重,盡管意識到創設教學情境的重要性,但是卻無法有效地與常態化教學相結合,兩者關系應進一步完善融合。又如,如何有效挖掘情境教學模式的價值。在教學過程中,不同的教師、不同的教學內容選擇不同的教學模式和方法,因此創設教學情境同樣存在多變性和靈活性,如何判定其價值和有效性是引入和推廣情境教學模式的重要基礎。
【作者簡介】羅圣昌(1974— ),男,廣西鹿寨人,大學本科學歷,高級教師,主要研究初中化學、生物教學及教師研訓一體化。
(責編 黃健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