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普昌
摘 要:由于語文學科所具備的獨特特性,如果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能夠與學生多多溝通,有助于學生開展語文知識學習。因此,教師應注意與學生溝通時所運用的方式,是否做到了滿足學生的實際需求。教師應在充分尊重學生個人人格尊嚴的前提下與學生展開溝通,這一前提條件是與學生順利溝通的最基本要求。教師應將教學實踐過程中溝通的潛在價值深入挖掘出來。針對師生互動產生話語隔閡問題的各種原因進行了深入分析,并探討了促進師生互動過程中話語溝通的有效方法。
關鍵詞:小學語文;師生互動;話語溝通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大部分學科的教學目標都發生了或多或少的改變。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溝通是新課改關注的側重點。在語文知識的學習過程中多講是最有效的一個措施,教師應對這一點做到高度重視并能夠妥善利用。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應為學生營造和諧的課堂氛圍,能夠使學生發自內心地愿意與教師進行溝通。
一、目前小學語文教學中造成師生互動發生話語隔閡問題的主要原因
1.教師對溝通和互動存在不重視的現象
小學是學生健康成長的關鍵時期,直接影響著其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在小學語文課程的實際教學過程中,朗讀課文、聽寫默寫生字以及書寫等是教師最常采用的教學手段,教師的關注點在于學生對課堂所學知識的掌握程度,因而與學生之間的教學互動是少之又少,由于教學任務較重,導致教師忽略師生教學互動,只關注學生成績和升學率。
2.互動溝通存在古板且簡單化
小學時期的學生正處于發展的初期階段,身心發展并未健全,因為年齡較小,大多數學生具有好動愛鬧的特點,在實際教學中,最讓教師頭疼的事莫過于對調皮、愛闖禍學生的管理。從實際情況來看,在實際教學活動中,部分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溝通方式存在簡單化、單一化,未能結合每位學生存在的差異狀況展開溝通,因此,在課堂教學中對學生未能做到充分的吸引,導致教學效果未能達到預期目標。
二、小學語文教學活動師生互動過程中話語溝通的有效方法
1.針對課堂環境構建輕松愉快的氛圍
在小學語文課程的實際教學中,教師應充分運用師生對話形式的教學方法,通過和學生對話的過程,對學生在語文課堂教學中的實際學情以及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做到心中有數,依據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對教學方法以及態度進行及時改變,盡量選取靈活性的教學方法,使課堂教學氛圍變得輕松愉快,進而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知識的積極性以及興趣,幫助學生進行思維的發散,充分挖掘學生的學習潛力。在與學生進行對話時,教師應及時有效地反饋以及指導學生對問題的回答情況,幫助學生解決疑惑。教師與每位學生之間的對話均是一場具有一定教育性的演說以及討論,能夠幫助學生對課文或問題做到更深入的理解,使學生能夠得到想象力以及創造力的有效調動。在小學語文課程的教學活動中加強師生間的對話,有利于師生之間良好關系的建立,使課堂學習氛圍變得輕松愉快,進而使學生能夠快樂地展開學習,對語文進行積極主動的學習,最終使學生的語文成績不斷提高。
2.實施提問教學方式
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根據學生的實際認知特點,深刻考慮學生理解能力的實際發展情況,運用提問式的教學方法進行師生互動以及話語溝通,相比灌輸式的指導在效果上要好很多。無論提出的問題是簡單還是較難,都能夠使學生的語文思維得到充分激發,進而使師生互動和諧關系得以建立,在這個方向明確后應繼續深入探索,加快語文課程教育的長遠性規劃發展令人感到萬分期待。例如,在《小蝌蚪找媽媽》一課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提出問題的方式使師生之間的情感距離得以拉近,在充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之后,提出相對較難的問題,并創設有效的學習情境,鼓勵學生進行獨立思考以及自主深入分析,同時讓學生學會如何獨立生活,懂得在遇到事情時應進行主動探索的人生道理。在提問式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話語溝通來有效調動學生主動表達的積極性,認可學生的表現,同時對學生的進步進行表揚,激發課堂新活力,無論哪種互動問題均能夠實現妥善解決。
在語文課程的教學活動中,教師和學生只有做到共同學習,才能一步步達到長久進步以及發展的目的。如果教師可以通過對話語量的有效控制來對學生進行更好的影響,那么學生可以更好地成長。在日常語文課程的教學中,教師應注重有效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尤其是在語文課堂中為學生提供發言的機會,有效培養學生的思維以及創造能力,注重提高學生在語文課程中的表達能力。
參考文獻:
[1]劉艷艷,王超華.小學語文教育師生互動教學中話語溝通技巧的運用[J].大眾教育(教師版),2017(20):182-183.
[2]吳雅麗.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師生互動中加強話語溝通的思考[J].課程教育研究,2018(29):4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