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小娟
摘 要:新課標對小學生綜合素養的培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小學語文除了要使學生掌握基本的語文知識之外,還要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而閱讀能力作為學生語文學習的基礎所在,自然也應當受到小學語文教師的重點關注。基于此,系統總結了當前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學生閱讀能力培養中存在的問題,并針對當前存在的問題提出了相應的對策。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能力;培養策略
在當前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師應當努力拓展學生閱讀的廣度和深度,在課堂上注重情感的互動和感受,而不僅僅是表層知識的傳授與獲取,只有如此,才可以將語文教學的教育功能發揮到最優水平,從而促進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的發展。
一、當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課外閱讀深度有待拓展
小學階段的跨度較長,隨著年級的不斷增加,學生對閱讀文本質量和數量的需求也會不斷增加,獨立學習的意識也已逐漸成形,如果僅僅依據課本所提供的閱讀素材,語文教師很難在教學過程中滿足學生對知識的渴望。因此,為了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拓展課外閱讀的深度就顯得尤為必要。
2.課堂教學目標的設計不明確
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部分小學語文教師還存在教學目標設計不明確的問題,具體表現為閱讀目標過高或過低,對學生過高的教學閱讀目標會消減學生的閱讀積極性,同時也會增加學生閱讀文本的難度。過低的教學目標設計則會使課堂教學內容較為空洞,也不利于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因此,這就要求教師準確把握學生的閱讀能力現狀,正確設置教學目標。
3.教學方式極為單一
如今,部分教師在進行閱讀教學時仍然以“教師領讀、學生跟讀”為主的方式開展教學,在教學過程中既沒有著重帶領學生領會文本中所包含的情感,又沒有靈活地綜合采取情景閱讀、群文閱讀等其他閱讀方式開展閱讀教學。呆板的教學過程會使語文閱讀教學沒有“人文味”,相應的教學效果自然也會大打折扣。
二、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的具體策略
1.增加學生課外閱讀的深度和廣度
在提升學生閱讀能力的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做好課內閱讀和課外閱讀的銜接和配合,通過增加課外閱讀的深度和廣度來提高閱讀教學的質量和層次。小學語文教師具體應從兩方面入手來提升小學生的課外閱讀效果,一是要主動布置課外閱讀的相關任務,如在進行《景陽岡》一課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就可以布置《水滸傳》的相關閱讀任務,幫助學生拓寬知識面;二是要指定書目,小學生辨別書目的能力較差,因此教師應當根據學生所處的年級段進行書目推薦,書籍要能夠在激發學生閱讀興趣的基礎上使其獲得相應的教育和知識。
2.完善課堂教學設計
在進行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重點關注課堂設計環節,設置科學的課程環節。首先,在設置教學目標時,要以新課標為基礎,結合當前班級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制定合理的、全面的課程目標,切記不可出現目標過高或者過低的情況。其次,具體的目標實施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將教學目標的落實具象化,綜合將目標細化,如提升學生的閱讀速度、教會學生體會作者的情感、拓寬知識面等。
3.豐富教學方式
豐富閱讀教學方式能夠大幅度提升學生閱讀的興趣,提升課堂的活躍程度,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對于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意義重大。小學語文教師一是要在閱讀開始時做好情景的導入,綜合利用多媒體、故事等導入方式來引入閱讀文本。例如,在進行《找春天》閱讀教學時,教師就可以在閱讀前通過播放音樂和影片來將春天的影像植入學生的心中,以引起學生的興趣;二是在開展閱讀時靈活運用多種閱讀形式,采取小組閱讀、角色扮演、朗誦閱讀等方式來開展閱讀教學。例如,如果某次課堂的教學目標偏向于體會作者的情感,就可以采取小組合作閱讀的方式開展,通過討論產生思維碰撞,加深學生對作者情感的理解。
三、結語
由上述可知,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在培養學生語文核心素養和整體語文學習能力方面作用重大。但是目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還存在一些常見的問題,未來新課改持續推進的過程中,教師應當增加課外閱讀的深度和廣度,精心設計課堂實踐過程,并采用多樣化教學方式來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提升閱讀教學質量,并最終為學生后續的語文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唐惠文.淺析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教學問題及改進策略[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20(12):257.
[2]張杰.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改進策略[J].西部素質教育,2020,6(2):246.
[3]張麗.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策略[J].華夏教師,2019(29):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