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潔
摘 要:學習學前教育的學生未來大多會做幼兒教師,幼兒教師是幼兒人生的啟蒙者,擔負著傳播和弘揚中華民族文化的責任,要努力把中華傳統美德加入幼兒的課程當中,通過日常的課程教學使幼兒從小建立正確的思想,養成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覺的習慣。將研究學前教育專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主題課程的具體實施方案。
關鍵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主題課程;學前教育
近年來,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取得了良好的成績,幼兒教育水平隨之不斷提升,在這種發展形勢下,如何切實有效地保證中華傳統優秀文化的傳承與融入,便成為當代幼兒教育的一個重大課題。本文探討學前教育專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主題課程的具體實施路徑與方法。
一、教師以身作則,做一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的踐行者
教師的主要責任就是“傳道授業解惑”,而且教師的言行舉止影響著身邊的學生。所以,如果在課上引導學生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那么教師就要作為榜樣,這樣才能更好地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其中書法也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一種,是一種無形的載體,書法不僅有技術理論,也有一些美學理論,能體現出我國古代文人的智慧,筆者也專門學習過書法相關知識,受益匪淺。而且,學生也目睹了我的一些書法作品,日常我的板書也十分美觀工整,學生體會到書法的魅力所在,就會想要學習書法,這無形中傳播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使學生建立了學習書法的興趣,并能很好地落實到自身的學習實踐活動中[1]。
二、打通課程體系,全面拓寬學習視野
如果單純地從教育學、思想政治理論或者是某個課程中是無法準確、全面地將我國傳統文化加以體現的,所以還應當積極地將各個課程之間的關系加以明確,促使教師能夠從多個不同的方面來形成良好的師德,但是如果單純地進行課堂知識的講解,那么必然會對整體教學的效率和效果造成巨大的影響,并且也無法有效地將學生的個性潛能挖掘出來。在正式開始落實個性學前教育活動的時候,應該貼近實際,應該把師德踐行到現實教學當中,要像大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講的那樣,要緊密貼合實際。教師可以以古典詩詞或者作品以及故事等為基礎,或以動物、植物為基礎,這樣更符合幼兒階段的認知,也更能引起幼兒的興趣,更簡單易懂,通過植物和動物引起幼兒的關心和興趣,使學生感悟出親情、友情等多方面的感情,這樣使幼兒能夠更加尊重生命。幼兒教師也要更加熱愛幼兒事業。幼兒教師應該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教學目的,結合當前實際,設置生動形象的人文和具備文化底蘊的課程,從而打破以往的條條框框[2]。
三、充分結合院校自身實際情況,將各個地區的文化資源加以高效地利用
就實際情況來說,中華文化盡管是一體的,但是長時間以來所表現出來的都是多元化的形式,所以可以切實地體現出多元一體的特征。在全面落實幼兒傳統文化教育活動的時候,應當積極地對教育進行切實的創新和完善,結合各個地區自身實際情況,采用適合的方法來全面地落實各項教學工作,這樣也可以促進幼兒傳統文化教育與地域文化風土人情形成一個整體,這樣就可以有效地提升教育教學工作整體質量和效率的不斷提升,切實地充實幼兒園教學的多樣化。諸如,在我國一些南方地區,可以將地區的水草資源加以合理的利用,將其與地域文化涉及的曲水流觴、龍舟競渡、傳統編織、竹竿舞蹈等進行聯系,從而更好地為幼兒教育的發展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綜上所述,在學前教育課程中加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既是機遇,也是一種挑戰,希望能夠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當今教育的教學目標緊密聯系起來,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弘揚培養傳承者、示范者和推動者,為新時代學前教育事業培養優秀的建設者與接班人。
參考文獻:
[1]譚樂園,高艷霞,鄧如清.學前教育專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主題課程實踐[J].高教學刊,2020(28):75-77,81.
[2]王程程.學前教育專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主題課程實踐[J].魅力中國,2020(39):4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