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學靈
◆摘? 要:隨著當今教育改革的不斷推進,有關于核心素養的研究日漸深入,如何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成為了廣大教育工作者研究的重點。小學數學對學生未來的學習和發展有著重要意義,通過對小學數學教學模式的創新,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能力,能夠使學生得到更為全面的發展。鑒于此,本文通過對小學數學的教學現狀進行分析,探究了小學數學教學中核心素養能力培養策略。
◆關鍵詞:小學數學;核心素養;培養策略
隨著新一輪課程改革的全面深入,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已經成為了教學中的重要目標。數學教學是教學教育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學生通過數學知識學習能夠養成良好的邏輯思維和理性思維,這對小學生未來的學習和發展有著積極的影響價值。小學數學教學立足于學生發展需要,結合學生的身體及心理發展規律,探索并創新小學數學教學模式,能夠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能力,促使學生健康發展。然而,目前實際的小學數學教學中存在著一些問題,嚴重阻礙著對學生核心素養能力的培養。對此,筆者在下文分析了小學數學的教學現狀,并提出了針對性地培養學生核心素養能力的策略。
一、小學數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通過對小學數學教學現狀的分析,總結出在小學數學教學中主要存在以下幾個問題:1.數學思維缺乏。現如今,很多教師在教學中并沒有充分利用自身的數學思維引導學生學習,片面地注重對學生理論知識的傳授,忽視了對學生數學思維的培養。這樣一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無法充分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只能被動學習數學知識,嚴重影響了小學數學教學效率。2.忽視實踐教學。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需要將教學與實踐結合在一起,以此來強化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否則很容易使學生掌握的數學理論知識與實際生活相脫節,影響學生核心素養能力的提升。3.目標制定不合理。很多教師在制定教學目標的時候,往往只是按照自己的主觀思想,并沒有考慮學生的學習情況與教學進度是否相符,這導致學生的學習效率受到影響,不利于學生核心素養能力的發展。
二、小學數學教學中核心素養能力培養策略
(一)開展小組合作學習
近些年隨著教育改革進程的不斷加快,小學數學教師的教學觀念發生了一系列變化,其中比較明顯的就是對學生數學思維的培養,希望學生充分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提高數學學習的效率。因此,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中可以開展小組合作學習,引導學生對數學問題進行思考,使學生形成正確的數學思維,進而完成對學生核心素養能力的培養。例如,在學習人教版二年級下冊《混合運算》的時候,教師采用了小組合作學習法,將學生分成了不同的學習小組,通過引導使學生自主探索并理解含有除法和加、減法的混合運算順序,并引導學生歸納出除法和加、減法混合運算的順序。在此過程中,學生的數學思維得到了有效培養,提高了數學學習效率的同時還發展了學生的核心素養。
(二)教學融入生活元素
學習數學的根本目的并不是為了在考試中取得好成績,而是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因此,教師在教學中需要融入更多生活化的元素,結合學生的認知能力建立相應的學習情景,使學生更好地理解數學中的定理和公式,培養學生的數學綜合能力及核心素養。例如,在學習人教版二年級下冊《克與千克》的時候,教師從具體的生活情境出發,使學生感受并認識質量單位克與千克,然后通過各種實踐活動使學生建立了1克與1千克的觀念。通過將生活與數學緊密結合,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培養了學生的核心素養能力。另外,學生的數學思維也得到了發展,能夠更好地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三)合理制定學習目標
學習目標的制定在小學數學學習中是非常重要的,但在制定學習目標的時候,教師需要結合教學方案與學生的實際學習進度,并將培養核心素養能力的目標融入其中。這樣一來,可以使小學數學教學具有明確的教學方向,更好地促進學生核心素養能力的提升。例如,教師會定期根據學生的綜合情況對學生進行層次劃分,然后為其制定更符合學習能力及學習進度的學習目標,在實際的教學中進行針對性的指導,使學生能夠在原本基礎上得到最大程度的提升。此外,通過合理的學習目標制定,學生的學習熱情得以調動,使得學生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數學學習當中,大大提升了數學學習效率。
三、結束語
總的來說,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能力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這是一個需要長期堅持的工作。因此,教師需要不斷提升自身的教學素質,積極轉變落后的教學觀念,探索并創新有效的教學方式協助學生思考并探索數學問題,通過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教學當中融入生活化元素、合理制定學習目標,以此促進學生核心素養能力的提升,為學生未來持續性地發展奠定扎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阮琪葉.淺談在核心素養視角下的小學數學教學策略[J].新課程(上).2019(08).
[2]王革新.新課程背景下小學數學核心素養培養的實踐研究[J].教學管理與教育研究.2019(06).
[3]臧文靜.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處理知識與能力關系的探究[J].學苑教育.20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