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玨
摘要:作為“先學后教”生本教育理念的重要表現形式,高中思想政治課前置性作業是應對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教學過程中不斷出現的矛盾和問題的可行性選擇,是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改革的重要突破口。基于此,本文探討了前置作業在思想政治課中的應用策略。
關鍵詞:前置作業? 思想政治課? 核心素養
前置作業是指,在講授新課內容前,教師讓學生先根據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儲備進行嘗試性學習,主要形式包括課前預習、資料收集、小型調查、合作探究等。這一教學方法的運用,符合《新課程標準》對思想政治課程性質和基本理念的描述,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思想政治學科核心素養。根據前置作業在思想政治課中應用時存在的問題,筆者結合《教育心理學》、《新課程標準》和《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標準(實驗)》(以下簡稱《實驗版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提出了應用策略,即從宏觀延至微觀進行設計參考,從結果轉向過程進行展示評價,從個人拓展到群體進行反思實踐,同時避免了學生負擔過重,減輕教師的思想壓力,增進師生的有效溝通,整合校內外資源。
一、前置作業應用策略理論依據
1.教育心理學理論依據
任何教學模式的提出都需要以教育心理學的相關理論作為參考,前置作業的應用也不例外。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通過對學生心理發展規律的了解和學習理論的學習,參考最近發展區理論、心理社會性發展理論、發現學習理論和先行組織者理論,教師可以更有針對性地對前置作業的應用提出相應的方案。
教師要幫助學生避免角色混亂,鼓勵青少年進行自我認同,使學生在學校中、家庭中、社會中能夠有一致的心理狀態和行為表現。作為對高中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途徑,思想政治課有必要承擔起幫助青少年順利過渡該階段的責任。同時,思想政治課核心素養中的政治認同、科學精神、法治意識和公共參與是學生在日常生活和學習中常常會出現矛盾沖突的領地,要真正實現思想政治課的課程目標,教師就要把理論和實踐相結合,將對知識的認同轉化為在實踐中的支持,實現高中思想政治課對學生人格的發展與教育。
2.《新課程標準》理論依據
《新課程標準》是我國教育部統一制定的課程實施依據,是借鑒國內外教育經驗并結合我國國情后,由國內教育界專家和學者經過嚴謹研討之后的成果。前置作業在思想政治課程中的使用意義可通過《新課程標準》《實驗版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來說明。同時,《新課程標準》對前置作業在思想政治課中的應用策略起到指導作用。
二、前置作業的運用符合《新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
《新課程標準》作為深入總結課程改革經驗、借鑒其他國家的改革成果,并根據我國實際情況修訂的新課程體系中的一部分,是現在乃至未來幾年思想政治課的指導文件。《新課程標準》對思想政治課基本理念的描述包括四點,分別是:第一,堅持正確的思想政治方向;第二,構建以培育思想政治學科核心素養為主導的活動性學科課程;第三,尊重學生身心發展規律,改進教學方式;第四,建立促進學生思想政治學科核心素養發展的評價機制。其中,第二點與第三點的內容在一定程度上說明了在思想政治課中運用前置作業的意義。
《新課程標準》強調,要通過實踐使學生感悟真理。在構建活動型學科課程這一理念中,《新課程標準》指出思想政治課注重培育學科核心素養,著眼于學生的真實生活和長遠發展,希望學生將書本上的理論觀點和現實中的生活經驗結合起來,讓學生在社會實踐活動的歷練中、在自主辨析的思考中感悟真理的力量,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高中政治教學中,如果教師充分應用前置作業,可以使學生更好地從生活中發現現象,將生活現象與思想政治課知識結合起來,然后再回歸到生活中,以此實現在實踐中感悟真理的目的。
三、需要正確處理的問題
在思想政治課前置作業運用過程中,學校還要注意處理學生負擔過重、教師觀念固化、師生配合不佳和教學資源匱乏的問題。針對以上問題,筆者認為應避免學生負擔過重,減輕教師思想壓力,增進師生有效溝通,整合校內校外資源,最大限度地使前置作業實現“生有所得”的目標。
1.增進師生有效溝通
師生間的配合程度和默契程度源于師生間的情感,所以教師除了要引導學生認真完成思想政治課前置作業之外,還要構建與學生良好的關系。只有當學生信任教師,認為教師提出包含前置作業在內的教學方法能提高學習效率、培養個人能力時,學生才能真正認真對待。
2.整合校內校外資源
從調查研究中可以發現,向其他科任教師和家長尋求作業幫助的學生少之又少,可見思想政治課前置作業極少與其他學科聯系或家庭相聯系。為了提高思想政治課前置作業的實踐性,教師應更加注重整合校內外的資源。
第一,關于校內資源。首先,學校可以加強多學科的聯系。活動型課程是當下各學科都提倡的一種教學模式,如在前置作業中進行多學科的結合,甚至是校方能在每學期組織一次活動型課程支持多學科融合的實踐類作業,將是教學實踐活動的一大突破。其次,教師可充分利用學校環境。校內存有很多社會情境,對寄宿制學校開展思想政治課前置作業困難的情況,教師可以盡可能地將前置作業設計貼近校園生活。另外,學校的多媒體資源、展覽廳資源、校史資料庫等,也是教師在設計前置作業時可以參考和使用的。
第二,關于社會資源。教師應盡可能爭取幫助。如讓學生調查企業經營成功的案例時,可以尋找資源,對本地成功企業進行實地考察。又如在教學《實現人生價值》時,教師可以尋求周邊社區幫助,安排學生采訪具有突出社會貢獻的人士。通過前置作業的形式,爭取讓學生在步入社會之前,對社會生活有更加貼近現實的體會。
參考文獻:
[1]王錦飛.反映時代呼喚,重塑課程標準權威——《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標準(2017年版)》解讀[J].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18(4).
[2]李曉東.基于高中思想政治學科核心素養培育的教學轉變[J].天津師范大學學報(基礎教育版),2019(3).
[3]史永玲.“前置性學習”教學模式之初探[J].課程教育研究,2017(44).
[4]張惠玲.讓前置性作業“一站到底”——淺談前置性作業的“前”與“置”[J].福建教育,2014(34).
[5]李慧.高中思想政治課前置性作業設計研究[D].延安:延安大學,2019.
(作者單位:福建省廈門市松柏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