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秀棉
【摘 要】 在當前的教育環境下,核心素養的培養已經成為數學教學的重要目標,通過知識技能、數學思考、解題思維等方面去幫助學生實現對數學的綜合應用。教師應重新審視課程教學目標與理解學生的學習體驗,運用科學的教育理論去靈活使用課程資源,進行對學生核心素養能力的全面培養。
【關鍵詞】 小學數學? 核心素養? 培養策略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指出,小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包含以下幾個方面:幾何直觀、符號意識、數感、運算能力、空間觀念、推理能力、數據分析觀念、模型思想、以及應用與創新意識,明確指出了小學生在數學學習與發展中的能力需要,涵蓋了眾多的方面,本質上展現了核心素養的教學必要性,體現了基本的數學思想。本文圍繞小學生的發展需求,以核心素養的培養為中心,立足于多元化的教學方法進行策略的開發與探討。
一、革新數學教育理念,改變數學授課方式
盡管小學生有著較高的好奇心,對新鮮事物非常敏感,但是由于長時間新知識的灌輸,導致學生在數學學習中容易出現倦怠感。而仍然有一些教師在教學數十年如一日地使用一套教學方法,不是說不好,但是還是忽略了學生隨著時代發展而產生了基礎知識能力的變化,他們渴望在課堂上得到更多的尊重,渴望自己的觀點、思路受到老師與同學的認可,渴望在解出數學難題后收獲大家的掌聲。從這一方面看,教師需要去革新數學的教育理念,融合新時代的教育特征,用變化、綜合、高效的授課方式。
如,對四年級下《雞兔同籠》這一問題的討論中,教師可以先讓學生用最簡單的表格法去推算,通過表格法感受列舉在數學問題解決中的運用。而為了讓學生進一步提高對此類問題的學習積極性,教師還可以假設“這有一個可以把雞變成兔子,或者把兔子變成雞的魔法裝置,如果把籠子里面的35只全部變成雞,則腳只剩下了70只,少了24只腳,這些腳是因為兔子變成雞而少掉的,而兔子比雞多了兩只腳,所以兔子的數量等于24÷(4-2)=12只,雞的數量=35-12=23只”。此外,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去進行思考,還有沒有其他的解法,能不能運用遞進的窮舉去找出最貼合的答案。
二、緊密聯系生活素材,建立數學思維模型
在小學數學中,圖形與幾何是幫助學生認識與改造世界的基礎,在這一階段打下的基礎能夠對學生學習與了解后面的函數、立體幾何、數學分析等具有重要作用。而為了讓學生在圖形與幾何學習中學會用聯系性的觀點看待問題,教師能夠讓學生聯系生活材料,在動作操作的過程中去幫助學生形成對應的空間觀念,用具體的生活實例建立基本的數學模型。通過對核心素養的教學引導,小學生能夠逐步嘗試提出各種數學問題,將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教學上。因而,針對小學生數學的教學,對圖形與幾何這類直觀性的知識有所側重是相當有必要的,它能夠明確學生在圖形與幾何學習中所需掌握的基礎技能,幫助學生發現不同數學知識之間的聯系。
如,在六年級下《圓柱與圓錐》的學習中,為了讓學生直觀地理解圓柱與圓錐的體積關系,可以先給學生一個空心的圓錐模具,使其在里面倒滿沙子,然后再將沙子倒入到空心的圓柱模具中。如此三次,可以看到空心的圓柱模具被剛好倒滿,即圓柱與圓錐的體積比例為3:1。此外,教師還可以進行拓展,讓學生們將這一粒粒沙子視為很小很小的體積單元,不同幾何體的體積轉化就相當于是原先的幾何體分解為一定數量的沙子,然后在沙子的增減中形成新的幾何體,沙子的增減量就是幾何體體積的變化量。用這一方式去引出微積分的單元概念,使學生能夠運用熟悉的生活材料進行立體幾何的空間構想。
三、創設趣味學習情境,引發學生積極探究
從小學生的學習實際出發,創設良好的數學學習情境是小學生繼續學習數學的基本需要,只有生動、有趣的講解才能夠使學生留下更深的印象。因而,教師需要將數學知識與趣味性恰當、巧妙地結合起來,活用教師的生活經驗與職業背景,在娛樂中引發學生深思。另一方面,小學生的成長也對教學產生了各種各樣的影響,他們的興趣愛好變得更廣泛,對新事物的接受能力更強,對一些數學知識也逐漸形成了自己的見解。高年級的小學生甚至認為自己喜歡過的東西很幼稚,表現出“想要變得成熟”的心理狀態。因此,針對這一點,教師創設的趣味數學情景需要貼合學生的心理特征,用更為多變的教學形式激起學生對知識的探究欲望,并逐步培養出學生的數學美感,有利于推動小學生核心素養的形成。
如,針對“圓”這一概念的學習,為了讓學生形象地理解圓的性質與定義,理解圓的邊上的每一點與圓心的距離都相同。教師可以讓學生用小木棍和紙條進行組裝,只有長度均一的小木棍插在橡皮泥構成的圓心上,包裹上紙條,去除木棍之間細微的差異,才能讓這個圓快速地滾動起來。如果這個圓中有那么兩三根根木棍過長或者過短,圓都會在運動到那個位置的時候卡住。這樣,學生們也就基本理解了輪子的構造與圓的性質,結合書本上對圓的定義的描述,可以使學生在趣味探究中更深入地學習知識。
總之,培養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過程應該與時俱進,優化現有的教學框架,對數學教學進行重新定義,變革實際的學科教學內容,從而滿足小學生日益復雜化的數學學習需要。教師也需要充分理解核心素養的價值與內容,有意識地進行核心素養的塑造,將其融入數學教學的實際中,做到對小學生數學能力的全方位培養,進而促使小學生能夠快速適應更新、更復雜、更多元的數學知識,切合新時代人才的發展需要。
參考文獻
[1] 何璇.小學數學核心素養要素與內涵研究——基于美英等五國數學課程目標比較[J].數學教育學報.2019.
[2] 尚盼盼.如何在課堂教學中培養小學生數學核心素養[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