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海青
摘 要:在進行小學課程落實拓展的過程中,學校和教師要以國家課改標準的要求為主進行核心素養的重心轉移。學生自身的語文學習能力不僅體現在試卷的分數上,自身的思維、性格、情感等不同方面的綜合發展都體現了核心素養本身的基本要求。
關鍵詞:小學語文;核心素養;培養策略
一、 引言
新的教育背景要求小學語文必須從素養出發進行更多基礎知識的掌握。簡單的課堂知識了解是無法滿足新時代學生自身發展需求的。如何通過有效的方式引導學生獲得課堂以外的知識拓展,并且給予他們知識探索的主動性方法,是促進自身全面發展和能力提高的重中之重。而實際的教學過程中,不僅需要我們在探索中解決問題,同時也要學會總結經驗,進行更多合理解決措施的貫徹落實。以素養培養為方向,使學生在語文學習過程中獲得的綜合能力提高運用在生活及其他學科提高的每一個能力細節中。
二、 培養學生核心素養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展現出的基本內涵及重要意義
(一)培養學生核心素養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展現出的基本內涵
小學語文教學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核心素養,不僅強化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增強了他們對文化知識的理解能力,更加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提高他們的審美能力,為學生未來的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語言表達能力是學生需要掌握的核心素養之一,學生需要掌握話語的表達方式,不僅掌握口頭語言表達能力,而且要具備較高的寫作能力,將自我的所思所想以作文的方式表述出來。學生掌握到良好的語言理解能力,加強對文章的認識與理解,充分理解文章的內容,了解到文章的中心思想,感受到作者所表達出的深刻感情。小學語文教學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思維能力,給予他們更多獨立思考的機會,使學生思考文章的主旨內容,分析出文章所蘊含的情感,同時,自主歸納出文化知識的內容,概括和總結出語文知識的整體內容。同時,小學語文教師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審美能力,帶領學生審視教材中所蘊藏的傳統文化,挖掘出教材所蘊含的傳統美德,逐步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具備較高的文化素養。
(二)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重要意義
小學語文給予學生的核心素養不僅體現在自身的學習能力,更重要的是他們在針對自身學習知識、面對生活所遇到的一系列問題,能夠從自身的綜合能力出發考慮和應對,給予他們一定的探索條件和能力基礎。所以,從核心素養出發進行全面發展,不斷達成目標。以小學生自身的年齡階段為主要問題的觀察方向,使學生的核心素養不僅充滿豐富的內心情感,同時在審美能力以及性格態度上,也有自我特點的一定保持。學生不僅僅是學校的學生,更是社會的個體所在。作為個體,他們在發展的過程中離不開一定的知識性能力。這不僅要求學校和語文教師進行全方面的重視,同時也要從教學方式上進行模式的改變和方案的不斷調整。落實教師的責任,以嚴格的課程改革標準為探索策略的出發點,以新型的教學理念和方式為改變學生學習方法的引導策略,鼓勵學生自我探索,使核心素養因為學生的主動而充滿他們的自我特色。
三、 培養學生語文素養存在的問題
(一)教學方法不合理
許多時候學生成績落后,我們都歸根于學生自身不努力,但是如果一個班的學生整體成績都比較差,沒有正確的學習態度,這時候教師一定要考慮自身的教學方法是否合理。學生自身處于小學階段,他們并沒有過多的鮮明特色和自我思維,往往是跟隨著教師的引導和方法進行一定的知識學習和吸收。而許多教師由于應試教育思想的影響,也讓他們在教學模式上依舊采用落后的標準去看待學生的成長和變化,過分注重知識的理解,而忽視了學生自己主動探索的積極性特色對于個性發展的重要作用。
(二)學習興趣較薄弱
一旦學生沒有主動地參與課堂之中,他們便會漸漸地擴大乏味的教學內容對于自己的影響。學習興趣的不存在也讓學習氛圍沒有一個有活力的表現,久而久之,失去了學習興趣,便失去了學習的主動性地位。課堂便不再是學生的課堂,教學的效率也無法保障。這不僅僅是教學情況的嚴重失誤,同時也要綜合地考慮到教師本身對于學生的不了解以及學生自身問題的存在和保持。
四、 培養學生語文素養的有效策略
(一)把握語文教育的特點
語文自身不僅僅是知識性的一門學科,所需要表現出的實踐性也關系到了知識消化的透徹與否。所以重點培養學生更多的實踐能力,也是在鼓勵他們自我消化和運用知識。語文不僅要給予學生更多的文化傳輸,在思想上也給予了一定的母語基礎貫徹。所以對于學生自身的學習資源是非常豐富的,在實踐中也可以給予他們更多的機會。小學語文教師要給予學生更多的接觸機會,讓他們跳出教材,學會運用自己的語文知識去面對生活中更多的實際情況。讓他們本身對于字詞的運用和課文的理解,不僅通過寫作和交際表現出來,同時表現出自己對于教學過程整體學習的充分把握,使學生自身潛意識地進行綜合能力的發展,真正地發揮出語文教育應有的特色。
(二)倡導自主探究的學習方式
在進行知識傳輸的過程中,教師要積極地改變新時代特色的教育方法。我們要極力倡導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翁,讓他們學會去自主的探索,讓他們學會去尋求合作伙伴的幫助,而非遇到問題便退縮,遇到知識便死記硬背。要讓語文自身的特點與學生的身心發展結合起來,讓他們充分展示出個體之間的差異和自身的學習需求,而教師以此為出發點進行更多積極性方法的調用,使自主合作的教學模式能夠積極地展開。從全面著手并關注個體,讓教學內容不僅僅有利于學生自身的發展,對于整體課堂的教學氛圍也有充分的調動作用,鼓勵學生學會團結合作,學會創新探究,真正成為語文的愛好者。
(三)加強經典文化教育
在調動學生學習興趣的過程中,語文教師要積極發揮經典文化的重要魅力。在當今社會經濟發展大背景之下,現在的小學生對于物質和享受的范圍已經不斷地得到了擴大,讓更多的物質文明融入自己的生活中,即便是小學生,我們不難發現他們也擁有了自己的手機或者平板,并沒有更多的精神文明融入自己的成長過程中。他們喜歡吃快餐式的食物,他們喜歡國外的漫畫。不僅在傳統的意義上沒有一些經典的認識,同時也無法擁有深入了解古典文化的語文素養。雖然他們聽過一些簡短的古典故事,但是并不能充分地利用和學習到中國文化所流露出來的優秀習慣。古典文學的知識對于學生自身的價值觀樹立是非常有意義的。教師不僅要學會融入一定的課外故事,同時在進行經典文化拓展的過程中,要積極地調動起學生的參與積極性,讓他們能夠學會去自我理解和記憶,讓這樣的教育資源運用在自身道德品質的培養過程中,使他們能夠加強自己更多的能力運用,而非一味地進行更多物質文明的享受,從精神的層次上進行我國本身傳統文化的深入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