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虹
摘 要:數學在人們的生活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人們的衣食住行都離不開它。然而,數學是一門抽象性、邏輯性很強的學科,教學內容又比較零散,容易讓人感到枯燥乏味。對于還未具備抽象思維的幼兒來說,學數學是一件很困難的事。因此,為了充分調動幼兒學習的積極性,教師應充分抓住幼兒愛玩、好動的特征,借助游戲的方式幫助幼兒更好地學習和理解數學,增強幼兒學習數學的興趣。
關鍵詞:幼兒數學;游戲化教學;應用策略
中圖分類號:G613.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624X(2021)11-0053-02
引言
生活離不開數學,幼兒的成長也離不開數學。幼兒階段的數學教育,應該讓幼兒在游戲中掌握數學知識,充分體驗到學習數學的樂趣。這就要求教師將數學和游戲結合起來,營造輕松、愉悅的教學氛圍,讓幼兒在歡快的氣氛中參與數學游戲,在游戲中運用所學到的知識,不僅能讓幼兒漸漸明白數學和實際生活之間的聯系,學會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還能培養幼兒動手實踐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促進幼兒身心健康成長。
一、游戲在幼兒數學教學中的作用
眾所周知,幼兒階段的孩子普遍愛玩、好動,好奇心強。游戲的有趣、新穎深深地吸引著幼兒,因此,幼兒對游戲表現出積極的參與性。研究表明,游戲不僅可以促進幼兒認知能力、想象力發展,還可以促進幼兒思維能力和記憶力發展。利用游戲進行數學教學,不僅可以培養幼兒對數學的興趣,提升幼兒的技能,還可以幫助幼兒了解社會相關規則及道德規范,學會與他人相處。
(一)有利于培養幼兒對數學的興趣
游戲具有生動、有趣的特點,是幼兒喜愛的一種活動。通過游戲的形式學習數學知識,將抽象的數學知識轉化為形象具體的活動,可以使幼兒集中注意力,提升對數學的學習興趣。利用活潑有趣的游戲傳授數學知識,幼兒更加容易理解和接受,還能調動幼兒的學習積極性。例如,在教幼兒學習1~7的數時,幼兒教師可以讓幼兒一邊唱《齊步走》的兒歌,然后從雙手中數出七根手指來,然后將這七根手指想象成七只小雞。幼兒們一邊數小雞,一邊進行手指游戲:“嘰嘰嘰嘰嘰嘰,一二三四五六七,七只小雞齊步走,七六五四三二一。”幼兒通過數手指的游戲,輕松愉快地學會了1~7的數,了解到了有關數的知識。同時,這種教學方式不僅沒有使幼兒感到厭煩,而且提升了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
(二)有利于幼兒的思維、認知發展
傳統的數學教學忽視了幼兒發展階段的特征,采用灌輸式的教育方法,不僅無法培養幼兒對數學的興趣,讓幼兒對數學感到乏味,在很大程度上打擊了幼兒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而且還不能使幼兒的認知、思維能力得到發展。隨著社會的發展,游戲已逐漸成為數學教學的重要手段。針對幼兒身心發展的特征,教師采用最符合幼兒成長的方式進行教學,可以幫助幼兒更好地掌握數學知識。通過游戲,幼兒得到快樂的同時還會收獲一些淺顯的知識以及一些生活經驗,促進幼兒的認知、思維、想象能力發展。
例如,在教幼兒比較數的大小的時候,幼兒教師可以創設一個“小松鼠、小兔子撿松果”的情境。教師先向幼兒展示游戲情境:“在一個森林里,一只小松鼠正在撿松果。這時候來了一只小兔子,他說,我要和你比賽,看誰撿得多。”這時候,教師就將準備好的松果字條扔在地上,然后讓幼兒進行撿松果比賽。撿完后,幼兒將自己撿到的松果數量和同學的進行比較,一個紙條就代表一個松果。幼兒興致勃勃地開始比較,一會兒就可得出誰的松果最多,數最大。撿松果的游戲,不僅讓幼兒學會了枯燥乏味的數學知識,還充分調動了幼兒學習的積極性,同時讓幼兒的思維變得更加活躍。
(三)有利于發展幼兒的社會性
游戲是一種團體活動。教師通過游戲進行數學教學,在充分尊重幼兒身心發展特點基礎上,營造積極活躍的氛圍。幼兒在這樣的氛圍中進行游戲,不僅可以促進幼兒互相了解,還可以幫助幼兒建立親密友好的關系,體驗到交往的快樂,促進幼兒的社會性發展。在數學加法運算中,教師可以設置一個簡單的“撈魚”游戲。教師指定兩個幼兒當漁網,將他們的名字分別設定為大河和大海。其他的幼兒當魚。當開始的信號響起時,當漁網的幼兒把手架起來,當魚的幼兒排成一列,從漁網中穿過。同時,當漁網的幼兒唱著兒歌,“一網不撈魚,二網不撈魚,三網撈一條小尾巴,小尾巴,小尾巴……魚。”當說完“魚”字的時候,當漁網的幼兒就扣住一條“魚”,并悄悄問他:“選擇去大海還是大河?”如果他回答去大河,就讓他站到叫“大河”的幼兒身后。如果幼兒選擇的是大海,就讓他站到叫“大海”的幼兒身后。然后游戲繼續進行。等到所有的“魚”被撈完后,幼兒數一數哪一隊的“魚”最多,然后將所有的“魚”加起來,看看一共有多少。這樣的集體游戲,不僅可以讓幼兒互相了解,互相溝通,還可以讓幼兒樂于參與集體活動,從而克服自我中心,培養幼兒合作交流的能力,從而使幼兒更好地融入社會。同時,游戲教學有助于調動幼兒學習的積極性,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
二、數學游戲化教學的應用
數學是一門理性化、邏輯化的學科,對人類的成長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而人的幼兒時期,各方面能力都不發達,他們的認知能力、心理水平、語言表達、社會技巧等都處在一個萌芽的階段,需要不斷進行學習才能發展、成型。針對幼兒身心發展的特點,教師應采用利于理解和接受的方式教學,才能幫助幼兒不斷學習。將游戲引入數學教學中,通過生動有趣的形式吸引幼兒的注意力,讓他們全身心地投入游戲中去,不僅會讓枯燥乏味的數學知識變得有趣起來,還有助于提高教學效率,讓幼兒學起來事半功倍。
(一)選擇合理的游戲內容,培養幼兒的學習興趣
教師在選擇游戲時,要根據不同的課程內容和幼兒身心發展特征來選擇不同的游戲,并要考慮到游戲與數學之間的聯系,才能賦予游戲以教學意義,從而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和理解。例如,在引導幼兒認識數學圖形時,教師可以設置一個情景,讓幼兒來找圖形。教師借用多媒體設備發出刮風的聲音,然后問:“小朋友們,剛才是什么聲音?”幼兒們回答是風的聲音。教師又說:“這幾天森林里一直刮風呢!不僅把小白兔的窗戶刮走了,還把小貓的屋頂刮跑了,就連小猴子的車輪都被吹得不見了。現在小動物們很著急,怎么辦呢?”幼兒興高采烈地出主意,最終決定一起把這些東西找回來。然后,教師通過多媒體設備展示小白兔窗戶的樣子,引導學生發現小白兔丟的窗戶。幼兒找到了之后,教師又問,“大家數一數這個窗戶有幾條邊呢?”幼兒開始數。幼兒得出結果后,教師就告訴幼兒這個窗戶是長方形。然后講解長方形的特點,長方形的兩條相對應的邊是相等的。在幼兒理解之后,教師放出小貓丟的屋頂的圖片,然后引導幼兒繼續尋找。幼兒找到之后再讓他們數一數這個屋頂有幾條邊,然后說明這是個三角形,教師再講解三角形的特征。當幼兒將這個被大風刮走的東西都貼到圖片上后,對所有幼兒進行夸獎,幫助他們樹立學習的信心。通過找圖形的游戲,幼兒不僅學到了圖形知識,還對圖形的特點有了更深的理解。同時,游戲教學充分調動了全體幼兒學習的積極性,激發了幼兒對數學學習的興趣,不僅培養了幼兒的形象思維和邏輯思維,還有助于發展幼兒們的智力。
(二)結合音體活動,滲透數學教學
音樂和體育都是兒童非常喜愛的課程。體育游戲不僅可以鍛煉幼兒身體素質,還可以學到不同的知識,是幼兒非常樂于參與的一種活動。因為處在發展階段的幼兒對數學的概念比較模糊,但是他們從小就已經接觸了很多兒歌,對于音樂有很大的興趣。將音樂滲透進數學教學,能夠更好地幫助幼兒加深對數學知識的理解。比如,播放《丟手絹》這首兒歌,教師可以讓一些幼兒們圍在一起玩丟手絹,一名幼兒數著數將手絹丟在某一位幼兒的身后,然后,被丟手絹的幼兒就去追他,追不到的話就可以讓丟手絹的幼兒出一個簡單的數學問題,讓另一個幼兒來回答,回答不出的話可以讓其表演一個節目,如唱歌、跳舞等。另外,教師還可以利用兒歌《一二三四五》讓幼兒們一邊學習數數,一邊感受音樂的節奏。在音樂中學習到數學知識。
體育游戲比較注重鍛煉幼兒的身體,動作簡單有趣,幼兒學起來也很快,所以容易產生濃厚的興趣。將數學引入體育游戲中,不僅可以讓幼兒的身體得到鍛煉,增強體質,還能夠讓幼兒從游戲中獲得數學知識,開發幼兒的智力。比如,小鴨趕路的游戲,這是從傳統的“數數小鴨有幾只”的游戲發展而來的,是讓幼兒一邊學習小鴨走路,一邊回答教師提出的問題。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根據數學教學的需要,創造一些體育游戲,讓幼兒更容易掌握數學知識。比如,《數一數水果》的游戲,教師先讓幼兒摘水果,然后數一數每個伙伴摘到的水果有多少,然后比一比誰摘得水果最多,最后將每個伙伴的水果加起來看看一共有多少。摘水果的游戲不僅可以幫助幼兒鍛煉身體,還可以讓幼兒復習已經學過的數學知識,加深記憶,促進幼兒的思維和邏輯能力的發展。
結語
因為數學具有嚴密的邏輯性和高度的抽象性,對于正處于發展階段的幼兒來說理解起來很困難。因此,針對幼兒身心發展的特征,教師要采用適當的游戲化的教學方法。同時,還可以借助音樂和體育等活動引導幼兒進行數學知識的學習,讓幼兒通過生動有趣的游戲學習枯燥的數學知識,從而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率,促進幼兒的邏輯思維和形象思維發展,更好地開發幼兒的智力。
[參考文獻]
[1]閆 琴.幼兒數學教學游戲化策略[J].新課程(綜合版),2019(11):235.
[2]傅 婭.幼兒數學活動游戲化芻探[J].成才之路,2018(10):67.
[3]王 珊.擷一朵游戲云,推動幼兒數學教育“慢”生長[J].今日教育(幼教金刊),2020(3):62.
作者簡介:劉 虹(1991— ),女,江蘇昆山人,二級教師,研究方向:幼兒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