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忠碧
摘 要: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由于傳統教學方式比較單調乏味,再加上高中教學任務重,所以學生在歷史學習中會存在懈怠心理。而且歷史學科涉及中外歷史,給學生的學習帶來了一定的挑戰。如果一味地照搬傳統的教學方法,學生就會感到枯燥、乏味,難以在老師的引導下學習。為此,提出了創設高中歷史教學情境的策略,并對此展開說明,希望能夠給歷史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參考。
關鍵詞:歷史教學;情境創設;歷史思維能力
與傳統教學相比,創設教學情境是一種更具創新性的教學方法,能有效提高教學效率。高中時期是學生塑造自身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很重要的時期,而高中歷史學科在助力個人成長過程中具有無可替代性,因為歷史學科與傳統文化等各種內容緊密相連,學生學習歷史可以知史觀今。但由于學生對歷史的認知受到了來自互聯網碎片化信息的影響,導致認知出現偏差,歷史學習過程中積極性不高,成績也不夠理想,導致高中歷史課堂教學質量不高。而創設教學情境可以很好地解決這一問題,因此,在高中歷史教學中適當增加和利用創造性的教學情境,可以讓學生認識到歷史的獨特性,在這種教育模式下,學生成為主體,教師成為引導者,學生在歷史學習中樹立正確的歷史觀,提高歷史思維能力。
一、教師在教學中要讓學生樹立正確的歷史思維
1.訓練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
老師在教學“太平天國運動”期間可以展示“太平天國的相關圖片資料”,把抽象的知識形象化,引申太平天國運動的積極意義和消極意義,最終通過一系列教學過程,培養學生的擴散思維能力。例如,教師可以提問:19世紀60年代中國是在經歷了第二次鴉片戰爭之后才開展的洋務運動,與此同時的西方在做什么?1864年,第一國際成立,同時期的日本也有了倒幕運動,同一時間段,中國和世界發生了什么?歷史上的事情就是這樣相互聯系的。教師可以通過這些問題引導學生進行相應的聯系并加強記憶。
2.訓練創造性思維能力
對于一件事情,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看法,這就需要教師引導學生創新思考問題,因為考試的時候出題的材料學生不一定見過,所以都不知道出題者的想法,正因為如此,所以才需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富有創造性思維。
3.訓練逆向思維能力
訓練學生逆向思維能力,教師要適當引導,例如,教師提出問題:鴉片戰爭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有沒有想過這是為什么?老師讓學生從政治、經濟、軍事、思想等多個方面進行考慮與分析。又如,如果太平天國運動不爆發,那么清朝的結果又將如何?這些都可以鍛煉學生的逆向思維能力,促進解決問題的多樣化[1]。
二、播放音樂和視頻渲染情境,刺激學生的聽覺和視覺
樂曲本身有一定的感染力,所以,教師應該適當采用,但在情感升華時最好不要用。比如,在“南京大屠殺”這段歷史的展示中,可以播放一部描寫大屠殺的紀錄片,讓學生感受到同胞被屠殺的悲痛。講“九一八事變”時,可以播放《松花江上》一曲,以展示九一八事變給東北人民帶來的苦難和中國人民的憤慨與反抗。比如,在開展愛國情感教育時,可以讓學生合唱一首《愛我中華》的歌曲,這樣邊聽邊唱,激發學生的愛國自豪感[2]。
三、通過角色扮演使學生深入歷史情境
對高中生來說,圖片、音樂、錄像等具象化的東西最能引起他們的注意,所以角色扮演也是引入情境的一種有效方法。比如,在講“百家爭鳴”時,可以采用角色扮演法的活動——百家講壇。每組都有任務,每組代表不同的學院,在討論結束后,一個“學派發言人”上講臺介紹學院的觀點。這樣一來,學生往往能用同學更感興趣的語言進行知識的講解,還能鍛煉語言組織能力和小組合作能力。學生學習熱情提高,整節課的氣氛非?;钴S。
本文提出了教師可以在教學中讓學生建立正確的歷史思維,借助新媒體資料讓學生加深印象,通過播放音樂來渲染情景,使學生的聽覺和視覺受到觸動以及通過角色扮演使學生深入歷史情境中去學習等具體的方法與策略,實現情境創設的高效,完成高中歷史教學任務。
參考文獻:
[1]吳志文.新課改下初中歷史教學情境教學法的應用[J].教育界,2012(2).
[2]張德勝.高中歷史課堂借助歷史故事教學策略分析[J].新一代,2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