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二云
摘 要:高中階段是培養學生全面發展的關鍵階段,是引導學生樹立正確思想觀念的黃金時期。數學是高中學生學習的重點科目之一,數學思維的建立對學生開展大學生活、社會生活都有一定的幫助,因此,如何更好地開展高中數學教學已成為教師關注的重點。問題驅動教學法倡導以問題為導向,致力于幫助學生形成解決問題的思維,對學生數學思維的構建有一定的幫助。
關鍵詞:高中數學;問題驅動教學法;應用策略
一、高中數學教學問題分析
當前高中數學教學課堂存在著教學模式單一、師生缺乏有效溝通、教學形式化嚴重等問題。分析產生這些問題的原因可以發現:考試制度是制約教師教學模式的根本原因。教師為了降低風險,確保學生能夠提分,往往采取傳統的“填鴨式”教學模式,以確保學生成績的有效提高;有限的課堂教學時間導致教師忽略了學生的感受,壓縮了與學生交流的時間;設計教學問題的難度過大是教師無法有效應用問題驅動教學法的主要原因,當前可供參考的探究式教學問題較少,教師的綜合素質也不能滿足高效課堂的要求。
二、高中數學課堂應用問題驅動教學法的注意事項
教師在設計高中數學課堂的驅動問題時,需要遵循以下原則。第一,趣味性原則。該教學模式旨在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讓學生主動探究、學習數學,而趣味性的問題則更能激發高中生探究問題的欲望,確保教學進度的推進。第二,適度性原則。該教學模式重在學生的自主探究,因此,設計的問題不宜過難或過簡單:太難的問題會打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自信心,太簡單的問題則會讓學生對自我產生認知偏差。因此,教師設計的問題難度要適度。另外,適度性還體現在對問題設計的數量上。教師要根據課堂內容和課堂時間來設計問題,切不可為了提問題而設計問題,要確保每一個問題都是有價值的。
教師設計的驅動問題具有以下特征。第一,層次性。教師設計的問題之間要存在層層遞進的聯系,不僅要緊扣教學進度,還要能夠不斷提升難度,以拓展學生的數學思維。第二,遷移性。教師設計的問題可以與之前學過的舊知識相聯系,讓學生在鞏固舊知的過程中發現新問題、學習新知識,進而幫助學生搭建數學知識框架。第三,開放性。教師要多設計開放性問題。這能夠鍛煉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和發散性思維能力。
三、高中數學課堂應用問題驅動教學法的策略分析
(一)課前準備階段策略分析
高中數學教師在利用問題驅動教學法授課之前需要先對學生有深入了解,一方面了解學生對已學知識的掌握程度,即考查學生對以往知識體系的搭建情況;另一方面去了解學生的心理特征,即與學生交朋友,發現學生在數學學習中存在的問題。教師需要根據對學生的全面了解設計恰當的問題,做好教學備課工作。高中數學教師還應該不斷提升自身的專業素養和綜合素質,一方面需要深入研究高中數學教材和教學大綱,不斷強化自身的教學理論知識;另一方面需要學習教育心理學等,向資深教師請教教學經驗,學習如何與學生做朋友以及如何掌控課堂。
(二)問題設計階段策略分析
高中數學教師在設計驅動問題時要注重對教學情境的創設,教師可以嘗試將教學內容與實際生活聯系起來,盡可能拉近數學知識與學生之間的距離,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的魅力與樂趣;教師在設計問題的時候,還需要注重對問題串的設計,注重問題的邏輯性,將課堂的多個問題聯系起來,共同推動課堂進度,讓學生在自主探究問題的過程中發現知識之間的聯系,提高學生對知識的吸收效率。
(三)問題解決階段策略分析
在問題驅動式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給學生分小組討論或自主、獨立思考的機會,確保學生能參與到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時刻關注每一位學生的表現,當學生的思維陷入僵局時,教師要選擇恰當的時機給予巧妙的提示,幫助學生繼續思考下去。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發現問題繼而又解決問題的過程能夠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使學生對數學知識形成獨特、深刻的理解。
對高中生來說,問題驅動教學法有助于他們綜合能力的提高,對他們更快地適應快節奏的學習和社會生活都有很大的幫助。但是受驅動問題設計難度的影響,當前該教學模式的應用效果還不盡如人意,因此,廣大高中數學教師應該團結起來,充分利用各項教學資源,共同為問題驅動教學法在高中數學課堂上的應用獻計獻策。
參考文獻:
[1]郝慧.高中數學教學中問題驅動式教學法的應用[J].西部素質教育,2019,175(107):178-180.
[2]周鑫.解讀問題驅動下的高中數學創新教學模式[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8,166(169):171-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