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濱
摘要: 作為小學階段的一門重要科目,在語文教學中,學生閱讀能力培養非常重要,閱讀的進行能夠幫助學生豐富其視野,切實提高學生認知和理解能力,并且,還能夠利用閱讀來進行正確價值觀的樹立,也能夠幫助學生提高其閱讀興趣,從而給學生將來的學習奠定基礎。但是就當前而言,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比較多。為此本文主要就閱讀能力的培養策略展開探討。
關鍵詞: 小學語文;閱讀能力;培養策略
1 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
在語文閱讀中,興趣是最重要的一點。中國現有的語文新課標中也明確指出了教師需要引導學生自主閱讀,并使學生從中感受到閱讀的樂趣,進而產生自主閱讀的興趣。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方法有很多,比較行之有效的有創設情境,開展競賽,巧設問題,使用電教手段等。首先,創設情境的辦法。與其他階段的學生相比,小學階段的學生處于十分好動,好奇心較強的階段。這一特點也在閱讀當中體現出來。在圖書的選擇當中,由于學生詞語積累薄弱,所以比較偏向通俗易懂,趣味性和故事性較強的內容。又因為小學生是非觀和價值觀還不健全,所以在選擇方面比較容易受到同齡人的影響,會選擇同齡人都在看的書籍。所以教師可以根據小學生的這些特點來進行引導,讓學生有閱讀的主觀能動性。同時,在書目的選擇上,由于小學生對圖書的了解不多所以小學生在選擇上很容易出現偏差。同時,如果學生全憑興趣來選擇圖書,固然可以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但是圖書的質量和水平得不到保障,有一定的概率會對學生的身心健康造成不利的影響。如果不對書目進行適當的限制,每位同學的選擇都不一樣,不利于教師把握書目重點,無法進行有效引導。所以在書目的選擇上,教師也可以進行適當的限制。其次巧設問題和開展競賽的方式可以相輔相成的進行,例如,給學生一定的時間去閱讀固定的書目,預先并不設置問題全靠學生理解,在圖書閱讀完畢之后開展圖書競賽活動。與傳統競賽不同的是,在這次競賽中,可以由學生提出問題。這樣,在競賽的過程當中,學生既鍛煉了反思的能力,又鍛煉了語言邏輯的組織能力,對于學生自主性閱讀能力的培養是十分有意義的。
2 教學方法要創新
傳統的教學對于學生的閱讀評價是以課本知識為標準,偏重對字詞的掌握以及對課文閱讀的熟練程度、個別段落的.背誦記憶,很少要求學生有發散的創新性思維。小學生的特點在于學得快,忘得也快,即使對于個別課文有深刻的記憶,也只是生理記憶,即死記硬背,在考試中無法靈活運用所學知識。所以,教師對于學生的想象力、創新思維要加以要求,將此項加人對學生閱讀能力的評價中。例如,在《狼和小羊》的學習中,教師可以讓學生想象狼撲向小羊時可能出現的結局,讓學生自主改編,對極富想象力的學生給予適當的獎勵。教師要時常在教學中布置這樣開放性強的題目.作業,讓學生不恪守標準答案,不局限思維,勇于發揮自己的想象力。
要豐富學生的知識儲備。有趣的書只是讓學生人門的,不能讓學生一直停留在有趣閱讀的初級階段,要及時讓學生的閱讀內容升級到有趣又有知識。學生養成閱讀習慣后,要注重引導學生多讀書、讀好書,使學生的知識儲備發生從“量”到“質”的變化。在擁有淵博的知識后,學生的閱讀興趣會轉移到書中的思想和文化,通過閱讀和思考。逐步塑造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閱讀時就會不經意地用已有的思路和知識去感知文章,使學生的閱讀上升到一個新的層次,并形成獨特的氣質。
“萬丈高樓平地起,人生智慧閱讀始。”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是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綜合能力的.重要方法,在小學階段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對學生的終身學習和全面發展具有深遠的意義。一個人的學習活動.認識活動.交際活動都離不開閱讀,教師要重視對學生閱讀興趣.習慣的培養,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因此,在實際的小學教學中,教師應該以創造良好的閱讀環境為前提,要與時俱進,不斷更新自己的教學方法,時常總結教學中的經驗與教訓,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提高學生的閱讀技巧,滿足學生的閱讀成就感。正陶行知先生所說:“好的先生不是教書,不是教學生,乃是教學生學。”
3 重視課外閱讀和延伸
當前課內的閱讀內容已經很難滿足小學生的需要,這便要求教師必須根據實際情況和需要來進行課外閱讀的拓展。首先,教師可以根據語文閱讀教學的需要來進行課外活動的組織,在組織活動的時候,需要考慮到學生的年齡特點,根據學生的年齡來合理地設置活動的難度,比如,教師可以讓學生根據閱讀的相關內容來進行畫面的聯想,并將畫面畫出來,也可以讓學生根據文章來進行情景劇的編排,還可以根據閱讀的需要舉辦古詩詞比賽或者朗讀比賽,在比賽結束之后,教師需要對學生進行合理的點評,并根據學生的表現發一些獎品,將學生學習積極性激發出來,增強學生閱讀的信心,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表現能力和閱讀能力也能夠得到培養。這些課外活動的開展能夠讓學生更加主動積極地參與進來,學生的閱讀能力也會有明顯的提高,并且知識和實踐的結合,還能夠讓學生將學習到的知識更加靈活地運用到生活實踐中去,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記憶相關的知識。其次,教師需要重視閱讀內容的延伸,教師不但需要在教學的時候重視學生閱讀習慣的養成,還應該推薦一些優秀的閱讀作品讓學生課下來閱讀,學生閱讀的過程中,教師不但需要認識到學生閱讀數量的重要性,還必須重視質量的提高,在學生閱讀結束后,教師需要及時地了解學生的閱讀情況,鼓勵學生摘抄和寫日記,從而更加靈活地運用這些技巧,這樣學生閱讀興趣也會有明顯增加,學生閱讀能力也能夠得到很好的培養。
4 結束語
總而言之,小學生年齡比較小,其閱讀能力和理解能力都比較差,教師進行小學語文教學時,想要提高學生閱讀能力,本身難度便較大。而想要提高學生閱讀能力,首先,教師必須采取措施激發學生對于閱讀的興趣,從興趣出發激發學生對于閱讀的積極性。其次,教師可以重視朗讀方式創新,將學生對于朗讀的興趣激發出來,讓學生在朗讀的過程中加深對于閱讀的理解。并適當的對課堂內容進行延伸,促進學生閱讀。
參考文獻:
[1]趙梅花.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閱讀能力培養路徑探究[J].新課程,2021(10):46.
[2]馬亞軍.培養語感,提高小學生語文閱讀能力[J].新課程,2021(10):173.
[3]黃清吉.小學語文教學中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探討[J].新課程,2021(09):81.
內蒙古呼倫貝爾扎蘭屯市中和鎮學校 內蒙古 呼倫貝爾 162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