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曉玲
摘要:在新高考的背景下,高中數學學科更加重視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也能夠從學生的視角認知和理解教學內容的復雜性。分層教學方法非常適用于新高考模式,還能夠充分調動高中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并在數學課堂中采取積極正向的價值觀引領教學措施,逐步提升學生的自信心。在新高考背景下,高中數學學科采取分層教學方法,能夠有效引導學生認知自身的不足。
關鍵詞:新高考;高中數學;分層教學
引言:分層教學方法不僅是將學生的學習目標進行分層,還能夠根據學生自我認知水平,選擇不同層次的備課方案和作業布置方案。在應用分層教學理論的過程中,數學教師需要充分了解學生的內在需求,并對授課方式進行創新與優化設計。部分學生能夠在分層教學過程中收獲到不同的教學內容,還能夠實現漸進式達成學習成就的過程,還能夠與教師建立更加信任的關系。
一、新高考對高中數學教學提出的要求
(一)激發自主學習意識
在新高考背景下,高中生需要具備良好的數學思維模式,并能夠根據實際應用問題,利用辯證性分析方法,將數學理論體系進行深層次了解。激發自主學習意識,是開展數學教學活動的基礎要素之一。在新高考模式中,命題內容更加注重對高中生思辨能力的考察,以及對數學基本思想的考察[1]。因此激發自主學習意識,能夠有效迎合新高考的命題要求,還能夠在學生已有數學學科知識體系的基礎上,對數學思想的實踐應用過程進行全程記錄和總結分析。對于高三學生而言,查缺補漏更為重要,在傳統教學模式中,學生能夠掌握的內容非常有限,但是在新高考模式實行之后,命題內容更加精準,深入考察高中生對數學基本原理的理解能力。充分激發高中生的自主學習意識,能夠在新高考模式中快速認知和理解題目中的相關要求,并根據自身實力選擇不同的解題路徑。
(二)促進個性發展
在傳統的高中數學教學模式中,個性化發展路徑被嚴重抑制,因此新高考模式的普及能夠進一步促進高中生的個性化發展。在高中數學知識體系中,考察的范圍非常明確,數學教師能夠對學生認知和理解的層次有初步的了解。促進個性化發展,是新高考模式非常顯著的特點之一[2]。很多高中數學教師能夠從學科核心素養培養的角度轉變教學理念,并對學生的個性化發展路徑進行創新設計和優化完善。但是新高考模式更加注重對學生理論基礎知識的考察以及個性化發展模式的考察層面。為有效促進高中生的個性化發展,需要將差異化教學模式與新高考備考進行有效融合,并對數學知識體系的構建與完善過程進行深度梳理。數學教師需要協助高中生認知自身學習水平和發展空間,并從個性化和差異化的角度進行優化與完善。
(三)強調價值引領
新高考模式與傳統教學模式存在非常顯著的差異,其主要體現在將知識灌輸過程轉變為價值引領過程,并嚴格遵循客觀規律以及因材施教等教學原則。由于很多高中學生對數學知識體系的構建過程存在不同的認知和理解層次,在價值引領的過程中,數學教師需要對主流價值觀的體現過程和結果進行直觀展現,并積極引導和鼓勵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式學習[3]。尤其對于高三學生而言,以價值引領為核心的數學課堂能夠將學生從繁重的課業壓力中釋放出來,還能夠逐步滲透變通、功效性、循序漸進等基本教學理念。高中數學教師需要充分利用教育心理學、多種教學技術手段,將價值引領過程與課堂教學活動緊密關聯,才能夠引導和激發學生對新高考模式的認知和理解能力。
二、新高考背景下高中數學的分層教學措施
(一)科學設置分層標準,激發自主學習意識
在新高考背景下,高中數學學科的分層教學過程,需要重點關注高中生的自我認知能力,還需要科學設置分層標準,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充分調動和激發其自主學習意識。以新人教版教材為例,在《分類加法計數原理與分步乘法計數原理》章節的分層教學過程中,數學教師需要將加法原理和乘法原理進行逐步滲透,并積極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式學習。加法原理和乘法原理主要考驗學生對計數原理的認知和理解能力,還需要從局部與整體之間的辯證性關系構建角度進一步提升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在此知識章節的分層教學過程中,需要科學設置分成標準,并對基礎訓練內容、進階訓練內容以及拓展訓練內容進行詳細設計,根據高中生的實際情況進行深化設計,保障學生能夠完成本層次訓練內容,還需要充分鼓勵學生從不同的視角看待分層標準,將自身成長與能力發展過程進行詳細記錄。在科學設置分層標準的基礎之上,教師和學生雙方都能夠從不同的角度認知和理解數學教學內容的基本內涵和拓展延伸路徑,并為學生提供可行的學習路徑,鼓勵學生完成本層次學習任務,積極組織自主學習活動形式。
(二)教學目標和方法的層次構建
在新高考背景下,高中數學課程的教學目標和方法的層次構建過程,與高中生的實際能力水平有直接關聯。因此數學教師需要與高中生進行深度溝通與交流,并對構建教學目標和方法層次進行深度解讀。以新人教版教材為例,在《離散型隨機變量的數字特征》知識章節的分層教學過程中,數學教師需要將前序教學內容進行分類總結,并引導學生對已學知識結構進行深層次梳理。離散型隨機變量的均值、方差都屬于描述數據特征的關鍵指標,教師能夠從學生的角度認知和理解教學目標之間的差異性,還需要對隨機變量的具體舉例過程進行直觀展示。對于認知和理解能力一般的高中生,數學教師需要充分利用微課視頻資源,并引導學生梳理離散型隨機變量數據集的分布規律,并將數字特征的變化情況進行分類總結與分析。在構建不同層次的教學目標和方法過程中,需要嚴格遵循因材施教的基本原則,并對學生難以理解的教學內容進行深度拆解,協助學生從不同的視角和維度理解離散型隨機變量的數字特征與分布規律。
(三)在反思與總結中滲透分層教學
對于高中學生而言,反思與總結是非常關鍵的學習過程,也是構建分層次教學體系的基礎要素之一。很多高中生在教師有效以及正向的引導之下,能夠將反思與總結過程進行深度梳理,并合理運用多種教學技術手段,將高中數學學科的知識結構進行關聯性分析。以新人教版教材為例,學生能夠自主探究貝葉斯公式與人工智能之間關系的過程中,能夠從數學學科的視角認知多項技術領域的核心要點,并對不同層次的教學目標和實施路徑進行深度認知和理解。部分高中生能夠在《一元線性回歸模型及其應用》章節的分層教學活動中,將線性回歸的數學原理與相關性判別分析的數學原理進行嚴格比對,并在反思與總結過程中深度理解教學目標之間存在的顯著差異。數學教師需要將萬變不離其宗作為分層教學的基本要素之一,并充分尊重高中生的自主意識,將分層教學活動過程進行深度解讀和總結分析。
結束語
分層教學方法非常適用于新高考模式,還能夠充分調動高中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并在數學課堂中采取積極正向的價值觀引領教學措施,逐步提升學生的自信心。在應用分層教學理論的過程中,數學教師需要充分了解學生的內在需求,并對授課方式進行創新與優化設計。很多高中學生對數學知識體系的構建過程存在不同的認知和理解層次,因此數學教師需要積極引導和鼓勵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式學習。
參考文獻:
[1]陸凱.淺談高中數學深度學習中如何尊重學生的差異[J].數學教學通訊,2020(36):28-29.
[2]單文勇.“分層教學”在高中數學課堂中運用思考[J].數學學習與研究,2020(27):18-19.
[3]湯建麗.基于大數據的高中數學分層教學研究[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20(12):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