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新課改的逐漸提出與實施,給小學數學教學帶來一定挑戰與機遇,其中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作為重要培養內容,在實際教學中得到教師與學校的高度重視。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會遇到各種無法預知的問題,此時教師就要培養學生如何發現問題,尋找最佳解決辦法。本篇文章對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解決問題能力培養意義進行分析與研究,從而提出相對應的策略,僅供參考。
關鍵詞:小學數學;問題解決能力;數學教學
在數學學習過程中,解決問題能力占據非常重要的位置,在培養學生解決問題能力時會幫助學生認識數學的價值,并學會數學知識的實踐運用,促進學生形成良好的數學意識。但是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在小學數學課堂上教師未曾重視學生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導致數學教學效果并不理想。本篇文章教師會結合以往教學經驗,根據小學生實際特點與需求,提出與之相匹配的培養策略。從而為小學生全面長遠發展奠定基礎保障。
一、小學數學教學中解決問題能力培養意義分析
(一)加強學生數學素養的培養
小學數學對于剛接觸本學科的小學生來說具有一定難度,由于數學課程問題形式與種類豐富多樣,在解決過程中會涉及到思考、研究與情感變化等方面內容。在解決數學問題過程中,會逐漸訓練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有利于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培養與提升,通過對問題的觀察與處理,可以實現對數學知識的真正理解與運用[1]。
(二)加強學生對數學價值的感知能力
在小學發現問題與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生會意識到數學在社會上的重要性,通過實際問題的解決可以認識到數學與生活之間的關系。在培養學生解決問題能力上,學生經過不斷積累,深刻感受到數學的價值。
(三)有助于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
在培養學生數學解決問題過程中,教師會給出數學思維衡量的標準,不斷提升學生解決問題的技巧與能力,進一步加深學生對知識的鞏固與復習,讓學生深刻了解數學的本質,從而利用數學思維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
二、培養小學數學解決問題能力的策略
(一)明確教學目標,促進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培養
近年來,社會經濟得到飛速發展與進步,各行業對人才需求發生了一定變化,促進學生教育發生轉變,開始注重學生獨立思考能力、創新意識的培養并成為首要培養目標,從而滿足社會發展需求。小學教育階段是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關鍵時期,因此,教師要重視此階段學生的發展與培養,在設定教學計劃與教學目標時,教師要將教學重點與難點放在解決數學問題上,重視學生獨立思想問題能力的培養與提升上。教師制定的教學目標要具有全面性,全方位考察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與學習狀態,不要只關注學生的考試成績,要重視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與提升[2]。小學數學實際教學環節,教師要時刻關注學生學習能力與創新意識的培養,以科學教學目標作為參考基礎,結合學生實際學習情況制定詳細的教學計劃,并耐心指導學生,幫助學生完成學習任務。
(二)營造和諧教育氛圍,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
學生的本質就是要充分挖掘學生自身的智力與潛力,在數學學習過程中要逐漸提高學生解決問題能力,常用的培養方法即要求學生掌握扎實的數學基礎知識,還要學生樹立自主探究意識。在數學課程教學中要采取積極有效的教學方法,通過鼓勵的方式提升學生自信心。教師在實際教學中要注重輕松和諧教學氛圍的營造,科學有效地推進教學進程,提高教學效率[3]。小學生與其他年級學生存在很大的差異性,年齡較小喜歡新鮮事物,教師要充分利用學生這一特點,在數學課堂上穿插趣味性教學內容,并結合學生實際生活,豐富知識內容的連貫性與多樣性,幫助學生快速進入學習狀態,讓學生愛上學習。
例如,在學習《時、分、秒》這節課內容時,老師在上課前會準備一個真的鐘表,讓學生圍繞鐘表進行討論,加深學生對鐘表的初步認識,從而在內心形成對時間的概念。在教師創建的教學氛圍下,學生通過認真觀察與分析,掌握了鐘表的初步知識,從而促進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提高。
(三)采取開放性教學模式,實現靈活性思維
學生在解決數學問題過程中,會實現數學知識的探索與運用,有利于學生獨立解決數學能力的培養與提升,對日后學習具有十分重要的影響。教師要給學生創造更加充足的思考與交流空間,讓學生發揮自己的長處,在足夠開放的空間內,合理使用數學知識,并學會思考與解決問題。
例如,在學習《倒數的認識》這節課內容時,教師首先會為學生展示他們認識的漢字“吳——吞、干——士、呆——杏”等,通過學生對漢字的觀察發現數學中也存在這樣顛倒的現象。教師鼓勵學生用自己感興趣的方式,對知識進行查閱、思考、合作方式去解決“什么是倒數?”這個問題。
(四)鼓勵學生提問,培養學生解決問題能力
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解決問題能力并不是為了讓學生真正解決哪個問題,而是讓學生學會對問題的思考與探究,進而實現問題的延伸教學。因此,教師在本節課教學結束后,要鼓勵學生針對本節課內容提出問題,只有學生會提出新的問題,才會迫切想要解決方法,那么在教師的指導下便會積極探究與思考,比單獨培養學生解決問題能力效果要好,還會促進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4]。
例如,在學習《分數的初步認識》這節課內容時,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就是讓學生了解分數大小的比較方法,教師在講解中不斷引導學生提出簡單的方法與技巧,讓學生在不斷思考中,提出更多有創造性的問題。
結論:
綜上所述,學生在解決數學問題中會完成自主思考與探索,對學生獨立思考能力提升具有促進作用,因此,小學數學教師在培養學生數學解決問題能力時,要制定詳細地教學計劃,明確教學目標為學生創造和諧的學習氛圍,采取開放性教學模式,鼓勵學生不斷思考問題,讓學生在充足空間內實現創新。
參考文獻:
[1]曾小芬. 推理能力,解決問題的"金鑰匙"——芻議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推理能力的培養方法[J]. 新課程·中旬,2017(5):210.
[2]胡志成. 芻議培養小學生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策略[J]. 文淵(高中版),2019(7):158.
[3]王建國. 芻議小學中年級數學教學中如何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J]. 兒童大世界(下半月),2019(10):156.
[4]鐘樹. 芻議小學生數學閱讀能力的培養[J]. 教育研究與評論(小學教育教學版),2020(12):59-61.
作者簡介:鄧永連 1978年11月 女 福建龍巖上杭 漢族 大專 福建教育學院
一級教師? 福建省龍巖市上杭縣舊縣梅溪小學? 研究方向:數學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