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剛


摘 要: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推進深入,在初中階段數學教學中,教師更加重視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主張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有更多地參與性學習行為。因此,合作學習模式的探索應用,就成了更多教師研究的課題。教師需要就階段性合作學習中存在的困惑問題進行剖析歸因,挖掘其新課程的精髓,引導學生在合作學習過程中對自我行為進行規范,教師對合作內容、合作方式的科學設計等加以優化,從而達到提升合作學習的效率。這樣有助于提升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更好激發了學生團結合作意識與探究精神,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合作,思維碰撞產生奇妙猜想與推演,拓展了思維的廣度深度,使學生對所思考的數學問題上升到一個新的高度,助力于學生的學習力培養,對學生思維的提升具有十分重要意義。
關鍵詞:小組合作學習;初中數學教學;新課程理念
引言
新課程理念下,初中數學采用合作學習教學模式,合作學習方法是將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以及共同探究相融合的新教學方法。在新課程理念指導下,初中數學教學效率較以往有顯著的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以及教師的教學效果都得到較好的改善。
一、新課程理念下初中數學合作學習的意義
(一)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合作學習模式引入初中數學教學中,能為學生創建平等加入學習活動的平臺,并通過組內的互動,對個人的探究感悟、思維觀點和見解進行闡述,同時通過分析學習伙伴的優秀學習經驗,從中汲取適合自身發展的數學思維方法,這將能在有效的合作學習中,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另外,通過師生對學習經驗、解題方法和思路等的探究,能為師生、小組間、學生間提供充分互動的機會,這不僅有利于革新傳統落后的教學模式,還非常有利于學生獲得良好的學習體驗。
(二)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水平
讓學生靈活運用知識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問題,是初中數學教學的最終目標。傳統的初中數學教學中,由于教學過于死板,學生缺乏實踐學習的機會,所以大部分學生都不具有學以致用的意識,這與現代初中數學教學的目標不一致。將合作學習引入初中數學教學中,能讓學生在合作學習中,進行不斷的思維碰撞,這樣學生的思維會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有利于學生將知識與實際生活聯系起來,將數學知識用于解釋生活中現象或者解決生活問題中,從而提高學生靈活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因材施教
新課程背景下的初中數學教學,如果教師能夠將合作學習模式實時引入到教學中,就可以將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落實到教學實處。就初中階段學生的數學學習而言,其學習之間已經有了非常明顯的差異,通過對合作學習模式的合理運用,能夠幫助學生在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中,探尋到最佳的學習方法,同時,還可以讓教師從中探尋到適合學生發展的教學方法,讓學生進行有效的合作,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因材施教。
二、新課程理念下初中數學合作學習的有效策略
(一)科學分組
新課程理念下在初中數學合作學習的過程中,要想取得理想的合作學習效果,第一點就是要做好科學的分組工作,絕不可以出現隨意分組的問題,那樣只會影響合作學習活動的順利開展。對學生進行分組前,教師要對每一個學生的基本情況做好全面且細致的了解,要能準確記錄每一個學生的學習、性格等情況。同時,堅持“組間同質、組內異質”的基本原則,確保各小組學生之間能夠相互影響、相互帶動、相互促進,促使各小組學生獲得共同發展。另外,在各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中,教師還需要求各小組選出一名小組長,或者由教師指定小組長,確保各小組的組長都具有組織、領導等能力,需要注意的是,小組中無論是組長,還是其他角色,都需要以輪流的方式擔任,對學生合作學習各方面的能力進行綜合培養,對每一個學生的合作學習能力進行鍛煉,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奠定基礎。
(二)教師要準確定位自身在合作學習中的角色
初中數學合作學習的開展過程中,教師擔任著多樣化的角色,上文也對教師是學生合作學習過程中的組織者、參與者和引導者角色進行了具體說明。因此,在合作學習模式的具體實施過程中,教師要對各角色的作用進行充分的理解,做好分組、學習任務的合理設置、合作學習氛圍的創設等工作,并關注每一個學生參與合作學習時的狀態,將教師對合作學習的干預作用全面發揮出來,提高學生合作學習積極性和效果。
(三)注重對學生合作學習習慣的培養
初中數學的課堂教學中,要想提高合作學習的效果,就要做好對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工作,這點是至關重要的。首先,教師要對學生自主探索知識的意識進行培養,所以,在每次合作學習前,教師都要求學生對合作學習內容進行提前學習,這樣在合作學習中,可以讓學生主動表達自己的觀點,從而讓各小組在對不同觀點的探討中,對知識進行深層次的理解,真正把握數學知識。其次,培養學生合作學習中有兩項不可或缺的能力,即交流能力和傾聽能力,教師要在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中,引導學生以精簡的語言將自己的觀點傳達給組內成員,同時在他人發言時,必須要認真傾聽,及時把握他人發言中的主要觀點,并對其進行記錄和思考,從中汲取并豐富學習經驗,掌握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
(四)教師根據教學內容和目標設計合作問題
合作學習模式的實施過程中,合作學習問題的恰當設計十分重要,所以,教師需要做到如下幾點。第一,設計難易適中的問題,以保證全體學生都參與到小組合作學習中,促進學生可以提出自己的觀點;第二,問題的設計必須要與重點教學內容和實際教學目標密切相關;第三,根據學生的特點設計問題,讓學生在合作學習中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同時要有意設計利于學生思維拓寬引深的內容,例如,在復習課教學《三角形中位線》一課內容時,教師在完成對三角形中位線性質及三角形相關概念復習后,在此基礎上,通過設計的一變式拓展題組讓學生以小組合作的方式對下面問題進行研究:
學生先通過獨立思考,帶著困惑進行小組合作探究,總結出多種不同的思考路徑和解題方法,每個小組收獲滿滿,充滿成就感,學習的欲望得以增強,收到了意想不到的好效果。
需要注意的是,不是每一部分的數學教學內容都需要進行合作學習,教師要對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綜合分析后決定,并要考慮合作學習法運用的場景、時間、地點等,從而發揮出學生合作學習的作用。
結語
綜上所述,合作學習模式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運用,能優化傳統教學模式,提高學生的自主、合作與探究學習熱情,能幫助學生掌握有效的學習方法,并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能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
參考文獻:
[1]田志.初中數學合作學習模式在教學中的應用[J].教育觀察,2018,7(18):96-97.
[2]董學成.初中數學合作學習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中旬),2014,30(09):82-83.
[3](美)格蘭特·威金斯(美)杰伊·麥克泰格.追求理解的教學設計[J].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09-2013-243
[4]張元春.中學生學思維方法與能力培養[J].海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