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同磊
摘要:在小學數學教學法中,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自學能力,不僅可以讓學生以更加自主的學習態度和學習方式參與后續的數學學習,還可以實現學習效率的提高,更重要的是,也培養學生在教育實踐中的獨立思考能力,從而獲得更深層次的獨立學習方法,為學生今后的思考和學習活動打下堅實的基礎。為了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教師首先要全方位、多角度創新傳統課堂教學,通過多環節、多教學結構的響應,為學生創造最佳的自學發展環境。
關鍵詞:小學數學;自主學習能力;培養策略
一、加強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的必要性
其實,小學數學教育最重要的任務是通過教會小學生如何養成良好的數學思維習慣和提高數學綜合素養,提高小學生的實際生活應用數學能力和獨立解決數學問題的思維能力,樹立正確理性的數學世界觀。在此關鍵階段,教師和學生家長們都應密切關注學生的心理素質教育,并在必要時對學生的身體思維和精神心理健康狀況進行心理指導。在以往的教學實踐經驗中,學生普遍被動地學習獲取所學知識,沒有主動參與學習的積極意愿,沒有完全形成獨立的邏輯思考思維能力。學生將來會對數學學習產生重大的負面影響。因此,養成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非常重要。在自學過程中,學生可以互相學習,互相討論,共同克服問題。
二、小學數學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措施
1、從傳統課堂走向智慧課堂
時代在發展,社會在發展。互聯網教育時代教師必須積極充分利用現代信息網絡技術,將以前傳統教育課堂教學模式轉變成為現代智慧教育課堂教學,培養學生的學習自主性與學習創新能力。例如,在數學的課堂教學中,可以使用專門的軟件對基本學習情況進行更準確的統計和評估,然后進行快速統計,為不同的學生提供不同層次的教學,讓學生積極學習數學。
2、加強數學實踐,推行圖形結合的數學思維
由于數學是所有學科中高度抽象的一門學科,學生在不斷學習它的過程中很難對其進行更加深度化的學習。面對這種特殊情況,教師可以適時加強對全班學生的教育實踐活動教育,要求全班學生多做一道數學題的練習,每天反復解答一道數學題。解決數學問題的這種思維方式是為了提高學生的思維數學化和解決問題能力。例如,在《立方體和長方體》中,教師可以結合圖形講解如何解題,給學生信心,讓他們敢于面對數學,解決問題,利用這種教學模式,提高學生數學技能訓練的有效性。
3、教學結構的轉變,由內容到方法
掌握正確的數學學習方法是保證學生自主學習活動有效開展的重要基礎,只有在小學數學教學實踐中,學生才能獲得準確、科學的學習方法,學生才能認真投入。學習方法在數學自學活動中,可以保證學生自學活動的有效性,使學生的數學學習水平得到真正的發展。為此,在小學教育教學中,教師首先要做好教學結構從傳統的教學內容教學向方法教學的轉變,教師采用任務驅動的教學方法,保證學生在課堂上開展學習活動,讓學生在實踐中總結方法,掌握良好的自學方法,為學生提高自學能力打下基礎。
4、合作學習,鍛煉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由于小學生受到個體理解吸收能力和自身學習經驗的雙重限制,個體化的自學學習效率低、質量差。為了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小學生的獨立學習活動能力,小學數學教師合理地將小學生們劃分學習活動小組,讓學生獨立發展相關數學知識。例如,在最大因數和最小倍數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每位學生在以往數學學習實踐中的實際學習情況特點,根據本次教學活動組織實施的實際需要,根據每位學生將人、座位等情況分成一個學習研究小組與其他成員進行討論,探索數學中的因數、倍數、實際值的應用以及綜合分析最大公因數和最小公倍數的教學方法。同時,教師們還可以通過開展語言實踐教學或其他獎勵活動來不斷提高各組的綜合競爭力,鼓勵班級學生積極參與這項自學實踐活動,有效地鍛煉他們的自學能力。
結語:綜上所述,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有助于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為了有效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教師必須考慮知識的介紹、講解、深入分析和應用實踐,設計以適應課程和內容,通過這種方式,教師設計的教學活動可以吸引學生并作為學生參與的動力。
參考文獻:
[1]李國平.試析小學高年級學生數學自主學習能力培養[J].文理導航(中旬),2020(11).
[2]呂艷.淺談小學數學教師如何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J].學周刊,2020(30).
[3]許圣繪.談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J].中國農村教育,2019(09):121.
[4]鄭丹.小學高年級數學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J].新課程(小學),2018(01):173.
[5]楊淑霞.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策略研究[C]..《教師教學能力發展研究》科研成果集(第七卷).:《教師教學能力發展研究》總課題組,2017:8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