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朝霞
摘要:高中音樂教學工作開展是高中教育教學的一部分,音樂教學能夠陶冶情操,提高學生音樂素養。文章對高中音樂教學的必要性進行分析,探討高中音樂教育理念的創新的提升措施。
關鍵詞:高中音樂;音樂教學;教學理念;教學創新
引言
音樂可以陶冶情操,音樂的熏陶對于人的成長有著重要作用,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藝術素養。在高中階段的學習中,學生可以在音樂教學過程中陶冶情操,培養藝術修養,增強審美能力。高中階段,學生面臨升學壓力,音樂課的授課情況不太樂觀,音樂教育相對落后,新課程改革的不斷實施也未能音樂課有效轉變不理想的局面。如何能夠提高高中音樂課堂教學效果和教學效率值得我們每一個人深思。在高中音樂教學中,教師要不斷鉆研,發揮多方面的因素,提高學生學習音樂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提高上課效率,提高授課質量,有助于教學目標的順利完成,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1創新高中音樂教學的必要性分析
高中階段的生源范圍較大,學生來自不同的鄉鎮,生活環境存在很大的差異,音樂的基礎也大相徑庭。但是在傳統的音樂課堂中,教師并沒有考慮到這一點,還是一直沿用一成不變的教學方法,統一給學生開展教學。這使得一些音樂基礎較差的學生沒有辦法理解教師講述的內容。只有對高中音樂教學的方法進行創新,針對不同的學生分別制訂相應的教學方法,這樣才能夠讓所有的學生都能在音樂課堂中學習到知識。開設音樂課堂的目的是培養學生的音樂素養,讓學生可以在音樂的學習中感悟到真善美的品德,學生才是課堂中的主體。要想讓學生在音樂課堂的學習中得到提升,首先就需要學生對音樂學科有一個良好的態度,只有以積極的學習狀態投入到音樂課堂的學習中,才能在其中有所收獲。在以往的音樂課堂中,教師單純為了完成教學任務而給學生傳授知識。在音樂的教學過程中,只是簡單給學生播放音樂,在播放完音樂之后,簡單給學生進行講解。學生對音樂的理解只有表面,并沒有深入,無法領會到蘊含在音樂中的思想和情感。更沒有掌握鑒賞音樂的方法,對學生的成長和提升沒有發揮應有的影響。對此,在現代化的音樂課堂中,教師必須要創新音樂教學的方法,將以往教學中忽略的樂器教學加入教學計劃中,加強對打擊樂器教學的重視,讓學生可以在學習音樂的時候實際體驗,增強學生學習音樂的感受。
2高中音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2.1教師教學方法單一
在當下的高中音樂教學中,老師利用課件進行音樂播放,簡單地完成一些合唱技巧的傳授后,組織學生共同練習,這種教學模式忽略了學生的主體作用,會讓學生產生很大的反感,不利于培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此外,教師的教學思維僵化也是一大問題,傳統的教師講學生聽的教學模式仍然活躍在各個教學環節中,對于一些思維較為守舊的教師而言,傳統的教學模式屬于自己的領域,能夠對其更好的駕馭,將自己的教學經驗作為基礎,也就更加傾向于墨守成規,以至于學生的積極性不高,這部分教師群體要想在短時間內轉變教學模式是不太現實,需要長時間的實踐和思維轉變。
2.2重視程度不高
經調查表明,同學、家長以及老師都對音樂這門科目不夠注重,這個問題特別是在高中階段最為突出,他們還是發自內心的認為沒有什么事情比學習成績更關鍵,習慣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如何提升學習成績這一問題上。甚至于還有一些家長不讓自己的孩子做和學習無關的任何事情,促使老師的工作也受到一定影響,促使同學們對音樂的學習陷入了艱難的境地,不利于同學們綜合素質的培育。教育思想守舊以及重視度不高才是導致音樂教學質量低下的兩大阻礙,一旦從內心里就排斥對音樂學習,那么就難以主動投入到教學中,不能夠看見音樂散發出的魅力,更別談對音樂的喜愛。
2.3教學評價體系不完善
教學評價體系是反應教師教學質量和學生學習效果的真實寫照,但是現階段的高中音樂課程教學評價體系較為片面,并不科學也不夠完善,以學生書面考試分數為評價的教學評價體系無法完全映射整個的教學過程,也不能體現出學生個體的音樂素養。
3高中音樂課堂的教學的創新與展演策略
3.1改變傳統的教學理念,構建創新教學理念
高中音樂教師應該清醒地意識到當前音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明確學生對音樂知識的掌握情況,提出行之有效的方法改革當前音樂課堂教學模式。現代高中生可通過多種渠道接觸音樂,對音樂有了初步的認識。高中音樂教師在授課過程中,應避免單一地傳授音樂知識,不要因為過多關注學科本身而忽略了整體教學,教學內容不要過多依賴課本,脫離現實需求。高中音樂教師在授課過程中,要分析當前時代的發展,促使學生全面地了解音樂知識,提高音樂教學質量,完善音樂授課體系,促使學生全面發展,改變傳統音樂教學觀念,提倡新時期的音樂教學理念,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和業務水平。
3.2注重師生互動,創新教學模式
新課程改革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師生互動是當下應用較為廣泛的教學手段之一,能夠有效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在教學中可以充分根據教學內容并利用小組討論的形式來激發學生的問題探究意識,提出一些典型問題,這種開放性且具有較大爭論性的問題必然會引起學生極大的討論,這個時候學生和教師之間的互動就會更加頻繁,進而提升互動教學的實效性,因此,教師可以在課堂中提出問題,讓學生帶入到知識探索當中去,進而提升音樂教學效率。比如在“生活之音”的音樂教學中,教師為讓學生有效進入課程中,首先,提出問題:“同學們,生活中有哪些常見的音樂呢?”教師提出問題后,學生通常會表現出極大的興趣,進而積極進行探討,在探討后,教師播放一段“破銅爛鐵敲起來”,隨機抽取學生談談感受,并體會其不同的節拍、節奏,通過學生和教師、學生和學生之間的相互作用,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極大的提升學生學習音樂的積極性。其次,教師的行為對于推動學生的課堂學習具有很大的作用,因此,教師要善于利用鼓勵的方式加強師生、生生之間的互動,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鼓勵是一種較為直接的鼓勵、對學生具有很強的認可力、且能夠對學生產生深刻影響的一種評價,很容易讓學生接受。
3.3對高中音樂課程教學評價體系進行創新
新課程體系提出的素質教育理念主要分為兩個主要方面,一方面指的是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一方面指的是學生思想道德素養、法治意識等綜合素質。而音樂學科核心素養就是指學生對音樂理論知識的掌握、對音樂的鑒賞能力、對音樂的創新能力、審美能力等。《音樂課程標準》中指出“音樂教育以審美為核心,主要作用于人的感情世界。”音樂源于生活,是生活各個方面的真實體現。所以高中音樂課程的教學評價體系不能單單依靠傳統教學中的一紙成績來概括所有。因此在教師進行高中音樂教學創新的時候,也要將教學評價體系進行全面的完善,不止要將教師的教學行為,教學內容,教學質量等放進評價體系中,還要將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學生對音樂的鑒賞能力、學生的創新能力、審美能力等等一系列的核心素養內容都放在教學評價體系中,如此才能保障評價的科學性和全面性。
結語
綜上所述,在新課改要求下我們必須跟緊時代發展的腳步,努力邁向全方位發展的道路上。開展多種教學模式,使同學們學在其中且樂在其中,確切體會到音樂無窮的魅力,在教育教學工作中還需要注重師生互動,開展有效的教學評價體系創新,從而提高高中音樂教學水平。
參考文獻
[1]辛宏宇.基于新課程改革形勢下高中音樂教學的創新路徑[J].北方音樂,2020(01):225+242.
[2]張莉.淺析新課程改革形勢下高中音樂教學的創新[J].戲劇之家,2019(31):188.
[3]屈怡彤.淺析新課程改革形勢下高中音樂教學的創新[J].黃河之聲,2018(15):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