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晶
[摘? ? 要]提問是教學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幫助教師充分了解學生基本學情并科學制定或調整教學計劃的重要輔助性手段。增強課堂提問的有效性一直以來都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主要側重方向,提問質量的提升不僅可以有效增強課堂互動頻率,也可以形成良好的課堂互動關系。因此,本文以有效提問為研究話題,詳細闡述在數學教學過程中如何真正實現課堂提問的有效性。
[關鍵詞]課堂互動;有效提問;數學教學
一、課堂提問的現狀及診視
提升課堂提問的整體質量和效率不僅是本次文章的研究重點,同樣也是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努力提升學科教學效率并給予學生良好學習體驗的必然之舉。課堂有效提問的實現立足于對當下無效提問的反思認識和深刻總結,這也是有效提問能夠得到高質量開展與進行的一個重要前提條件和客觀依據。
(一)無效提問主觀化
無效提問主觀化是當下數學課堂提問現狀的一個重要特征,也是教師在提問方式選擇和提問過程進行中存在的主要問題。無效提問主觀化主要是指教師發出的每一個提問都具有非常強烈的主觀性和隨意性,對于問題提出的時機掌握不夠科學和合理,甚至有相當一部分的提問都是教師隨性而為。
(二)無效提問單一化
無效提問的單一化同樣是當下數學課堂提問環節表現出的另一個問題,單一化的提問主要指的是提問形式相對單一。問題作為促進教師和學生有效溝通的關鍵渠道和橋梁,本身的表現形式和質量決定著最終的溝通效率和課堂表現效果,因此,教師在設置問題的過程中應當針對問題的內容和具體表現形式作出更加深入的分析和專業探討,要善于提出有質量、有深度的問題。但是在當下數學教學中,教師的提問形式非常單一,往往都是要求學生在對與錯或是與非之間二選一。例如,問題:“同學們,我們都知道長方形的面積等于長乘寬,對不對呀?”就是非常典型的代表,這種問題的整體質量相對較差,因為題目的答案在整個題干中便明顯給出了,學生不需要經過任何思考便能得到正確答案,而且即便學生不知道這道題目的正確答案,也能通過察言觀色的方式答對這道題目。
二、課堂提問的意蘊及檢視
優質的課堂提問符合教師的教學需求,也有助于維護學生的學習權益,我們要加強對問題質量的分析和研究,依據相關標準準確判斷每一個問題的內涵質量。
(一)根據互動的效果檢驗提問質量
根據互動效果檢驗提問質量是我們衡量一個問題是否為優質問題的主要標準之一。這是因為提問行為的發生所帶來的直接結果便是師生課堂溝通行為的開展,針對某個話題進行的一系列交流探討不僅有助于教師準確把握學生的基本學習狀況,同時也有助于教師對問題質量作出科學的評判標準。依據互動效果檢驗提問質量這一點主要表述為以下幾個方面:第一,依據互動結果檢驗提問質量。提問僅僅是一種手段而不是目的,而任何一種手段的采取必然要對應著最終且唯一的確定的結果。在根據互動效果檢驗問題質量的過程中,可以根據最終的互動結果與問題的答案這二者之間是否實現高度一致,甚至互動的最終結果與問題的答案以及教師的提問目的這三者之間是否實現有效統一作為檢驗提問質量的一個重要標志。第二,依據互動落實的連貫性檢驗問題質量。在提出問題后的互動環節,學生一系列的交流探討工作都是對問題答案的分析與探求。而一個高質量的問題不僅要內容充實,形式新穎,更重要的是,整個問題的解答邏輯非常清晰和流暢,不存在牽強附會的邏輯梳理與解釋,更不存在巨大的思維跳躍或斷層。所以學生在解答過程,對于整個問題的邏輯分析和結構梳理是否順暢可以作為衡量一個問題是否優質的重要標準。
(二)根據學生積極性檢驗提問質量
衡量數學問題的另一個重要標準便是學生表現出的積極性。優質的問題對學生而言具有極強的吸引力,這會充分引發學生心中探求這一問題的學習欲望與興趣。以學生學習積極性檢驗問題質量主要參考以下幾個部分:第一,學生的學習情緒是否飽滿。當教師提出問題后,學生的課堂神情狀態有何變化是我們衡量一個問題是否優質的重要標準。如果學生能夠始終保持一種比較高昂的精神狀態,說明問題的設置比較成功。反之,則表明問題在內容或形式上有進一步的提升空間。第二,學生課堂發言是否活躍。一個優質的問題提出必然會帶有極強的議論性和話題性,學生會圍繞這一話題進行充分的意見交流和表達,此時我們根據問題提出后學生的課堂發言是否活躍,從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判斷出問題本身的科學性與質量。
需要指出的是,衡量一個問題是否為優質問題的方式并不局限于文中上述兩種,而一個問題是否被驗證為優質問題也不是整個教學工作的最終目的。發掘優質問題并將其作為一種輔助工具服務于數學教學工作才是整個系列工作的實質與核心。
三、課堂提問的策略及路徑
結合相關判定標準我們不僅可以對一個問題是否屬于優質問題作出科學評價,更重要的是嚴格遵守這兩項標準,不斷提升提問的整體質量,最終推動其服務于學科教學工作。
(一)合理掌握提問時機
提問時機的合理掌握是實現有效提問的重要一步,因為從總體而言課堂提問只是教師系列教學工作的組成部分,傳授學生數學知識是整個教學行為的最終目的,高質量問題的使用也僅僅是達到這一最終目的的手段之一。要想實現課堂提問對整個教學工作的服務,提問時機的合理掌握是至關重要的。提問時機從宏觀層次上主要分為課前、課中和課尾這三個階段,課前提問主要側重提問學生對即將學習的新知識的一般認識,這可以幫助教師進一步掌握班級學生的學習狀況和基礎狀況。課中提問主要是指在整個教學進行中教師針對某個知識點或話題發出的提問,這種提問形式要著重引導學生結合課堂所學知識進行深入思考和探索。課尾階段的提問主要是當整個教學工作接近尾聲,教師再次帶領全班學生回顧所學內容時發出的提問,這種提問形式具有一定的復習性,引導學生及時鞏固所學知識。因此,在課堂教學內容充分抓住各階段的教學時機設置相關問題,對整個教學工作的順利開展以及學生科學學習方法的形成都有著非常重要的積極意義。
(二)有效豐富提問主干
提問主干是整個問題的主體,主干內容的有效設置和分布不僅可以極大程度地突出問題提問的自然性,同時也有助于豐富學生的數學知識體系。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在發出某個具體提問之前首先圍繞最終的問題做一系列的鋪墊和闡述,不僅有助于提升問題質量,也有利于讓學生獲得全新的問題解答感受。比如,在“圓”這一部分知識教學中,教師想就圓的周長、面積的計算方式發出提問,在題干設置方面可以做出適當的豐富。例如,最終問題如下:圓周率是我國南北朝時期偉大的數學家祖沖之發現的,他借助簡單的工具和最原始的計算方法得到的圓周率數值與今天的圓周率非常接近。請問圓周率在計算圓的周長和面積的過程中有著何種的應用形式?這一問題主要考查學生圓的周長和面積的計算,但是在題干中卻交代了圓周率的產生背景,這不僅和最終問題密切相關,也實現了問題情境的基本構建,有效豐富了學生的知識體系。
(三)開放設置問題答案
數學問題的發出是為了在檢驗學生學習成果的同時,能夠和他們進行充分的意見交換和交流。在問題的答案設置方面,我們要堅決避免單一化的無效提問。在問題設置方面,我們要努力實現題目設置的開放化作答,盡量留給學生比較廣闊的作答空間,引導他們進行充分的思考和探索。我們以異分母分數加減法教學為例,學生是在學習同分母分數加減法后接觸的這一部分知識,此部分的教學工作給學生留下了一定的鉆研探索空間。我們可以按照以下形式設置問題:“同學們,經過學習我們都知道了同分母分數的加減法運算法則,只是將它們的分子進行加減運算,然后根據最終情況進行約分,便可得到最終結果。但我們有沒有想過,如果兩個分數的分母不相同,我們又該如何將他們兩個相加或相減呢?請說明自己的看法,并給出相關依據。”這一問題的設置具有很強的開放性,而且在提問方式上充分結合了學生之前所學的知識,這可以引導學生利用相關知識點開展一系列探究活動。這種形式的問題設置不僅有效激發了學生的探索欲望,同時也有助于將整個教學計劃順利貫徹下去。
提問是數學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通過科學的提問可以有效掌握學生的學習狀況,也可以實現整體教學工作的優化。因此,今后的教學中,我們要充分重視提問的高質量與科學性,這不僅是提升課堂教學效率的必要,更是給予學生良好學習體驗的必然。
參考文獻:
[1]歐陽效強.數學教學中有效提問的實施策略[J].江西教育,2018(27):73.
[2]蔣潔.淺析提高學生數學提問質量的有效策略[J].江蘇教育研究,2018(Z2):68-71.
[3]施桂宗.加強課堂提問 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率[J].新課程學習(上),2015(1):129.
(責任編輯:朱福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