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志明
摘要:眾所周知,我國教育面臨一場新的大調整,在此次調整過程中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形成是其中的重中之重。在實際的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教學過程中,各個科目的教師既要發揮本科目的優勢,又需將核心素養與實際的科目內容進行融合,讓學生在科目的學習中逐步養成關鍵性的能力,促進初中化學教學的高效進行,提升初中化學教學質量。本文結合具體的教學實際,從教學實踐的角度進行此部分內容的探討。
關鍵詞:核心素養;關鍵能力;初中化學;化學教學
在強調素質教育的今天,初中化學教師一方面要講授基礎性的化學知識,培養學生基本的化學思維和視角,另一方面需在化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關鍵性能力,即從社會的角度進行此部分內容的論述,讓學生獲得化學綜合素質的提升。但是,在具體的授課過程中,筆者發現大部分教師受到傳統觀念的束縛,并不注重培養學生的關鍵能力和核心素養,導致學生在化學學習的過程中不能獲得全面的發展。對此,初中化學教師在轉變教學觀念的基礎上更應注重引用新型的授課方式,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形成及關鍵能力的提升。
一、夯實學生的化學基礎知識,為增強學生的關鍵能力提供工具
在培養學生化學關鍵能力的過程中,教師需要夯實學生的化學基礎知識,讓他們以知識為工具進行相應化學問題的探究,促進學生化學核心素養的形成。在實際的執行過程中,教師需從三方面入手。第一,基礎知識教學方面。教師要讓學生掌握基礎的化學知識,比如化學方程式的書寫、基礎性的實驗操作規范等等,為學生熟練掌握化學知識運用打下基礎。第二,化學思維的形成。在初中化學教學過程中,教師依據初中化學核心素養為主要思維教學的方向。第三,注重教學反思。在教學反思的過程中,教師一方面需要讓學生進行自我反思,另一方面需要根據學生的反思逆向思維個人的教學狀況,進行相應教學方式的調整,為夯實學生的化學基礎知識以及培養他們的化學思維打下良好的教學條件。
二、引入問題鏈,鍛煉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在培養學生關鍵思維能力的過程中,教師需要讓學生進行自主性的思考,而自主性思考的關鍵在于問題的提出。為此,教師可引入問題鏈,并結合學生的實際學習能力設計相應的問題鏈,在調動學生思維積極性的同時,結合他們的思維狀況給予針對性評價,讓學生的思維符合化學學科的特征,最終達到鍛煉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目的。
以“能量守恒定律”為例,為了鍛煉學生的關鍵思維能力,筆者進行層次化的化學提問。基礎性的層次提問:化學反應具有哪些特征?在發生化學反應后,物質的質量是否會發生變化?與此同時,教師組織學生實驗,并讓他們在實驗前后測量化學藥劑的質量。在學生得出化學實驗結論后,教師讓學生分析:在化學實驗前后,參與實驗的藥劑質量未發生變化的原因。通過設置層次化的問題,教師既能讓學生以問題為導向進行化學實驗,又能讓他們更為深入地分析化學中的現象,真正鍛煉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三、采用現代設備,培養學生的變化觀念
在哲學上講“一切事物都是發展變化”的,而初中化學也同樣存在。在化學反應的過程中,有些化學變化并不能通過肉眼辨析。為此,教師可運用現代設備展示這些不易察覺的化學變化,比如化學藥劑中微粒的變化,或是化學鍵的變化等等,從而讓學生在動態的情境中加深對此部分內容的認知,促進他們化學觀念的形成。
以“C60、金剛石和石墨”為例,為了讓學生加深對碳結構的空間分布的認知,加深他們對物質結構性質的理解,教師引入現代設備讓學生更為直觀地觀察碳元素的結構,并讓學生運用對比的方式加深對碳元素的認知。在實際的課程教學中,教師引入金剛石和石墨,讓學生通過多媒體觀察出同一種物質,在結構發生變化時產生物理或是化學變化的原因,真正讓他們更為直觀了解化學中的變化,促進學生化學變化觀念的形成。
四、開展化學實驗,增強學生的探究能力
在開展化學實驗的過程中,教師可組織具有參與性強的實驗項目,讓更多的學生參與其中真正感受到化學學習的樂趣。與此同時,教師可采用多媒體講授相應的實驗步驟,在培養學生實驗規范性的同時,為提升他們的探究能力打下必要的基礎。以“二氧化碳的制取”為例,教師在課前以微課的方式讓學生掌握實驗的規范,在課中讓他們進行相應的探究,并給予必要的指導,從而使他們真正在制取二氧化碳的過程中獲得探究能力的提升。
總而言之,在培養學生關鍵能力的過程中,教師既要結合學生的實際學習狀況進行針對性指導,更應夯實學生的化學基礎知識,并結合實際的教學問題靈活運用多種手段,最終達到培養學生化學素養,從而提升他們化學學習的能力。
參考文獻:
[1]李海冉.化學教學中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策略研究[J].天津教育,2019(05).
[2]許可德.基于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的初中化學教學策略[J].學苑教育,2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