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太超
摘要: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應用題的教學內容占到了約五分之二,從應用題的教學功能來看,應用題綜合考查了學生對所學概念、公式、解題方法的理解,可以較大程度地促進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吸收,提升學生的數學能力,因此做好小學數學應用題的教學是每位小學數學教師必備的教學技能。基于此,對小學數學應用題教學的策略進行研究,僅供參考。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應用題;策略研究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1)-43-335
一、當前小學數學應用題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在數學應用題教學中,教師只注重培養學生的解題能力,忽略在他們學習和解題過程中鍛煉其思維能力、邏輯能力,這樣的片面教學會使學生課堂上覺得自己學會了,但只要稍加轉換題型,學生又是一頭霧水,影響學生解決應用題的能力的發展,不能完成指定的教學目標。小學課堂教學中,傳統教學方式大多雷同,教師在應用題講解中缺乏正確的引導,這樣會導致學生在應用題的解題方法上還存有疑慮,只是一味復制解題過程,并沒有真正掌握解題技巧,如果對應用題稍加改變,學生往往不能正確解答。
二、推進小學數學應用題教學的具體策略
(一)轉變課堂角色,鼓勵學生自主探討
在應用題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嘗試轉變角色,由主導向引導的角色進行轉變。在課堂教學中,只有讓學生通過自己的探究發現解決問題,才可以讓學生對應用題涉及的知識點理解更深。在具體實踐中,教師要留出足夠多的時間給學生進行思考,鼓勵學生提出創造性和大膽的想法,只有這樣才可以給予學生更多的探索和思考機會。
(二)培養良好審題習慣,鍛煉學生思維能力
在開展應用題方面的教學時,教師要從基礎部分出發,不僅要鍛煉學生解題方面的能力,還要提高學生審題的能力,保證學生在解應用題時可以充分理解題干的含義,并快速地提取出有效信息。通過了解我們會發現,小學階段的學生思維較為活躍,但是缺乏耐心。為此,教師只要在教學中充分提高學生的耐心,就能夠降低應用題的難度,改變學生對于應用題的看法。但是如何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審題習慣呢?這就需要數學教師改變以往的教學模式,從新型教學手段出發,為學生提供審題機會,發現學生審題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加以指正,使學生掌握高效的審題方法,學生審題。尤其在為學生解答應用題時,教師要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審題意識,鍛煉學生的思維。在培養學生審題習慣時,教師一定要讓學生充分認識到審題的真正含義,即通過閱讀題目了解其中的各種條件。在遇到較難的問題時,學生會無從下手,這時候教師可以通過借助圖形、實物等幫助學生理解題目,將抽象的條件具象化,達到鍛煉學生思維能力的目的。例如,在對距離問題、時間問題相關的應用題進行教學時,很多學生在閱讀過程中不知道車輛的往返情況與時間之間存在怎樣的關系。
(三)增強自信
自信是成功的因素之一,擁有自信可以克服一切困難。因此,教師可以通過增強學生自信心,激發學生學習應用題的興趣,讓學生使用不同方法解決應用題,在學習中產生成就感、滿足感,體驗解題后的喜悅,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主動學習數學應用題。教學課堂上,教師應鼓勵學生積極舉手發言,對解答錯誤的學生不要指責,應該給予鼓勵、關心,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幫助學生改正錯誤,增加師生互動,讓學生有動力積極參加課堂互動。還有一部分學生由于膽小,參與課堂教學活動時不積極,對于這部分學生,教師可以用一些簡單的問題,通過抽查的形式提升這類學生的課堂參與度,讓學生重拾自信,激勵他們多多參加課堂互動,激發學生的興趣和求知欲,使學生在學習中感受快樂,積極主動地學習應用題。
(三)有針對性地創新應用題教學方法
數學應用題解題技巧的教學質量,受到老師所應用的教學方法的直接影響。由于數學應用題是解答題中難度較大的題型,其考查的是學生對于數學理論知識的理解和解題技巧的全面掌握。而應用題是基于數學理論而來的類題型,在進行應用題解題教學的過程中,理論知識的教學比重較大,小學生在學習時很容易會感到無聊,從而導致學習興趣的降低。如果小學生的學習興趣降低,則不能夠高效地完成學習任務,也很難專心地聽課。所以,數學老師在進行應用題的教學過程中,需要盡可能地優化對于應用題的講解方法,用更加靈活生動的方式進行應用題解題技巧的講解,盡可能地吸引小學生的學習興趣,實現數學應用題的有效教學。此外,小學的應用題大部分與學生的實際生活有一定聯系,并且以學生的實際生活場景作為基礎進行拓展設計,因此老師在應用題解題技巧的教學時,要盡可能地將解題方法與學生的生活進行聯系,還原題目在生活中的實際操作流程,從而引導學生主動思考解題方法,實現應用題教學方法的優化創新。
參考文獻
[1]蘇鳳鴻.小學數學應用題教學策略例談[J].新課程研究,2020(06):113-114.
[2]陳家華.關于小學數學應用題的教學策略[J].新智慧,2020(05):64.
[3]趙斌.淺析提高小學數學應用題教學實效性的策略[J].讀寫算,2020(05):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