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陳
【摘要】生物是中考、高考的主要學科之一,在整個初高中的學習中,都能接觸到生物知識的學習,學好生物這門學科可以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本文簡要分析了在高中生物教學中,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策略,以借此給教育工作者一些教學建議,進一步促進生物教育的發展。
【關鍵詞】高中;生物教學;思維能力;培養策略
在高中的生物教學中,由于受到升學壓力的影響,部分教師在進行生物課程的教學時,比較重視學生對知識的掌握,而忽視了學生的理解過程,導致很多學生為了學而學,并不能體會到生物學科的魅力,導致教學的效果不佳。因此,教師要重視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通過活躍學生的思維,在遇到問題時,可以更快速的轉變思路,找到問題的解決方法。這不僅能夠提高生物課程教學的效率,還能促進學生的學習和成長,讓學生打好堅實的基礎。
一、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在高中生物教學中的作用
高中生物這門學科需要極高的理解能力和思維邏輯,其涉及的很多內容很多不易理解的點,所以很多高中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會有一定的難度。在新課改的背景下,教師要加強生物教學,幫助學生克服學習的困難,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在教學過程中重視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不斷優化教學的方式,從而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生物知識,進一步提高教學的質量。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從而提高生物教學的效率,在遇到生物問題是,能夠快速轉化思路,找到解答的方式。因此,在高中生物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可以拓展學生的知識面,為學生今后的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
二、在高中生物教學中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策略
(一)不斷優化傳統的教學方式,創新教學理念
在高中生物教學中,首先教師要明確學生的主體思維,讓學生在學習中能夠充分發揮自身的優勢,同時,教師也要起到一定的引導作用,正確引導學生進行生物學科的學習,還要鼓勵學生勇于表達自己的觀點,通過學生與學生、學生與教師的相互交流,相互學習,讓學生能夠更好學習生物知識。在教育不斷革新的時代,如果教師的教學理念和方式仍舊按照傳統的思路,采用傳統的教學形式,很容易引起學生的厭棄,學生缺乏學習的積極性,不愿意主動思考,不利于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因此,教師要不斷優化教學的方式,創新教學的理念,結合新時期的教學要求,注重學生的個性發展,鼓勵學生自主學習,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更具體、更直觀的形式展現抽象的生物理論,加深學生對生物知識的理解,從而更好地掌握生物知識。
(二)結合實驗教學,活躍學生的思維方式
在生物教學中,一些抽象的理論知識需要實驗的論證,通過實驗的方式,可以更好的突出生物知識的內容,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因此,教師在進行生物教學時,可以結合實驗教學,讓學生在實驗探究中鍛煉自身的動手能力,不斷活躍自身的思維,從而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教師在進行實驗教學時,要先向學生介紹實驗的原理,然后明確實驗的目的,讓學生去探索實驗的方法和步驟,鼓勵學生發揮想象,進行不同方式的實驗探究,從而得到最佳的實現效果。例如,在進行質壁實驗探究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將學生組成各個小組,然后小組進行實驗,學生在實驗的過程中,會發現蔗糖濃度直接影響著分離的效果,不管是濃度太高,還是太低,都無法得到有效的分離。當發現問題后,學生會更加主動去探索最佳的分離方式,從而鍛煉學生的思維邏輯,通過實驗的探究過程,可以提高學生對知識的理解,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
(三)引導學生發揮想象,開拓學生的思維方式
在學習過程中,遇到問題學生會進行思考,而學生的想象空間是對問題剖析程度的重要過程,也是學生進行創新的重要依據,更是提高學生思維能力的重要保障。學生能否進行有效的想象,關注著學生能夠打開自己的思維方式,轉變思路,提升思維能力。因此,在高中生物教學中,要想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就要引導學生發揮想象,開拓學生的思維。在日常的教學中,一旦遇到問題,要鼓勵學生去思考,尋找多種解決的方法,不能局限于一種解決的方法,要開拓自己的思維,要達到這個效果,教師就要多鼓勵,多引導學生進行合理的想象,從而找到多種方法。例如,在學習“溶酶體內含有多種水解酶,為什么溶酶體膜不被分解?”的習題講解中,教師可以先讓學生提出自己的假設,主要是自己想象到的,都能提出來,假設成不成立可以在課堂論證中獲得,而學生在提出假設的過程中,就是培養學生發散思維的過程,經過這樣的一個鍛煉,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
總結:綜上所述,高中生物是一門豐富的人文學科,學習生物知識,對于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具有積極的作用。因此,教師要結合高中生物的特點,創新教學的方式,結合實驗教學,鼓勵學生進行想象,讓學生接觸和學習更多的生物知識,從而不斷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更加積極主動的參與到生物教學活動中,從而有利于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
參考文獻:
[1]易宗斌.在高中生物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四種策略[J].廣西教育,201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