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開富



【摘要:】本文闡述了初三學生在完成化學作業過程中存在的一些主要問題,嚴重影響了化學課堂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提高。倡導化學教師必須打破原有的“同內容、同標準、同要求”一刀切的作業方式,建立符合新時代學生的作業觀落實雙減政策。筆者大膽嘗試了作業的“分層設計”的做法即為不同層次的學生量身定制不同的作業。其目的是盡最大的努力來滿足不同層次的學生學習化學的需要,最大程度上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增強課堂與課下的有機融合,促進每一位學生更好地學習化學,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提升學生化學學科素養。
【關鍵詞】初中化學? 化學教學? 分層設計
近年來,初三學生完成化學作業的質量每況愈下,令人擔憂。主要存在以下三種情況:1.部分學生提筆就寫,根本不管當天的課堂上學了些什么,不及時復習所學,也不管做的對與錯,僅憑自己主觀意愿,反正大概差不多糊個答案,草草寫完,一交了之;2.部分學生隨便拿一本別人做的作業,不管三七二十一,照抄或抄其部分,甚至因為時間來不及,亂抄一氣,把這道題的答案抄到了另一道題上,元素符號或化學式書寫的四不像,自己寫的字自己認不得,只管題目上有些字跡,交了完事;3.還有少部分做一題丟二題或根本不做,問其原因,還理直氣壯地說:“我不會”或“我忘了”等等,胡一天,了一日。總之,對于老師布置的化學作業,真正認真努力、自主獨立完成的學生只占少數,絕大多數只是應付了事,得過且過,僅滿足不被老師找麻煩,只要與老師相安無事,就萬事大吉了。這些情況嚴重影響了化學教師的正常教學。
然而化學作業是課堂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它是對初中化學課堂教學的鞏固與提高,是對學生學習效果的檢驗,是了解學生學習、掌握、運用知識情況的一種重要手段,是讓學生獲得體驗和發展的重要渠道,是提高化學教學質量的必要環節。因此,初三學生化學作業的問題不解決,要想提高初中化學教學質量,將永遠是一句空話。美國教育家布魯姆指出:“個別差異大體上不是由先天因素造成的,而主要是由環境因素所致,學校學習中許多個別差異是人為和偶然的,不是個體所固有的。”可見,初三學生化學作業的問題除了學生的主觀因素外,很大程度上是由化學作業的客觀環境如很少全面重視學生的個體差異,致使優等生“吃不飽”,學困生“難消化”,導致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受到了一定的挫傷,因而導致學習效率難盡如人意的現象,這些問題,作為化學教師是可以調控和改變的。為此,化學教師必須打破原有的“同內容、同標準、同要求”一刀切的作業方式,建立符合新時代學生的作業觀。為了能夠提高初三學生化學作業的質量,筆者認為作業設計應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則,根據學生的個性差異,設計呈階梯式的作業,供不同層次的學生選擇。給不同的學生布置不同的作業,可以調動全體學生的積極性,使他們在不同程度和不同方面均有收獲,讓學生最大限度感受到成功的快樂,從而激發學習興趣,促使學生主動獲取知識,大面積提高學生學習成績。還有不同的學生布置不同的作業,不僅可以有效地避免應付了事及相互抄襲,還可以給學生提供相互學習和取長補短的機會,從而滿足不同水平學生的學習需求,使作業的作用得到最大限度地發揮。為此筆者大膽嘗試了作業的“分層設計”的做法,對A、B、C三個層次學生的作業進行量身定制,因人而異有所區別。筆者結合自身教學實踐,認為可以從三個方面努力做起:
一、著力學生分層
在教學中,筆者將班級學生分為A、B、C三個層次:A層次是學有余力的優等生,即能掌握教材內容,獨立完成各項作業,可主動幫助和解答B層次、C層次的難點,與C層次學生結成學習伙伴,做到點對點幫扶;B層次是成績中等的學生,即能掌握教材內容,獨立完成各項作業,在教師的啟發下完成各項作業,積極向A層次同學請教;C層次是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即能在教師和A層次同學的幫助下掌握教材內容,完成部分作業。在編排座位時,每四個人(1個A層次、2個B層次、1個C層次)為一個學習小組,便于他們討論、輔導、交流、提高,形成“優勢互補”。當然分組是相對的,并非一成不變的。經過一段學習后,由學生自己提出要求,教師根據學生的變化情況,引入適當的競爭機制,作必要的層次間的升降調整,激勵學生上進,最終達到C層逐步解體,A、B層不斷壯大的目的。在分組時,教師要經常與學生進行交流,主要是避免被分在C層的同學有想法,使他們認識到這是老師更關心他們,對他們今后學好化學更有好處等等。
二、精于習題選取
根據每一節課的教學目標將作業分成A、B、C三個層次,精選習題,控制好量。其中,A層次作業偏重于綜合能力的運用,主要是A層次學生完成,C層次作業偏重于基礎知識的鞏固和積累,主要是C層次必須完成,B層次作業則介于二者之間。這樣,就會引起學生根據自身學習水平來選擇適合自己的作業,會讓他們覺得:“這是專門給我量身定制的作業,我一定能做好!”學生有了這份信心和決心,作業的質量自然而然就高了,從而對作業充滿興趣,變“要我做作業”為“我要做作業”,把作業當做是一件自己想做的愉快的事情。根據課堂教學的知識結構和學生掌握知識的實際情況,設計或選擇一組有層次的作業習題,讓學生能在自己的“最近發展區”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質量守恒定律教學中設計基礎層次作業(A層次)時,目標可確定為:幫助學生更好地認識質量守恒定律,促使學生能夠運用質量守恒定律分析簡單的化學問題。可以設計如下作業:
1.下列現象不能用質量守恒定律解釋的是(?? )
A.蠟燭燃燒時慢慢變短?????????????????? B.5g水結成5g冰
C.鐵絲燃燒后,固體質量增加? ???????????D.加熱高錳酸鉀,剩余固體的質量減少
該習題是對質量守恒定律的直接考查,學生只要認真聽講,仔細閱讀教材內容,就不難選出答案 B。
2.氫氣在氯氣中燃燒生成氯化氫的反應中發生變化的是(?? )
A.原子種類?? B.元素種類?? C.分子種類?? D.物質總質量
該習題要求學生根據所學的質量守恒定律,結合化學反應示意圖進行分析,就不難選出答案C。
質量守恒定律教學中設計中等層次作業(B層次)時,目標可以確定為:理解質量守恒定律,能夠應用質量守恒定律進行相關的計算。可以設計如下作業:
1.發射“嫦蛾一號”的火箭用偏二甲肼(C2H8N2)和四氧化二氮(N2O4)作常規推進劑,其完全反應的化學
方程式:C2H8N2+2N2O4=3X+2CO2+4H2O,則X的化學式為(?? )
A.N2??????????????? B.H2??????????? ???? C.O2???????????????? D.CO
該習題要求學生能從微觀認識質量守恒定律,通過認真觀察反應前后的各原子種類和個數,再依據
各原子種類和個數不變,就不難選出答案A。
2.在一定條件下甲和乙反應生成丙,反應的微觀示意圖如下圖所示,(“ ”“ ”表示不同原子)。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該反應是化合反應?? B.參加反應的甲乙物質的分子個數比為1∶1
C.丙可能是氧化物???? D.該反應前后分子的種類發生了改變
該習題具有一定的迷惑性,必須深入理解質量守恒定律,才能找到正確答案 B。
質量守恒定律教學中設計綜合能力運用層次作業(C層次)時,目標可以確定為:能夠熟練運用質量守恒定律計算相關習題,能夠充分挖掘題干中的隱含條件,找到解題突破口。可以設計如下作業:
將一定質量的a、b、c、d四種物質放入一密閉容器中,在一定條件下反應一段時間后,測得反應后各物質的質量如下:
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
A.X等于90????????????????????????? B.b可能是單質
C.c一定是催化劑???????????????????? D.參加反應的a與d的質量比為7:8
該習題要求學生能夠利用質量守恒定律進行簡單的計算,并進行深入分析,才能找到正確答案 D。
對于學生周末作業,筆者也嘗試進行了分層設計:①一周知識的自主整理②一周的錯題收集③編制一份化學手抄小報或畫一份化學農民畫。要求:C層次完成其中1項(任選);B層次完成2項(任選);A層次完成3項。這樣不僅解決了“學困生吃不了,優等生吃不飽”的問題,也克服草率應付作業的壞毛病,而且激發了學生的興趣。
三、力求形式多樣
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除了必須分層設計的文本作業,我還注重設計實踐性、開放性、趣味性強的作業,很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初中化學的一些常見元素符號、化學式、化學方程式、常見物質的性質和用途,以及化學之最等需要學生記憶,對這些內容大多數老師都采取第一天學生抄寫,第二天課堂聽寫或默寫進行檢查”,時間長了,學生會厭煩,效果反而大打折扣。我認為可以把這些內容的記憶改成小組間的比賽,要求小組合作,發揮集體智慧,把它改編成順口溜、打油詩歌或快板等形式加以記憶等就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效果一定會更好。周末自主整理作業、手抄報、錯題收集、化學農民畫、家庭小實驗、自制實驗器具、化學公益宣傳以及應用所學知識寫篇小論文等都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還可以讓學生“調查家鄉鐵礦資源開發和使用情況,參觀鐵礦博物館。”了解鐵礦的過去、現在和未來,踐行四史學習教育,增強金屬資源保護意識。
總之,化學作業的分層設計可以大大提高初中化學課堂教學效益和教學質量,縮小學生的兩極分化,讓每一位學生都得到發展。靠“題海戰術”,靠延長學生作業時間重復的機械式訓練,靠懲罰性作業,只會加重了學生的負擔,挫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嚴重違背了教育部的“五項管理”規定。新時代學生的化學作業觀要立足于“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站在學生的角度,為不同層次的學生量身定制作業,布置分層作業、彈性作業和個性化作業,同時分層正確、規范地評價學生作業,才能更好地調動每一位學生學習化學的積極性,讓學生樂于接受,使學生喜歡化學,主動學習化學,提高化學學科在學生心目中的地位,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