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志平
【摘要】雙減政策是之前新課改提出的“減負增效”創新性教學理念的延續設升華,是指在降低學生學習壓力的基礎之上,使學習效能有所提高。雙減中不但要減輕學生的學業負擔,還有心理層面的壓力。但由于傳統教學理念的影響,仍有一些教師在教學中依舊采取題海戰術,試圖通過不斷的機械式訓練,以此提升學生的成績,但這種教學方式并不理想,也阻礙了高效課堂的構建。鑒于此,在雙減政策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師要創新教學手段,一改以往的教學思路,使學生在雙減光芒的沐浴中,真正實現學習質量的增效。
【關鍵詞】雙減政策;小學數學;高效課堂;思考;策略
引言:
在現代教育思想的影響下,數學學科的教育,在整個小學階段的教學中逐漸占據主要地位。它是學生接觸理科學科思維的基礎,也是學生開啟科學大門的金鑰匙。在教學實踐過程中,針對數學自身的強理論性、邏輯性的特征,教師若想構建高效課堂,達到減負體質的目標,便需要積極發現與深入分析目前數學課堂教學中存在的諸多問題,并從不同的教學方面,提出和應喲針對性的策略。以此引領學生更加主動地參與到數學知識的探索活動中,使數學教學更具實效性。
一、雙減政策下影響小學數學構建高效課堂的因素
小學數學課堂整體上是一個教學生態結構,其中有四方面的因素,任何一個環節中如果出現問題,都會影響到高效課堂的確立。第一是教師自身因素,教師的綜合素質越高,教學思想越優越,也會讓教學的實際效果更好。所以要充分考慮到教師的引導性作用,使其在課堂教學中最大程度上發揮自身價值。第二是學生主體因素,因為新課改提倡以生為本,而且小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影響著課堂教學。學生只有被調動起了興趣,才能顯示出更強的主體性,也能夠全面釋放學生的潛能。第三是教學環境因素,學生的學習離不開教學環境,不適宜的環境會制約學生的積極學習行為。只有課堂氛圍輕松、和諧,教學效率才會更高。第四是教學資源因素,對于當前教育體系來講,這一因素的復雜性有所升高,但整體上與資源的數量和對學生的影響有關。越貼近學生、思維價值含量越高的資源,對學生減負提質的效果越顯著。
二、雙減政策下小學數學構建高效課堂的策略
(一)彰顯數學思想
在任何一個階段的數學教學中,數學思想都具有現實意義。在教學中體現數學思想,有利于讓學生更深層地認識到知識的內涵,提升教學效果。在數學思想的驅使下,學生能夠做到知識的活學活用、舉一反三,培養自身的邏輯思維,使數學綜合素質有所保障。同時,教師在教學中不但要有意識地鍛煉學生的各方面學習能力,也要關注學生的身心健康。傳統教學的灌輸式與雙減政策的目標相背離,所以要在減負的基礎上強化教學效果。將數學思想滲透到課堂教學的細節中,通過提煉有價值的教學點,使課堂教學更為高效。
例如,在蘇教版四年級上冊第一章《升和毫升》一課中,教師可向學生提出問題:“將400毫升的牛奶倒入同體積的玻璃杯中,可以倒滿2杯。如果要倒滿8杯,則需要多少毫升的牛奶?”以數學思想和邏輯思維過程的基礎上考慮,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將問題進行簡化,并帶領學生共同思考,鼓勵學生根據數學的思維邏輯,將解題步驟寫下來,發現并整理其中存在的問題或漏洞,以達到輔助學生突破學習重難點的目的。這樣做不但使數學問題在整體上有所減少,也加深了對所學知識的記憶,使課堂保持高效性。
(二)運用多媒體技術
小學生由于年齡原因,他們對于較為抽象的事物,在理解與認知上存在一定困難,這回影響到高效課堂的構建。對于這種情況,需要從學生直觀化的認知特性的角度出發,靈活運用多媒體技術,直接為學生呈現出有關知識要點。以這種化繁為簡的數學學習氛圍中,為學生打造了一個更加淺顯易懂的環境,使學生在理解數學知識時會更加容易。
例如,在蘇教版四年級下冊第一章《平移、旋轉和軸對稱》中,一些學生可能對于教材上的靜態的圖形變換流程缺少動態認知能力,教師可充分發揮出多媒體的優勢。結合實際教學內容,基于生活化的情境,以動畫的形式為學生帶來視覺上的直觀體驗,幫助學生對本課知識有更加深刻的認知。尤其是對于平移和旋轉,這兩方面知識更需要“動起來”,這樣才能讓學生在腦海中形成動態圖像,最終達到“以靜變動”的境界。這種方式不但提高了教學的有效性,也讓學生在學習較抽象的知識時,也能以輕松的心態面對。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雙減政策的指導下,教師要堅持與時俱進的思想,關注對學生興趣的引導,為學生的教學方法提出合理意見。不斷提高學生的數學知識應用能力,滿足他們的個性化學習需求,使得他們得以在有限的課堂教學時間內,學到更多的數學知識。同時也需要彰顯出數學思想,對學生開展有效指導,增強學生的質疑意識。以全方位的教學輔助,使學生逐漸養成自主學習意識,讓數學課堂走向高效,在減負提質中,全面推動學生數學綜合素質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劉璇.試論小學數學教學如何實現減負增效[J].求知導刊,2021(30):4-5.
[2]李宗峰.構建小學數學高效課堂的探究[J].數學學習與研究,2021(21):5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