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莉莎
【摘要】小學美術課堂作業不僅為學生提供了實踐美術能力的機會,在作業過程中,學生也能夠在作業內容的引導下對課堂教學的美術知識加以鞏固和應用,并在這一過程中對自身的知識掌握情況有所認知,通過實踐經驗的積累,找到提升自身作業質量的方法,教師也能透過學生課堂作業情況,第一時間對學生的學習情況有一個客觀地了解,及時發現問題給予糾正,發現其所長,給予培養,可以說小學美術課堂作業對學生美術綜合能力的提升以及教學質量的精進均起著重要幫助。對此,本文將通過對美術課堂作業質量好壞的評價標準為切入點,結合當前小學美術課堂作業質量問題,提出相應的完善措施。
【關鍵詞】小學美術 課堂作業 提升策略
1.小學美術課堂作業質量好壞的評價標準
學生美術課堂作業質量的高低好壞透露著學生的美術綜合能力,所以,學生高質量地完成美術課堂作業是所有美術教師共同的追求。美術作為一種典型的藝術表現形式,它是多變的、沒有框架約束的、甚至是天馬行空的,而藝術的這一特點恰巧賦予了藝術質量好壞很大程度上受共鳴及審美喜好決定。每一個人作為獨立的個體,在審美喜好及產生共鳴的點上各不相同,這便很難去對一個美術作業的質量做出好壞判定。但教師作為教學的主導,判定學生作業的好壞是教育者的基礎工作之一,為了在發揮教育者教學主導作用的基礎上公允地判斷學生美術課堂作業質量的好壞,教師可以從兩方面來進行。
一方面是基于美術基礎能力對學生的美術課堂作業質量做評估,其中包括構圖、色彩搭配、線條的流暢虛實以及作品內容與實物的相似度。另一方面則是基于美術素養對學生的美術課堂作業質量做評估,其中包括學生美術課堂作業的創意、想象力、積極性、自信以及幸福感等。
2.當前小學美術課堂作業存在的質量問題
2.1重美術綜合素養,忽視美術基礎技法
當前很多美術教師在課堂教學時,極為忽視學生的美術基礎繪畫能力,僅一味強調學生的美術綜合素養,讓學生熱愛美術的出發點是好的,但將這種教育理念作為主旋律會導致學生的基礎繪畫能力很難得到培養,美術基礎繪畫能力得不到保障,重視學生創意再優秀,也難以在美術課堂作業中得到體現,因為美術基礎繪畫能力很大程度上作為學生在美術課堂作業中落實想法和創意的途徑,在這種狀況下完成的美術課堂作業質量難以滿足美術專業界定標準,會讓學生盲目自信,待學生成長時,有限的美術技術也很難在實際中運用美術能力。
2.2重視美術技法,忽視美術綜合素養
一些教師在美術課堂教學時,過于從專業的角度去訓練和要求學生,但小學生終歸能力有限,對美術尚處于興趣養成的重要階段,過于嚴謹正統的美術訓練,會讓學生對美術學習產生畏懼,甚至自卑不敢下筆,無法從美術中感受到藝術創作的快樂。美術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確實需要天賦的支撐,但沒有天賦的人并不意味著失去了熱愛美術的資格,讓學生喜歡美術,熱愛美術,能夠積極快樂地完成一幅美術作品,這也是美術課堂作業質量的體現之一。
2.3缺乏美術作業完善環節
當前美術課堂教師在布置完課堂作業后,整個課堂時間學生都用于美術課堂作業,并沒有留下教師指點美術作業的時間,這種情況下,學生沒有條件得到教師的指點,長此以往,學生的美術課堂作業質量很難得到突破,存在的問題也得不到及時的發覺和矯正。
3.提升小學美術課堂作業質量的對策
3.1設計“含金量”高的美術課堂作業
美術教師安排的作業質量決定了學生作業質量的上限,由此可見,教師安排的作業質量與學生完成作業的質量是存在因果關系的。所以教師在提高學生美術課堂作業質量時,首先要從不知作業的內容上進行質量提升。不要將作業要求僅僅局限在學生能夠完成而已,而是結合教學目的、方向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將這些融入到美術作業要求中,讓學生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能夠從創意、想象、技法、理論、鑒賞能力等面得到鍛煉和提升。
3.2平衡美術綜合素養與美術技法的比重
小學美術課的目的不是讓學生成為畫家,但也絕非禁錮在對學生審美素養的提升上。無論是重技法輕素養還是重素養輕技法,都太過極端。教師在作業安排及審核上要找到平衡點,并根據學生的實際表現靈活調整美術素養和美術技法在作業內容中的比重,以此來平衡學生美術能力多方面發展。
比如針對擅長美術技法但缺乏美術創意和想象的學生,教師可以多從美術綜合素養的角度去設定作業內容,如給學生聽音樂,讓學生根據音樂內容,將大腦呈現出的畫面繪制出來,再或者教師可以讓學生以美術繪畫的形式呈現出文字故事的有關人物和環境的描寫。針對有創意能力,但是美術基礎技法欠缺的學生,教師可以著重學生的美術基本功來布置作業,如臨摹、排線,從簡到難遞進式灌輸。
3.3為課堂保留點評作業的時間
認識到自己的不足才能逐步完善自己,這在提高美術作業質量上非常適用。教師要合理安排課堂教學時間,一節課45分鐘,留出15至20分鐘用來對學生的作業進行點評和完善教學,通過點評作業讓學生意識到自己的問題所在和完善方法。同時點評環節無形中也促進了師生的互動和情感交流,灌輸正確的美學審美理論。從專業的角度幫助那些畫畫能力不好,作業完成度不被看好的學生找到其長處,幫助學生建立自信,發現自己的所長。
結束語
總而言之,在美術課堂教學時,教師首先要對美術作業完成質量的好壞有一個不失公允的標準,客觀地去看待和定義學生作業的質量。利用美術作業安排,讓學生能夠在繪畫中找到快樂,從而對美術創作形成積極主動性和體現創意的抒發途徑,最終在提高美術作業質量的同時讓學生在美術教學和學習中得到終身受益。
參考文獻:
[1] 駱厚軍. 讓課堂作業“好”起來——淺談小學美術課堂作業質量的提升[J]. 遼寧教育,2014(7):75-76.
[2] 呂媛. 利用美術大課制提高小學生課堂作業質量的研究[J]. 都市家教(下半月),2015(5):248-249. DOI:10.3969/j.issn.1673-0410(x).2015.05.290.
[3] 張 斌. 小學美術作業質量提升的有效方法[J]. 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學生版),2020(19):147. DOI:10.12219/j.issn.2095-4751.2020.19.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