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鳥蘭
摘 ?要:現階段“雙減”背景下,對數學教師們的教學專業水平和多樣化的教學方式也更為嚴格要求。教師可以利用各種教學思想來實現教學內容的拓展和教學方法的創新,以此來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尤其是運算的能力。方程的計算在整個小學的數學知識體系占據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如何提高小學生方程計算的正確率顯得尤為重要。
關鍵詞:數學課堂;方程計算;策略探討
數學學科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嚴謹性、邏輯性,方程教學是小學生首次接觸較為系統、嚴謹的數學思想。小學數學教師講解解方程的方法時,為了使學生快速學會解方程,教師必須要積極改變死板的教學方式,采用形式多樣的教學形式,進而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靈活運用信息技術,并且教師注重在課堂上突出學生主體地位,為學生提供自主解方程的機會,這樣能夠鍛煉學生求解能力,同時提高學生解方程的自主性和獨立性,以及提升解方程的教學效果。
一、整合教學內容,為列方程解決問題打好基礎
為了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和效率,培養學生運用方程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可以先調整具體的學習內容,再根據自己的實際學習情況確定學習內容,以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以及教學目標。例如,作為一名小學數學老師,筆者將所有相關方程都整合到教科書中,并進行了大膽的調整。雖然負數不是是小學數學教學的重點,但作者還是詳細的給五年級的學生講解了相關的內容,讓學生更好的理解。通過這種調整方法,教師可以提前讓學生明確方程的內容,采用簡化方程的方法,降低方程的復雜度,不僅可以幫助學生用方程解決數學問題,還可以為學生以后的學習打下基礎。例如,在解釋“雞兔同籠”的含義時,這是必須通過方程求解的典型應用數學問題;這類型的問題應該是基本問題中最復雜的類型。因此,在解釋問題時,作者必須為學生詳細分析每句話的內容,列出問題的條件,找到合適的關系,找出未知,然后解決相關問題。從而培養了學生用方程解決問題的數學思維。
二、運用信息技術講解求解方法
解方程教學中教師看到學生求解的方程,發現部分學生總是難以求解出正確的答案,致使學生對求解方程失去自信心,久而久之,學生對學習解方程降低積極性,學生的主動性調動不起來,很難增強學生對學習解方程的動力,為了使學生能夠主動投入到解方程教學中學習求解,教師非常重視將多媒體技術運用到解方程教學中,從而教師運用多媒體設備和網絡技術,展示出直觀明了的求解方法,這不僅帶給學生直觀立體的感覺,還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直觀化的教學內容,學生學習中快速記住多媒體技術呈現的求解技巧,進而提高學生學習效果,以及增強學生記憶力,同時在多媒體技術的輔助下講解解方程的方法,有利于引導學生快速理解、掌握不同方程的求解方法、計算思路和方程的計算步驟。
三、細化問題解決步驟
通過對小學生學習特點的研究,可以發現學生邏輯思維不嚴密,學習過程中的專注度還不夠,所以學生在解決數學問題的過程中,常常看錯已知條件,曲解題目意思,看錯數字,以及算錯等等,這些問題都將導致學生無法正常解決數學問題。特別是在利用方程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教師更加要重視解題過程的嚴謹和思維的嚴密性。所以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必須要細化每一個解題步驟,將對問題分析的思路展示在學生面前。細化問題解決的步驟,首先要抽絲剝繭對題目的已知條件和問題進行分類,其次是要找出題目的等量關系,構建等量關系是建立方程模型的第一步。再次是分析如何設未知數,并利用未知數根據等量關系式列方程。接著按照運算罰法則一步步對方程展開求解工作。最后對求得的答案進行驗算。例如五年級下冊學生學習過工程類數學應用題,當題目中已知原計劃每天修路的公里數、原計劃可以完成的天數,還已知了實際每天修的公里數,要求學生求出實際多少天可以修完。首先教師指導學生列數量關系式:原計劃每天修的公里數乘以原計劃可以完成的天數等于實際每天修的公里數乘以實際修路的天數。隨后設實際修路的天數為X,再將已知條件和X代入公式中列式后計算求值。值得注意的是教師在解方程的過程中,一定要細化每一個運算步驟,讓學生理解每一步的運算方法,掌握符號變換的方法,從而減少計算中出現的錯誤。
四、合理結合多媒體資源,形象開展應用題講解
小學階段的學生是非常活潑好動的,教師要根據他們的年齡特點,制定相對應的教學目標,特別是對于小學數學這一學科來說,要拋棄傳統的教學方式,尋求更加新式的教學方法,才能達到更好的課堂教學效果。隨著高科技時代的到來,教師應該跟上時代的發展,在教學的過程中結合多媒體資源進行教學,從學生的角度出發,將課堂打造成一個信息化、多元化的高效課堂。對于列方程解方程的內容來說,可以利用網絡上豐富的教學資源,將一些比較復雜且不是那么直觀的內容利用網絡情景化的方式來進行講解,這種情景化的講解可以吸引起學生的興趣,將學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到里面來,使其更好地理解列方程解方程的知識點。信息化的教學氛圍,可以激發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欲望,也能更加融入到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當中去。
五、新舊方法兼顧,豐富學生解方程的方法
數學教材出于對中小學知識的銜接,讓知識體系更統一、完整,提倡利用等式的基本性質進行解方程。不過對于小部分后進生來說,利用等式的基本性質解決形如[a]-[x]=[b]、[a]÷[x]=[b]這兩種類型的方程確實顯得有些吃力,甚至有些抵觸,以致影響學生對方程其他知識的學習。雖說這兩種類型的方程不硬性要求學生熟練解決,但在平時的練習中不可避免會遇上。所以在教學解方程的過程中不妨嘗試給學生介紹利用各部分關系解題的算術方法,讓他們把此方法當做一個“跳板”,在嘗試到解方程的成功喜悅之后再慢慢接受利用等式的基本性質解方程。教師只有不拘泥于任何一種方法,即看到此方法和彼方法的優缺點,才能幫助學生豐富解題策略,促進學生的長足發展。
方程思想在小學數學中的應用十分廣泛,不僅對于學生的學習有重要的幫助,對于學生人生的成長和實際問題的解決來說,這種思想也能夠提供更好的思路。在學習小學數學后,學生能夠結合這種方程思想,在今后的生活中加以應用,并且得到綜合性的發展。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也要注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并且注重差異化的教學,讓學生結合自己的想法進行學習。
參考文獻:
[1]王有德.關于小學數學解方程教學的思考[J].數學大世界(下旬),2021(01):31.
[2]梁冠殷.小學數學方程解法略談[J].試題與研究,2020(17):86.
[3]王芳.探討基于小學數學解方程知識的教學策略[J].小學時代,2020(17):3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