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雪
摘 ?要:數學模型是數學知識與數學應用的橋梁,隨著數學教學的不斷深入,重視數學知識與現實生活的聯系,發展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和應用能力,已成為數學教育發展的趨勢。在新課程改革的環境下,初中數學教師要積極地對傳統的教學觀念和教學方法進行優化,推進數學建模教學的開展,讓學生從更多的角度去了解數學文化,體會數學學習的成就感。
關鍵詞:數學課堂;建模能力;策略探討
數學模型是數學知識與數學應用的橋梁,隨著數學教學的不斷深入,重視數學知識與現實生活的聯系,發展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和應用能力,已成為數學教育發展的趨勢。數學建模將實際問題抽象轉化為數學模型,用數學方法求解模型,使問題得到解答,能夠幫助學生探索數學的應用,增強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與實踐能力。初中數學教師應當探尋創新路徑,通過開展新穎有趣的課程活動,幫助學生具備數學建模能力,以此減弱學習難度,強化學習效果。
一、在數學學習方式體驗中融入建模思想
初中數學教師在進行數學建模的這一過程中,必須要把建模落實到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的過程之中。使用建模與平常教學內容相結合的這種方式去進行教學,能夠讓學生更加深刻、具體的認識到數學建模的意義,并通過數學建模的這一過程達到提高學生的學科素養的目的。值得一提的是,在數學學習方式體驗中融入建模思想則能夠使學生的學科意識得到有效提高。而在培養學生建模思想的這一過程中,教師應讓學生先進行獨立思考,通過有效的思考來尋找解決問題的方式。總而言之,初中數學教師在進行數學授課的過程中,可以使用多種方式來融入相關的建模思想。而在數學學習方式體驗中融入建模思想,則可讓學生的自主合作能力得到有效提高,對學生以后的終身學習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二、激發興趣,從多角度培養思維
數學思維一直以來是初中數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重點所在,教師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充分的融入建模思想,一方面能夠讓學生在實際的數學情境中進行探究,促進學生探究熱情,鍛煉學生的探究實踐能力。另一方面,還能夠從多個方面將數學思想融入到課堂教學中,激發學生的興趣,在課堂教學中充分的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驅動學生的內在主動性。例如,互動教學、情景教學、合作教學、游戲教學、問題教學等多種教學模式中融入建模思想,真正全面培養學生的建模思維。
三、詳細推導模型,夯實建模基礎
初中數學從本質上來看是更加偏向于理科的一門學科,而理科的學習重點就要考查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其需要學生能夠從一些已知條件進行不斷的分析,從一個邏輯推算到另一個邏輯。想要實現上述目標,學生就必須具備一定的數學建模思維,教師就需要學生形成一定詳細推到模型的過程,夯實學生建模基礎,幫助學生完善數學知識體系,才能更好地克服建模過程中的重點知識。因此,初中教學當中教師們應當把培養學生的建模素養能力,當成是一項長期性的任務,而不是一蹴而就急于求成,應當采取循序漸進的方法,詳細推到建模過程,幫助學生在詳細步驟培養建模素養,促進學生能力的進步。
四、聯系生活實際,培養學生的建模能力
數學學科與實際生活息息相關,數學核心素養,要求數學教師在組織和開展課堂教學時,應立足于數學與實際生活之間的內在聯系,結合數學教材上的理論知識,聯系生活實際情況,將兩者有機結合起來,促使學生在生活化的教學模式下,循序漸進提升自身的建模能力。基于此,初中數學教師必須要對數學教材進行認真研讀,努力尋求數學知識與生活的契合點,將建模思想滲透到生活實例中,或者創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促使學生在熟悉的生活環境中,掌握建模方法,或者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問題,最終實現學生建模能力的培養。
五、通過靈活教學,培育學生建模能力
在初中數學教育中,培育初中生建模能力期間,教師務必要確保教學的靈活性,從而更好地依據實際情況完成學生建模能力的提升。因此就要求教師轉變固有的授課思維,避免運用“灌輸式”的授課方式,授課教師應當選用多樣化的講課方式,主動地對教學予以革新,激起學生對于數學建模課程內容的學習興致,從而主動地融入到課程的學習環境之中,為掌握更多的數學建模知識做好鋪墊。另外,要想通過靈活的教學,來培育學生的建模能力,教師還應該做好建模素材的儲備,詳細來說,在儲備建模素材期間,首先要發揮好課本的作用,通過對于課本內建模素材的積累,在數學日常授課中滲入數學建模觀念,從而在增強學生建模思維的同時鍛煉其建模能力。其次在積攢建模素材時,教師要注重生活化素材與跨學科素材的積累,這樣才能提升建模質量。
六、遷移運用數學模型,提升學生核心素養
初中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數學建模意識,從本質上來說,是為了培養學生舉一反三的能力,讓學生能夠通過數學模型解決一類題,而不僅僅是解決一道題。培養學生數學建模,首先要指導學生將實際問題轉變為數學模型,然后再用相應的數學思想方法求解模型,有效解決數學問題,再反過來去解釋或檢驗實際問題。所以,在學生解出數學模型后,教師應當指導學生遷移運用數學模型,既可以幫助學生進一步鞏固知識,又可以提升學生數學核心素養。例如,在函數模型中,經常遇到求最值的問題,在指導學生掌握最值問題的求解方法之后,教師可以再設計一些有關于求最值的實際問題,讓學生運用建立的函數模型去分析和檢驗,從而達到提升學生數學成績和數學素養的目的。
在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改變傳統的教學觀念,以創新教學手段,創設多樣化的教學活動,優化教學內容,來激發學生數學學習興趣,提高學生數學能力,讓學生逐漸形成良好的建模意識。另外,數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了解每個學生的個體差異,進行因材施教,針對個體差異的學生制定教學目標,促進學生數學能力的發展。
參考文獻:
[1]陳承權.初中數學課堂中學生數學建模素養的落實研究[J].考試周刊,2021(07):62-63.
[2]沈磊.數學建模:從方法到思想——兼對初中數學核心素養落地的思考[J].數學教學通訊,2019(32):3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