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裕湘 農映恬 馬寧 周燕



【摘 要】本文以廣西三類用人單位對MPAcc人才職業能力的需求調查數據為基礎,分析用人單位對MPAcc人才職業能力的需求現狀,根據用人單位需求分析高校所存在的實踐環節不完善、課程設置不全面、培養目標模糊、師資隊伍建設不完善等制約MPAcc人才職業能力與社會用人單位需求良性對接的問題及其原因,提出以用人單位需求為導向制訂和實施MPAcc人才培養目標、圍繞用人單位需求優化MPAcc課程體系、建立校企合作實踐基地并完善相關合作、以用人單位需求為導向加強教師隊伍建設、通過深化“課程思政”改革培養MPAcc人才正確的職業價值觀等策略。
【關鍵詞】用人單位需求 MPAcc 職業能力 人才培養質量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21)35-0031-04
近年來,我國會計碩士專業學位(Master of Professional Accounting,以下簡稱MPAcc)的招生規模不斷擴大,截至目前,培養單位(院校)有260個。隨著MPAcc畢業人數不斷增加,就業市場出現了供過于求的局面,這對高校MPAcc人才職業能力培養提出了更高要求,因為MPAcc是一類高層次應用型會計人才,其職業能力是否滿足社會用人單位需求是他們能否實現良好就業和職業發展的關鍵。此外,在大數據、智能化的背景下,許多會計工作被智能機器人所代替,MPAcc面臨著傳統會計向高級管理會計的轉變,因此MPAcc人才在競聘中想要取得突出優勢,僅靠學歷是不夠的,只有符合社會需求的高層次會計人才才能更好地滿足用人單位需求,推動經濟社會的發展。高校是培養MPAcc人才的基地,為社會輸送符合市場需求的高層次會計人才是其義不容辭的責任。基于此,筆者以近6年廣西高校畢業的MPAcc人才為調查對象,通過“問卷星”發放問卷獲得114份有效問卷(其中國有企業31人,私有企業36人,事業單位47人)。在對上述數據整理和分析的基礎上,筆者還對部分MPAcc人才進行網絡訪談,從用人單位需求角度歸納目前MPAcc人才職業能力培養要求和存在問題,并對問題存在的原因進行分析,提出高校MPAcc人才培養的建議,為MPAcc職業能力提升提供參考。
一、用人單位對MPAcc人才職業能力的需求現狀
隨著“一帶一路”建設的實施和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的日益發展,用人單位對MPAcc人才職業能力的需求也在發生變化。通過對調查數據的整理發現,在專業知識方面,會計知識和政策法規知識是用人單位較重視的,跨文化知識等正逐漸得到重視;在職業技能方面,隨著會計人員由傳統核算型逐漸轉為管理型,MPAcc人才在管理方面的能力更多地受到用人單位重視;在職業價值觀方面,責任心、遵紀守法品質、個人品德、主動性、積極性和細致認真態度等均受到用人單位的關注。
(一)專業知識
專業知識指MPAcc人才從事會計工作必備的基本知識和其他相關知識,包括會計知識、政策法規知識、跨文化知識、外語知識和東盟相關知識。首先,會計知識居于最重要的地位,政策法規知識也不可忽略。表1顯示,用人單位認為會計知識占據最重要地位,占比68.42%。這是由于財會工作的專業性較強,只有具備扎實的會計知識才能勝任崗位。同時,我國正處于轉型發展時期,各項政策法規不斷更新,MPAcc人才具備一定的政策法規知識有助于用人單位的發展,因此,用人單位對政策法規知識的要求僅次于會計知識,占比64.04%。其次,具備跨文化知識、外語知識和東盟知識的MPAcc人才也受到用人單位的青睞。表1顯示,用人單位對MPAcc人才的跨文化知識、外語知識和東盟相關知識有一定的需求,分別占28.07%、16.67%和10.53%。這是因為用人單位需要具備跨文化知識、外語知識和東盟相關知識的會計人才來應對復雜多變的國際環境。
(二)職業技能
職業技能是MPAcc人才從事工作所必須具備的能力,歷來被看作會計人員能力水平的重要指標,包括智力技能、個人技能和人際交往技能三個部分。其中,智力技能包括解決問題能力、應變能力等,個人技能包括執行能力、抗壓能力等,人際交往技能包括溝通能力、人際理解能力等。
1.智力技能
在智力技能方面,首先,用人單位最為重視解決問題能力。如表2所示,解決問題能力占比最高,為74.56%。這是因為MPAcc人才作為復合型高層次人才參與經營活動的決策過程,必須解決企業財務活動中產生的各種問題。其次,財務報表分析能力、應變能力和風險識別與管理能力的重要性僅次于解決問題能力。這三項能力占比較大,均為52.63%。復雜的經濟環境使得財務活動的不確定因素增多,企業要求MPAcc人才能夠預測風險、分析問題,并且能夠及時應對問題。
2.個人技能
在個人技能方面,首先,用人單位最重視執行能力。如表3所示,執行能力占比最高,為67.54%。因為只有具備一定的執行能力,才能完成工作,創造價值。其次,時間管理能力與抗壓能力的重要性日益顯著,分別占比65.79%和63.16%,這是由于財務工作繁多且重復枯燥,這要求財務人員具備較好的抗壓能力和時間管理能力。
3.人際交往技能
在人際交往技能方面,團隊合作和溝通能力占據主要地位。如表4所示,兩項技能分別占比71.05%和70.18%,團隊合作能力和溝通能力逐漸成為MPAcc人才的必備能力。這是因為企業的財務活動不是孤立的內部核算活動,對內需要與各部門溝通與合作,甚至還需應對工作過程中的沖突;對外需要與稅務、銀行等部門進行良好的溝通。其次,人際理解能力的重要性不容小覷。人際理解能力占比68.42%,僅次于溝通能力。MPAcc人才的工作除了面對報表,更多的是要與其他各部門接觸,人際理解能力將會對其工作產生一定影響。
(三)職業價值觀
職業價值觀是MPAcc人才工作所具備的品質和態度,是職業能力的基礎和前提,包括責任心、遵紀守法品質、個人品德、主動性、積極性以及細致認真態度。只有具備良好職業價值觀,才能真正從道德和社會角度履行工作職責,進行職業判斷。
通過調查發現,第一,責任心、遵紀守法品質和個人品德是MPAcc人才最應具備的。如表5所示,在職業價值觀需求中,用人單位認為MPAcc人才的責任心、遵紀守法品質和個人品德最為重要,占比分別為87.70%、86.84%和85.96%。由于財務會計工作常接觸金錢,這就需要MPAcc人才具備良好的責任心、遵紀守法品質和個人品德來不斷地規范自己的行為,以防迷失自我。第二,MPAcc人才對工作的主動性、積極性和細致認真態度僅次于其他方面價值觀,分別占比78.07%和71.93%。一方面,積極主動的工作態度既可以加速個人成長,又可以促進企業健康發展;另一方面,MPAcc人才在工作中多涉及金錢,用人單位要求其工作要細致認真,不允許出錯。
二、用人單位需求視角下高校MPAcc人才職業能力培養問題
高校MPAcc人才培養的最根本目的是滿足社會需求,因此檢驗高校MPAcc人才職業能力培養質量的關鍵在于高校培養的MPAcc人才職業能力是否與社會用人單位現實需求相匹配。筆者對問卷開放性問題“從用人單位需求角度您認為現在廣西高校在會計碩士生職業能力培養方面普遍存在什么問題”的回答,進行了如表6所示的歸納,得出目前高校MPAcc人才培養與社會需求對接存在以下問題。
(一)實踐環節不完善
在調查中,有57%的被調查者認為高校MPAcc人才職業能力培養的實踐環節不完善。MPAcc作為國家培養復合型、應用型高端會計人才的學位教育項目,其設立的目的是為國家輸出高端應用型會計人才。實踐環節應當是提高MPAcc人才職業能力的重要途徑,但目前高校的實踐課程未能達到目的。一方面高校的實踐課程內容老舊,另一方面高校缺乏完善的實踐基地。高校的實踐基地多數是由企業或事務所提供,學校與企業之間的相關合作有限,這可能會導致學生難以得到真正的實踐鍛煉,難以提高職業能力。
(二)課程設置不全面
調查問卷中有22%的用人單位認為高校課程設置不全面,對學生綜合職業能力培養不足。一方面,大多數MPAcc培養高校的課程設置基本還是以傳統會計為主,缺乏大數據背景下的學科交叉和新型學科的支持,或者即使有相關的課程,但由于授課時長的不足,授課內容較為淺顯,也難以提高學生對云計算、大數據等新興技術的了解程度,導致學生除基本的核算技能以外,其他職業能力得不到培養。另一方面,高校MPAcc培養課程中未強調職業價值觀的重要性。有部分被調查者在問卷中提出當前高校未能強調職業價值觀的重要性,并且通過查看某些高校的MPAcc課程表可以發現,其課程側重的是專業知識的教學,許多涉及職業價值觀的內容尚未深入介紹,這也導致了學生對職業價值觀的不重視。
(三)培養目標模糊
在調查中,有9%的用人單位認為高校的MPAcc人才培養目標模糊。培養目標是MPAcc人才培養中的核心問題。全國會計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指導委員會要求MPAcc人才應當是具備良好的職業道德和法紀觀念,同時具有很強的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高層次、高素質、應用型會計專門人才。因此,MPAcc人才的職業能力應當作為培養的重點。但部分高校將MPAcc人才的培養與學術型碩士的培養混為一談,沒有突出職業能力培養的重要性。
(四)師資隊伍建設不完善
調查數據表明,有6%的用人單位認為高校MPAcc師資隊伍建設不完善。一方面,部分高校教師缺乏實踐經驗,以理論知識為主授課,無法有效地提高學生職業能力。另一方面,高校的導師制度不完善。目前,多數高校采用“校外導師+校內導師”的模式,但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部分高校對學生的指導均由校內導師進行,校外導師僅提供實習單位,不參與培養的過程。
三、高校MPAcc人才職業能力培養存在問題的原因
通過對調查中發現的人才培養問題進行分析,筆者結合訪談結果認為導致問題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一)高校對MPAcc人才職業能力的社會需求情況了解不足
高校對MPAcc人才職業能力的培養能否滿足社會的需求,很大程度上取決于高校對社會的MPAcc人才職業能力需求的了解程度。近年來,隨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的發展,社會需要的MPAcc人才是高層次復合型人才,這要求其既精通核算技能,又具備分析、解決問題等能力,但很多高校對社會需求情況了解不足,導致培養的MPAcc人才無法滿足市場需求。
(二)高校的MPAcc人才職業能力培養相對滯后
我國的MPAcc教育在2003年底設立,直到現在,MPAcc教育僅經歷了17年,較國外MPAcc的幾十年發展歷史相對滯后。這種相對滯后主要表現在重知識灌輸輕職業技能和道德建設,已經落后于目前社會發展的需要?,F階段,各MPAcc培養院校對于如何更好地、更有效地培養MPAcc人才的職業能力,仍處于邊研究、邊培養、邊優化的摸索階段,尚未形成完善的培養體系。
(三)高校過于依賴過去的碩士職業能力培養經驗
部分高校在培養MPAcc人才時仍依賴過去的經驗,不予創新。部分高校在對MPAcc人才進行培養時過于依賴過去的學術型碩士的培養經驗,導致MPAcc人才培養目標的制訂與學術型會計學碩士趨同,沒有考慮到國家設立MPAcc教育的目的是培養實踐型、應用型高級會計人才,沒有重視MPAcc人才的職業能力教育。
四、基于用人單位需求的高校MPAcc人才職業能力培養策略
具備高水平職業能力的MPAcc人才是社會需要的高層次復合型人才,因此高校須結合上述問題及其原因分析進行MPAcc人才的職業能力培養,以適應新時代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具體策略如下。
(一)以用人單位需求為導向制訂和實施MPAcc人才培養目標
培養目標是影響培養質量的重要因素,對課程設置、教學方法等教學工作起引導作用,直接影響其培養的MPAcc人才職業能力。我國設置MPAcc的初衷是為社會輸出更高端的高層次、應用型、復合型會計碩士專業高端人才。因此,高校不應將學術型會計碩士和專業型會計碩士的培養目標混為一談,而應當以用人單位需求為導向制訂MPAcc人才培養目標。高校首先應定期進行廣泛的社會調查,明確專業特點及發展趨勢和用人單位對MPAcc人才職業能力的需求情況。根據問卷的結果,當前用人單位要求MPAcc人才既有豐富的專業知識,又具備實際工作能力。對此,高校應當以培養掌握專業知識和技能,具有較強的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復合型高層次人才為培養目標,并在此培養目標的基礎上進行課程設置、教學等,如在課程設置上偏重實踐性,在教學上也要注重理論性和實踐性相結合。
(二)圍繞用人單位需求優化MPAcc課程體系
為更好地培養滿足市場需求的MPAcc高端會計人才,高校應當圍繞用人單位的需求進行MPAcc課程體系優化,筆者認為需要關注以下方面:一是針對大數據、網絡社會發展帶來的課程設置的需求變革,高校應當設置大數據、云會計、數據分析軟件運用等課程,幫助MPAcc人才緊跟時代發展的步伐,掌握信息化技術;二是針對會計行業轉型帶來的沖擊,如財務會計向管理會計的轉型,高校進行MPAcc課程設置時應當側重管理會計方向,如新增財務決策、管理溝通、預算策劃、統計分析等課程,培養MPAcc人才的管理會計能力;三是針對國家、地方政府戰略調整帶來的一些課程變革需求,如東盟重要性日益凸顯,高校應在MPAcc課程中增加外語、東盟相關課程,幫助MPAcc人才更好地應對國際環境。
(三)建立校企合作實踐基地并完善相關合作
實踐環節對MPAcc人才的職業能力教育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高校可以選擇一些在地區甚至在全國范圍內比較有影響力的會計師事務所、大型企業集團等作為實習基地,將產學研相結合,發揮實踐環節的作用。首先,與合作企業進行溝通,將企業的需求與教學計劃相結合,同時還要求參與實踐的學生簽訂保密協議,以防企業的信息泄露,提高企業培養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其次,委托企業加大培養力度,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培養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將企業的實踐優勢和高校的理論優勢相結合,提高學生解決實踐問題能力、溝通能力等。最后,建立實習反饋機制,高??梢愿鶕答伒那闆r評價實習的質量,并制訂進一步的優化措施。
(四)以用人單位需求為導向加強教師隊伍建設
師資水平對MPAcc人才教育水平的高低起著關鍵作用,只有加強師資隊伍的建設,才能保障MPAcc人才職業能力的提高。問卷結果表明,用人單位更注重的是MPAcc人才的實用性,因此高校應當注重教師的實踐性。首先,高校應當引入既具備專業理論知識又具備較強的實踐經驗的教師,且入職后,高??梢怨膭罱處煹狡笫聵I單位掛職鍛煉,以豐富實踐經驗。其次,完善雙導師制度,要求校外導師參加教學工作。高??梢砸笮M鈱熞宰陨頌榘咐M行授課,講述實踐中會出現的狀況及處理辦法,充分發揮校外導師的作用。此外,學校還可以聘請具備豐富實踐經驗的高級會計師到學校講學交流,加強對現有教師的實踐培訓。
(五)通過深化“課程思政”改革培養MPAcc人才正確的職業價值觀
會計經常與金錢打交道,具備正確的職業價值觀是做好會計工作的基礎。從問卷結果來看,用人單位對MPAcc人才的職業價值觀要求較高,但仍有許多被調查者認為當前高校對MPAcc人才的職業價值觀教育并未十分重視。因此,高校應當在會計專業知識、能力教育的基礎上,強調職業價值觀的重要性,并在課程教育教學中增加思政元素,提高MPAcc人才的思想覺悟,幫助其塑造良好的職業價值觀,并將職業價值觀教育貫穿MPAcc教育教學的全過程。
綜上所述,本文以廣西三類用人單位的MPAcc人才職業能力需求調查數據為基礎,通過分析發現:有責任心且遵紀守法、擁有扎實的會計知識和管理相關知識、專業技能強、解決問題能力強且善溝通的復合型高層次會計人才備受用人單位的青睞,而目前高校還存在教學與實際脫離、課程設置不全面等問題,制約著MPAcc人才職業能力與社會用人單位需求的良性對接,建議高校今后以用人單位需求為導向制訂MPAcc培養目標、完善課程設置、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完善校企合作實踐基地相關合作、加強“課程思政”改革,進一步提升MPAcc人才的職業能力。
【參考文獻】
[1]謝詩蕾.探索信息化時代會計人才培養的轉型之路[J].財會月刊,2020(1).
[2]林秋燕.新時代背景下財務人員培養方向思考[J].現代職業教育,2019(35).
[3]孟根呼.基于職業能力培養的高校會計實踐探討[J].財富生活,2019(20).
[4]彭春柳.會計專業學生職業能力培養探討[J].知識經濟,2019(1).
[5]程媛媛.基于市場需求的職業會計師勝任能力研究[J].當代經濟,2017(18).
注:2019年度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一般項目“‘雙一流建設背景下西部地方高校學術競爭力提升策略研究—基于新結構經濟學視角”(19YJA880010);2017年度廣西研究生教育創新計劃項目“廣西會計碩士職業能力需求及其培養路徑”(JGY2017125);2020年度廣西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雙高視閾下高職與應用型本科銜接貫通模式的研究與實踐”(GXGZJG2020B021)
【作者簡介】郭裕湘(1975— ),女,湖南株洲人,博士,廣西財經學院會計與審計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研究方向為財務會計教育;農映恬(1995— ),女,廣西南寧人,廣西財經學院會計與審計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會計學;馬 寧(1986— ),女,湖南邵陽人,碩士,廣西財經學院會計與審計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為財務會計教育;周 燕(1976— ),女,湖北松滋人,博士研究生,桂林醫學院經濟師,研究方向為人力資源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