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霞
【摘要】2020年秋季開始,清遠市陽山縣教師發展中心推行小學數學課堂“三段訓練”實施方案。方案要求以練為抓手,通過實施課堂教學的“三段訓練”,切實提高小學數學的課堂教學效率。“三段訓練”有利于調動學生積極性,強化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培養學生數學素養。
【關鍵詞】三段訓練;數學課堂;數學素養
課堂練習,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課堂練習,是學生學習過程中不可或缺的環節,它促進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技能的形成、智力的發展、創新潛能的挖掘。課堂練習也是教師的“好幫手”。通過它,我們可以很好地了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清遠市陽山縣教師發展中心推行的小學數學課堂“三段訓練”實施方案要求數學課堂中以“練”為抓手,是指在一節課中課始3分鐘練習,課中精講精煉、講練結合以及課尾約8分鐘小測。方案讓我們明確了課堂練習在課堂教學中“何時練”的問題。“如何練”才是提高課堂效率、提高學生運算能力的關鍵所在。巧用“三段訓練”,可培養學生的數學素養。
一、游戲式“三段訓練”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小學生天生愛玩,以游戲的方式牽引學生融入數學課堂,讓課堂更加生動活潑,課堂教學更加高效。
小學一年級上冊第八單元《認識鐘表》教學中,課前三分鐘運用猜鐘表謎語游戲,出示謎面:天天不休息,一走十二里,有人來找我,看看我臉皮(打一日常用品),引入新課,學生積極性高,勝負欲被激發,學生們都爭著來認識我們的新朋友“鐘表”。課堂中通過“鐘表兒歌手勢舞”的游戲,學生在唱唱、跳跳的過程中學習新知,達到了本節課的教學目標。首先,學生通過觀察小明的一天,認識時針和分針,掌握了整時和半時的辨別方法。然后和學生們一起學習鐘表的兒歌,小組合作給兒歌編手勢舞,再選一或兩個表演好的上臺展示。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學會了合作。同時,學生在愉快的游戲環節中記住了鐘表時針、分針的特點,以及整時和半時的認識。課尾,筆者用“鯊魚鯊魚幾點了”的游戲,把課堂氣氛帶到高潮。學生在游戲中通過認識教師所出示的鐘表時刻,采取一定的行為動作。小學一年級學生好動,專注力有限,通過游戲,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學生全身心投入在數學課堂中,既能達成課堂知識學習目標,同時也培養了小組合作、口語表達的能力。
二、計算式“三段訓練”提高學生運算能力
數的計算是數學如影隨形的“好伙伴”,我們的生活中處處都有數的計算。數的計算是小學數學教學的基本內容,也是每個學生應具備的數學素養。提高學生的運算能力是小學數學教學的重要目標之一。一年級上冊的口算,到一年級下冊的加減法豎式筆算,再到二年級及往后的混合運算,處處都是數的計算。從一張試卷簡單的分析,滿分100分的,純計算占比40%,還不包括填空、解決問題等考察綜合能力的題型。
(一)口算式“三段訓練”
數的計算是提高學生口算能力的基礎。在小學一年級下冊第一課《買鉛筆》20以內減法教學時,介于學生們寒假剛回歸學校,筆者這樣安排本節課:正式上課前,出示10以內的加減法口算題目,學生接龍回答,鞏固上冊所學內容。課中,筆者布置幾道“十幾減九”的退位減法口算題,讓學生寫在練習本上并口算。學生在動手練習的過程中,掌握“十幾減九”的退位減法運算法則。課尾,筆者讓學生結合生活實際,講一個故事,其他學生列式計算,鞏固“十幾減九”的退位減法知識,提高學生20以內的口算運算能力,提升學生理解題意的能力。同時也讓學生明白數學源自于生活,并應用于生活。
(二)筆算式“三段訓練”
掌握筆算方法對提高運算能力有著突破性作用。在小學一年級下冊第六單元《閱覽室》兩位數減一位數退位減法的豎式計算教學時,學生在前面學過兩位數的不退位減法,在這節課中,課始三分鐘筆者讓學生進行兩位數的不退位減法豎式計算的練習:
豎式計算
68-5=? ? ? ? ? ? ? ? ? ? ?92-50=
然后,展示個別學生做得好的練習,和個別學生數位沒對齊的練習,通過曬一曬、評一評的方式,讓學生發現問題、指出問題、改正問題,回顧列豎式計算的要訣。課中,我們學習了兩位數減一位數的退位減法,出示三道豎式計算題目:
豎式計算:
60-9=? ? ? ? ? 70-2=? ? ? ? ? 30-16=
其中,兩道兩位數減一位數的退位減法題目,讓學生在練習本上列豎式計算。這樣,剛剛課堂上所學的知識得到很好的鞏固;一道兩位數減兩位數的退位減法,拋磚引玉,自然地銜接到我們后半節課的內容。學生帶著問題進入后半節課。這有效培養了學生的類推能力,有效地提升了課堂效率。課中練習采用當堂面批,采用“小老師”的方式來進行練習指導。教師先批改一些做得快的學生的練習,如果他全部正確,他就是“小老師”,和教師一樣可以批改之后完成的同學的練習;如果學生有錯誤,但經過教師引導,他及時糾正,然后也可以成為“小老師”。這樣,我們可以快速達到“一對一”的指導效果。最后,教師再展示優秀練習作品,引導學生向優秀同學學習。小學低年級學生好表現自己。每到這個環節,學生們的練習總能做得又快又好。課尾,出示四道兩位數退位減法豎式計算題:
豎式計算:
90-1=? ? ? ? ? ? ? ?32-8=
28-19=? ? ? ? ? ? ?95-45=
教師可先讓學生在練習本上列豎式計算,然后把他們分組,讓他們在小組內進行批改、指導合作,讓先進生帶動后進生。通過小組內批改、互相討論、指導,學生鞏固了兩位數退位減法的運算知識,更加清晰兩位數退位減法算理,從而提高了學生100以內的筆算運算能力。
三、開放式“三段訓練”挖掘學生創新能力
數學家周海中曾說:“沒有思想自由,就不可能有學術創新。”無論是學術進步、科技發展都離不開創新。從小學開始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在學生心中種下創新的種子。在教學中,筆者進行開放式“三段訓練”,挖掘學生的創新潛能。如,在小學一年級下冊《動手做(二)》七巧板內容教學中,由于學生還不認識七巧板,新課前,筆者布置了以下動手作業:
用兩個相同的三角形拼一拼,你拼出了什么形狀?
有學生說拼出了一個正方形,有學生拼出了一個大三角形,也有學生說拼出了一個沙漏。這是一個開放性的題目,學生在動手的過程中學會了思考和創造,為接下來認識七巧板作鋪墊。
課中,學生對七巧板中7個圖形有一定的了解,但他們不知道七巧板的絕妙之處。對此,筆者讓學生用七巧板拼正方形,有幾種拼法?
生:七巧板中7個圖形拼起來就是個正方形。
師:很棒,這個同學的拼法簡單明了,你還有其它拼法嗎?
生:老師,我用七巧板中1號和2號圖形,也就是兩個一樣大的三角形,拼出了一個正方形。
生:既然1號和2號能拼,那4號和6號也能拼出正方形,都是兩個一樣大的三角形。
師:剛剛這個同學說得好,從中我們可以得出什么結論?
生:兩個一樣大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個正方形。
師:真棒,那你還有其它拼法嗎?再動手試試。
生:我用1號、4號、6號三個圖形也拼出了正方形。
生:我用1號、3號、4號、6號四個圖形也拼出了正方形。
……
在全班學生的積極探究中,學生明白了七巧板的神奇之處,懂得生活中的很多圖形可以組合成一個新的圖形,一個圖形也可以分割出各種圖形。在動手操作的探究實踐中,學生體會了數學幾何之美。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抽象思維,挖掘了學生創新的潛能。
在課堂結尾的幾分鐘,筆者帶領學生們一起欣賞用七巧板拼出的圖形,用七巧板中的幾個圖形拼出了花朵和樹。
筆者鼓勵學生分組合作,動手拼出自己最喜歡的圖形,以下是學生創作作品。
在這個課尾練習中,學生的想象力得到了充分的發展。學生在快樂中認識、了解了七巧板,掌握了幾種平面圖形的特點,還利用已經學過的圖形創造出獨具個性的新圖形。這一過程發展了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培養了學生的交往能力、合作意識和創新意識。
《動手做(二)》認識七巧板這節課中,筆者在課前、課中、課后都采用了開放式的練習方式,學生學習熱情高,課堂教學效率有顯著提升。學生的想象力、創造力得到了提升。
通往數學“神殿”的道路有千萬條,但練習始終是第一條,缺失練習的課堂就是理論缺少了實踐,是紙上談兵,難以形成能力。作為教師,把“三段訓練”落實在我們每一節課中,創造更多、更好的練習方式,把課堂的主動權給到學生,讓學生多探究、多動手、多實踐,在長期的訓練中培養學生的數學素養。
參考文獻:
[1]朱金紅.淺談計算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地位[J].綜合論壇,2014(6).
責任編輯? 陳小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