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思怡
摘要: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我們特別重視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教會學生學習數學,這是我們開展數學課堂教學的重要目標。文章從創設生活化的情境、提出數學問題、引導學生親自動手操作等視角展開分析和探討,提出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策略。
關鍵詞:小學數學;新課改;自主學習能力;策略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新一輪的小學數學課程改革,要求我們教會學生學會學習,不斷提高他們自主學習的能力。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我們嘗試創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喚醒學生的情感,促使他們積極主動地進行自主探究;提出數學化的問題,引導學生不斷思考,在自主探究中掌握知識;組織和開展動手操作的數學活動,讓學生“在做中學”,不斷提高他們自主探究的能力。對此本文將結合教學實踐展開分析和探討,為教育同仁開展相關研究與教學實踐提供有價值的參考。
一、創設生活情境,引導學生自主探究
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是學生本位教學理念的重要體現。數學課堂以學生為本位就應該從學生的數學經驗出發開展數學教學,激發學生參與數學課堂教學活動的興趣,這是他們進行自主探究性學習的重要前提。因此在數學課堂上,我們一定要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設計生活化的數學教學情境,為學生自主探究鋪平道路。
例如,在教授“三角形的認識”的相關知識時,我們不能通過灌輸的方式,直接告訴學生三角形的含義和特征。因為這樣的教學方式仍然是圍繞教師的“教”快速達成教學目標而已,卻忽視了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不利于學生積極主動地進行數學知識體系的建構,所以我們嘗試創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引導學生自主思考和探究。如我們可以為學生以圖片的形式創設生活化的情景,圖片中既有三角形的紅領巾,又有放學途中領隊手中的三角形隊旗,還有學生經常使用的三角板。我們還鼓勵學生到講臺上直接操作白板,用電子筆在白板上呈現的課桌圖片中畫一道斜線使課桌表面變成兩個三角形的形狀。由于我們創設的數學情境,提供的圖片內容,大多來源于學生的生活實際,使學生很容易調動已有的知識經驗,這樣可以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和參與的熱情,對于增強他們自主學習的意識,拓寬他們自主學習的路徑都具有重要意義。
二、提出數學問題,引導學生自主探究
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我們常常以問題串的形式,引導學生不斷思考。當然,在課堂上,我們提出數學問題也有利于學生把精力全部集中到課堂上來,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和效果。在問題任務的驅動下,學生一步步進行自主探究,可以快速完成學習任務,同時在一步步的探究中,他們也會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從而提高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
例如,在教授“乘法的結合律”的相關內容時,我們可以通過問題的設計引領學生去探索并發現乘法結合律。我們可以設計以下問題情境:(12×2)×6和12×(2×6),(13×38)×7和13×(7×38)。在計算這兩組得數時,我會把全班學生分成兩組。在競爭的氛圍中,學生會快速得出計算結果。那么我們就可以接著提出以下問題引發學生思考:同學們,通過兩組數據的對比,你們能不能發現其中存在的規律呢?這樣的教學設計是在教師的提問中,一步步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索,了解和發現乘法的結合律,而不是通過教師直接告訴的方式,從而鍛煉了學生的思維,實現了深度學習,提高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三、親自動手操作,引導學生自主探究
在課堂教學中,為了引導學生自主探究,我們會給學生提供學具,讓他們親自動手操作,這樣既可以滿足他們好動的需求,同時也能夠使他們“在做中學”,提高他們自主探究的能力。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我們讓學生親自動手操作,要給他們足夠的自主探究時間,以便于他們通過探索發現數學問題,掌握數學知識。
例如,在教授“梯形的面積”的相關內容時,我們沒有直接告訴學生梯形面積的公式,而是給他們提供了多種幾何圖形引導他們動手拼一拼梯形,讓他們在動手操作中發現各個圖形與梯形之間的關系,嘗試著去推導出求梯形面積的公式。在這個過程中,學生開心地玩拼圖游戲,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他們會主動地觀察,認真地思考,使他們在自主探究中感受“轉化”思想,經歷數學知識形成的過程,得出數學結論,這將進一步深化他們對知識的理解,加深他們的印象,同時也能夠增加他們的成就感。所以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我們一定要認真研究教學內容,挖掘那些有利于學生動手操作的課程內容,然后給學生提供相應的操作材料,讓他們有充足的時間進行自主探究,從而培養他們自主學習的意識,提高他們自主探究的能力。
在新一輪的數學課程改革背景下,我們要重視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對此必須轉變課堂教學方式,在教學實踐中,我們通過創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提出數學問題,給學生提供動手操作的機會,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有效促進了教學方式的變革,提高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參考文獻
[1]張麗.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引導學生自主學習[J].中國教師,2020(S2):176.
[2]楊振華.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J].數學大世界(下旬),2020(1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