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笑男
摘要:教師在開展化學教學時,可以融入生活化問題,這樣在培養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的過程中更有效率,使得學生的化學思維更加科學,與此同時也促使學生能夠將化學知識進行實際應用,充分彰顯化學與生活的關聯?;瘜W知識需要學生潛心鉆研,才能了解其真正的價值,也能避免學生將學習化學視為學習任務,而用應付的態度對待學習,所以教師應善于將化學知識滲透進生活里,既可以烘托課堂氛圍,還可以提高學生學以致用能力,讓他們透過化學現象窺見化學價值與本質。
關鍵詞:初中化學;核心素養;生活化問題
每個學科都具有核心素養,這就意味著教師在教授理論知識的同時也要培養學生核心素養,使得他們獲得最大的學習收獲。針對化學課程而言,也具有學科核心素養,化學教師要引導學生將所學知識進行實用,對于學生而言,初中階段是形成化學核心素養的重要時期,所以在教學中,教師一定要注重培養學生核心素養,這一點也是為了適應新課改的潮流。對此,本文圍繞生活化問題教學策略對于培養學生化學學科核心素養的重要性進行探討。
一、打破傳統教學弊端
化學是一門實踐性較強的課程,教師可以將生活問題帶進教學中,使得學生將自身的生活經驗和所學的化學知識建立聯系。此外,化學知識比較抽象,學生很難自己一個人消化所有的知識,對此教師可以劃分學習小組,設計交流討論環節,使得學生通過共同探討,將化學知識進行內化,這樣對于培養學生化學核心素養而言有積極的促進作用。除此之外,融入生活化問題進行教學,使得傳統教學弊端得到改進,這是因為在傳統化學教學中,學生整堂課都在被動聽講,對于知識的理解完全停留在腦海中,沒有進行實踐,也沒有建立生活關聯性。除此之外,很多學生認為學習化學只是為了應付考試,只是考試的項目之一,這種學習理念存在很大弊端,難以讓學生正視化學科目,也很難了解化學知識的實際作用。所以教師要讓學生掌握學習主動權,為學生組織豐富的探究活動,讓學生意識到學習化學知識,目的在于解決生活問題,讓學生能夠正確了解化學知識的作用。比如在講解《開啟化學之門》時,學生還沒有很透徹地理解化學知識,為了合理引出化學教學,教師可以將生活現象帶到課堂,舉一些生活常例,如此一來,課堂教學便充滿生活元素,會讓學生的學習更加主動積極,也就有助于提高他們的學習效率。與此同時,也讓學生對化學產生了親切感,讓他們不再將化學當作一門枯燥的課程,也不再將其當作學習負擔。
二、營造輕松愉快的學習環境
對于很多學生而言,在學習理科課程時,普遍表現出抵觸心理,這是因為一些概念難以理解,要想改變這種教學局面,教師可以創設問題情境,在問題中融入學生的實際生活,使他們更好地理解題意,更好地理解概念,拉近學生與知識的距離,才能讓學生真正意識到知識的實用性,此外,創設問題情境還使得學生探究熱情充分被激發出來,為了進一步提高學生理解效率,教師可引入事實依據,進一步幫助學生將生活與化學知識建立關聯,如此一來,學生的感受就會更加真切,就會從對書本的理解轉變成對知識的內化。如此一來,學生對于新知識會更加快速的內化,能夠形成長久的記憶力,此外,針對化學教學而言,很多學生難以理解抽象的概念,這時教師可設計與教材內容相關的問題,使得學生可以受到啟發,能夠將思想運用到理解知識、運用知識的層面來,使得學生能夠獲得理解化學概念的支持與依據。所以教師在講解知識過程中,要引入生活化問題。比如教師在講解“物質構成的奧妙”相關內容時,教師可以將生活物質引入課堂中,讓學生分析水的組成部分,這時,學生會展開積極的思考,對知識進行深入的探究,所以對于培養學生創新能力而言,有著輔助作用。教師也可以憑借真實環境,使得學生身臨其境的感悟知識,也能夠使題目充分融入生活中,這需要教師設計具有趣味性和挑戰性的習題,所以要多花一些精力,使得習題能夠讓學生獲得真正的鍛煉。
三、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化學知識非常抽象,如果學生沒有對化學建立興趣,遇到一些比較復雜的知識點時就會失去探究動力,因此教師要培養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這樣會使得學生學習未來的化學課程時依然有充足的動力,依然保有孜孜不倦的學習精神,所以教師要在教學中更多的引入生活化元素,使得學生透過生活看到化學的本質,使得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更加積極主動。除此之外,生活化元素有助于讓學生了解化學物質的變化,教師通過組織探究活動,能夠讓學生獲得理解化學知識的成就感,這些精神因素都有助于學生攻克化學難關,也就能為教師提高教學效果創造便利的條件。比如教師講解“物質的溶解性”相關內容時,教師可以融入生活化素材,使得學生對物質在水中的溶解性有充分的了解,這樣才能完成教學目標,對此教師可以帶入一些常見生活物品,比如食鹽、白砂糖等,除了這些固體外,也要帶入豆漿、酒精等液體,這些素材可以組成豐富的實踐活動,能讓學生在直觀了解過程中對知識有更深入的理解。
四、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生活中有很多問題都可以運用化學知識加以解決,這一點正是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的表現之一,所以教師要讓學生將知識和生活建立關聯,使得他們遇到生活問題能夠有效借助化學知識進行解決,這才能體現化學教學的最終目的,在上述內容中提及學習化學需要建立在興趣的基礎上,所以教師要重視這一點,在此基礎上還要讓學生對生活中的化學物品有更多的了解,通過系統地學習,學生回歸生活后會發現很多化學知識,比如食品、化妝品和藥品等等,所以學習化學史的學生看待世界的角度有所改變,能夠讓他們的學習思維突破局限性。
結語
在教學中,教師一定要注重培養學生核心素養,這一點也是為了適應新課改的潮流?;瘜W知識需要學生潛心鉆研,才能了解其真正的價值,避免學生將學習化學視為學習任務,而用應付的態度對待學習,所以教師應善于將化學知識滲透進生活里,既可以烘托課堂氛圍,還可以提高學生學以致用能力,讓他們透過化學現象窺見化學價值與本質。
參考文獻:
[1]霍本斌.高中化學實驗創新的實踐與思考[J].教學與管理,2017(1):5253
[2]陳國華.初中科學教學生活化的實踐與探索[J].學周刊,2015(02):2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