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書雯
摘要:隨著我國教育理念的不斷完善,教育部門在培養學生文化水平的同時,對學生的道德與法治的觀念建立提出了新的要求,希望通過教育實現學生的高道德標準以及掌握正確的法治觀念。但是道德與法治內容并不是簡單能夠理解的,需要進行滲透和深入灌輸,所以需要結合易于小學生學習和理解的教學方式,以此在道德與法治的課堂教學中融入情境體驗式的教學方式,其目的就是為了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和對知識點深入的理解。
關鍵詞:情境體驗教學;小學教育;道德與法治;應用與策略
引言:
隨著我國公民素質和自我修養的不斷提高,加大道德與法治意識的步伐也在不斷的跟進。而道德與法治思想的建立需要從孩子開始,因此,教育部門、學校以及家庭都非常注重培養學生這方面的知識體系建立,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自然而然成為基礎教育中的重要課程。但是由于小學生對道德與法治內容沒有甄別的能力,以此融入情境體驗教學模式,以學生們熟悉的場景和事件作為情境建立的主要方向,使學生們更樂于學習課程內容。本文從道德與法治的作用以及情景模式融入的方法進行探討,研究更利于學生接受和理解的教學方案。
一、情境體驗式教學在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中的作用
(一)鍛煉思維能力的同時加強教學內容理解深度
情境體驗過程需要結合問題思考、想象情境發展趨勢以及綜合情境主題。因此學生在情境體驗中需要全面動用大腦,一邊需要解決掉老師設置的問題,一邊需要在情境中融入自己的想法,當然,情境體驗的過程也是創造故事情節的過程,也是創新觀點的過程。以此,對大腦的想象力、創造力和思維能力等多方面進行了鍛煉,因而使學生對相關的道德與法治內容理解得更加深刻。
(二)提升語言表達能力的同時豐富學生對課程的觀點
情境體驗過程中主要運用學生的口語表達和肢體語言的表達,在表達過程中就是鍛煉口語表達能力的最佳時期,通過表達和思考同時進行的方式會使學生產生更多的想法和異于別人的觀點,從而增加師生關于課程內容的探討方向,在探討中不斷地學習與進步。
(三)提升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增強學生對于課程的關注度
情境體驗式教學方式作為異于傳統教學形式的創新型教學方法更能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小學階段的學生思想正處于快速發育階段,時刻保持好奇心是這個年齡段孩子的一大特色,他們總是能夠保持著足夠的熱情,因此,利用情境體驗式教學方式使學生置身于教學內容當中,使他們成為知識體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因而使他們感受到自身的價值,以此將道德和法治學習內容刻畫在腦海中。
二、情境體驗式教學在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中的使用策略
(一)加強情境體驗教學力度,營造情境氛圍
根據小學生的狀態不難判斷,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角更能增強學習的效率,因此,在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過程中加強情境體驗式教學力度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例如,在部編版小學五年級上冊道德與法治教材“學會溝通交流”的單元學習中,主要學習內容是如何在觀點不一致時進行有效的溝通。每個人的立場不同看待事物的角度自然不同,產生分歧也很正常,而溝通和交流的作用就是為了解決問題,一味地接受和簡單的拒絕都不利于事件的解決。教師可以根據這一課題進行情境設置,讓學生參與到其中并且發表自己的看法。比如,老師可以以運動會服裝的穿著方式讓學生進行情境體驗,探討運動會是該統一著裝還是標新立異展示個性。在過程中需要表明自己的觀點以及其原因,并在結尾說明這個過程中的溝通和交流的方式是否正確,是否實現了有效的溝通。通過學生們的情境演示老師再進行講解,說明溝通和交流的最佳方法首先是要清晰地表達出自己的觀點,然后傾聽別人的意見,以真誠坦率的態度面對對方,以此得出最佳的問題解決方式。通過上述加強情境體驗的力度,營造恰當的情境氛圍,為更好的道德與法治學習打下基礎。
(二)通過角色扮演的方式引導學生感受道德法治精神
角色扮演最大的亮點就是完全以學生作為課堂主體,學生在道德與法治的課堂上可以盡情地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同時融入實際操作等方式,老師可以快速地尋找出學生的道德法治弱處,以此進行及時的引導和指正。例如在部編版小學五年級上冊道德與法治課程“主動拒絕煙酒與毒品”單元的學習過程中,教師可以設置小學生如何避免接觸煙酒與毒品的情境,比如有人像小學生提供煙酒或者毒品時,學生應該怎樣回應和逃脫,以免自己造成傷害。一般來說,大部分的學生都會選擇直接拒絕的方式,但不排除個別學生在好奇心的驅使下想進行嘗試的想法,通過情境體驗教師可以抓住問題及時進行教育和解決,將不良思想及時遏制住,以此實現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教育意義。
(三)融入生活情境,使教育更加深刻
現實教育對于小學生來說更有實際意義,更貼近生活,也就更真實,將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情境體驗教學結合實際生活,會使教育的意義更加深刻。例如在部編版小學五年級上冊道德與法治教材中“一方水土,一方生活”模塊的學習中,主要講述了我國不同的地區、不同的風土人情、以及不同的生活畫面。教師可以設置情境體驗題目,比如,大家都談談自己的家鄉是怎樣的形象、怎樣的生活方式、有什么樣的特點、以及自己對于家鄉的看法。通過和實際生活的連接,探討祖國的大好河山,以此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的思想。學生們會以此進行情境融入,對家鄉和祖國未來進行想象,以描繪想象中的畫面進行交流和探討,以此暢享祖國的美好未來。
結束語
總而言之,小學階段的道德與法治課程的學習,為學生們未來的學習和生活規劃出行為范圍,道德和法治意識應貫穿于學生的今天與未來,何事可為、何事該為、何事不可為都應在心中有一定的衡量標準,它是學生未來立足于社會的根基。而情境體驗式教學模式的融入,加強了學生對道德和法治觀念的建立,為未來道德法制課程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蔡穎.情境體驗式教學在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中的應用探究[J].學苑教育,2021(25):49-50.
[2]陳小婷.情境體驗式教學在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中的應用[J].文理導航(上旬),2021(09):75-76.
[3]孫秀霞.情境體驗式教學在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中的應用研究[J].新課程,2021(2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