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妮
摘 要:伴隨課程改革深入推進,各學科教學模式不斷完善發展,小學數學教學活動圍繞培養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教學目標展開,教學實效性顯著提升。邏輯思維能力作為重要的思維品質,屬于小學數學核心素養范疇,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有意識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利于提高小學生的學習能力。下文具體結合小學數學教學案例,分析邏輯思維養成的幾點措施,希望觀點可供參考。
關鍵詞:小學數學;邏輯思維能力;培養策略
引 言:
數學學習中要求學習者具備邏輯思維能力,這是學生理解抽象數學知識的前提和基礎,也是學生學習數學思想方法的鋪墊。傳統小學數學教學活動中,我們更加關注知識教學成效,對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養成效果關注度不足,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發展。新課程背景下,學科教學要從“關注知識”轉向“關注學生”,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是關鍵目標,要求學科教師積極推進該目標落實。
1.基于主體參與式理念,給學生充足的自學空間
教學活動是由師生共同參與的,但學生始終是教學主體,教學者對自身身份的精準定位以及對學生主體性的清晰認知,是落實教學目標的基礎。小學生在本學段有其成長和發展的特定規律,比如他們容易被直觀事物吸引,動手能力強,但是注意力難以長時集中等[1]。基于此,在數學教學中訓練小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過程中,要求學科教師能夠給學生提供充足的自主探究和獨立思考的空間,不要剝奪學生探索學習的時間,賦予數學課堂趣味性,激活學生的學習動力。例如,教學《三角形》時,教師可以給學生準備一些多彩的圖片,含有三角形、四邊形、多邊形等,引導學生認真觀察并分類,因圖片為學生感興趣的事物,便可以積極轉動自己的大腦,對圖形進行分類.然后教師向學生提問:圖形可以怎樣分類?學生可能會回答:圖形的形狀分類,或者顏色分類。接下來,教師依據學生的思路引導學生驗證自己的分類正確與錯誤,促使學生主觀能動性的發揮,全身心參與到數學活動中。因此,采用主體參與式的教學理念,利于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
2.充分挖掘邏輯因素,為邏輯思維培養提供支持
教師是教學設計者和教學活動組織者,同時是教學資源的開發者和課程建設者,在小學數學教學中以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作為教學目標,要求教師能夠主動尋求邏輯思維因素,收集充足的思維訓練素材。教師在課堂上要注重與學生的溝通互動,盡量引導學生對所學的知識進行完整地表達。學生在說的過程中調動了思維,在不知不覺中加強了對知識點的掌握,便于全方位挖掘數學邏輯因素,達到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目標[2]。例如,在教學《數的整除》內容時,教師要設置教學目標,即培養學生的對比分析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和邏輯推理能力。在實際的教學中,利用多媒體給學生展示對應的因數、倍數、質數和合數等知識,引導學生鞏固、復習之前學過的內容,然后提出問題:數的整除指的是什么?整除的意義是什么?引發學生思考,繼而呈現對應的數學問題:某一個生產車間有26個工人,將這些工廠平均劃分為兩個小組,那么每個小組工人的數量是多少?讓學生列出對應的算式。教師提問:26可以被2整除嗎?整除的前提條件有哪些?關聯到除法中被除數、除數與商和余數的關系,帶領學生深入地挖掘數的整除中的邏輯因素,促使學生靈活轉變思維,進而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3.優化運用數學語言,在教學中滲透邏輯思維
小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數學語言的運用存在較大關聯,思維過程應該通過語言來表達,且語言的發展可以影響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因此,教學中教師要創造更多的條件組織學生說理,包括定義、公式、定律或者數量關系等[3],在說理過程中觸動學生的語言表達,向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培養的方向發展。例如,在教學《梯形面積的計算》相關內容時,在學生能夠把兩個相同的梯形拼湊成一個完整的平行四邊形之后,教師鼓勵學生有條理性地敘述公式推導和生成過程,進而引進梯形面積的計算思路,即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是底邊與高的乘積,梯形的面積是上底與下底的和乘以高除以2,整理得到梯形面積=(上底+下底)×高÷2。對學生進行鼓勵和支持,有利于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4.滿足學生個性化發展,為邏輯思維訓練提供助力
因學生的生長環境與生活經驗存在差異性,所以小學生興趣愛好與學習習慣就會有所不同,每個學生自身的閃光點會不盡相同,所以小學數學教師需要結合學生自身的差異性,設計的教學環節應滿足學生個性化發展,公平公正的對待每一個學生,增加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機會,利于學生放下對教師的畏懼心理[4],深層次的和教師分享自己的喜怒哀樂,推動數學課堂正常進行.同時,教師可以結合學生實際情況,針對性的制定教學活動具體內容,激發學生自身潛能,促使學生朝著積極的方向發展,提高學生邏輯思維能力。例如,在教授《圖形的運動》內容時,為了滿足學生身心發展的需求,教師在課堂中需要充分尊重學生的想法,利于某一個圖形的運動引出教學主題,引導學生思考一個圖形怎樣變化會得到一個新穎的圖形,激發學生學習熱情,給予學生充足時間,促使學生發揮自身的想象力與創造力,巧妙地將圖形進行運動,進而形成賦予對稱意義的圖形。由此,在學生自主思考并設計過程中,可以轉動自己的大腦,提高思維的靈活轉變,進而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
結束語:
綜上,在指導小學數學教學活動中滲透邏輯思維培養的教學目標,首先要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作為基礎,教師要立足學生的主體地位,嘗試轉換自身角色,創新教學模式。當然邏輯思維培養要立足數學學科特點,充分發揮學科優勢,給學生優質的學習體驗。本文嘗試分析小學數學教學活動中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方法,以期全面落實課改需求。
參考文獻:
[1]荊貴斌.芻議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對策[J].新課程(小學版),2019(10):202.
[2]梁穎.善于思考,樂于思考:小學數學教學中對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探究[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8,15(05):161.
[3]楊榮興.淺析新課改背景下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模式的變革[J].學周刊,2018(13):59-60.
[4]呂娟.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有效培養路徑淺析[J].神州,2017(34):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