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春蘭
摘要:目前,我國教育不斷的發展和改革,科學精神是六大核心素養之一,技術設計是培養學生科學精神的重要載體。在科學教學中,以教材技術設計產品為載體,于產品的分析和推理,培養學生理性思維,于產品的評價和交流,鼓勵學生批判質疑,于產品的改進和完善,激勵學生勇于探究,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促進物理學科核心素養的落實。
關鍵詞:初中科學教學;科學觀念;科學精神
引言
在教育改革過程中,為培養初中生科學素養已經將科學課程專門設置成一門課程,初中生可以不斷學習科學知識,并將科學素養的觀念代入到學生的日常生活當中。在初中,學生好奇心強,愛學習,是加強科學素養的最佳階段。當學生進入初中,開始接觸科學,化學和物理課程,會加強學生對于科學教學的興趣,從而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
1科學觀念的概念厘定
科學觀念不同于科學概念,科學概念必須嚴格界定,因而它利于記錄、傳播和交流,而科學觀念更具有模糊性,它是科學概念及其與其他概念聯系的整體背景和基礎。它不便于傳播和交流,卻具有廣泛和高效的特征,既成為人的科學素養的一部分,又廣泛支配著知識的應用。培養人的科學觀念,是學科教育的素養目標和實用目標的中介,因而對學科教育的改革具有重要意義。人們由于受思維定勢的影響,總是認為科學觀念是抽象的、不可捉摸的概念,是初中生變動不居的性格中無法形成的概念。其實,科學觀念并不是玄而又玄的形而上學的概念,它完全可以以科學教學(當然也包括其他學科的教學)的實際為依托,采取切實可行的舉措,循序漸進地在學生內在性格和思維習慣上產生影響,并最終獲得科學觀念的本真性實現。
2初中科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2.1學生缺少學習的興趣
學生學習興趣不足也是影響學生科學觀念形成的重要原因,盡管初中學生經過小學教育已經初步培養學習技能,但是學生還處在兒童與青年轉變時期,兒童特征明顯,如果教學缺少樂趣學生就會降低專注力,無法將教師課堂上教授的知識全部掌握,久而久之學生之間的能力就會出現較大分層,影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不利于科學觀念的形成。因此教師要豐富教學手段,營造趣味性課堂。
2.2教學評價不夠科學和合理
有的教師所采取的教育教學評價不夠科學及合理,教師仍然按照結果性評價來落實這一階段的教育任務,沒有扮演好組織者的角色。教學評價的內容形式以及策略非常的單一及傳統,無法激發學生的科學學習自信心。課堂教學質量和效率與學科教學目標存在一定的差距,科學課程的開設會受到教學評價的影響,形式新穎的評價有助于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自信心,幫助學生重拾學習的熱情。但是教師無視這一教育環節的分析以及改進,按照最終的測試評價來了解學生。
3培養初中生科學精神培養的教學策略
3.1宣傳科學思想,培養創新人才
(1)以學生為中心,創設和諧的課堂氛圍,激發創新意識。在課堂上,老師應該尊重初中生,學生可以大膽的提出疑問,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多給學生討論和研究的機會,比如空氣的存在,可以先指導學生閱讀課本后,讓學生通過某些試驗或周圍事物證明空氣和大氣壓的真實存在。同學們通過簡單的試驗,比如將一個空的集氣瓶倒扣在水中,發現水不能進滿集氣瓶、將空氣瓶放在盛滿水的容器中,發現有氣泡冒出,這說明有空氣的存在,這些簡單易操作的試驗,可以積極的調動學生在課堂上的積極性,課堂氛圍熱烈。(2)老師精心設計問題,討論式教學。在教學過程中,老師要根據教課內容,精心設計問題,引導學生閱讀課本并相互討論。比如關于重力的教學,老師可以先展示一張A4紙和一個小石頭同時從高空著地,觀察老師試驗,在將A4紙揉成團,再與小石頭同時下落,然后觀察,相互討論,下落的速度有著怎樣的變化,老師可以在通過多媒體,多介紹一些這樣的試驗。試驗完成以后,老師就可以提出有關于重力的問題,比如重力的方向是朝向哪里?重力產生的原理是什么?……一系列的問題提出以后,學生就可以進行思考,相互討論,老師激發學生的智慧。3.精選案例,實施有效互動初中科學互動教學實施過程中必須要精選案例,在課程教學過程中提煉出符合學生學習規律的互動內容,實施有效互動、避免無效互動,真正發揮互動的價值。案例選擇既要貼合初中科學實驗的內容,又要符合學生的學習規律,貼近學生已有知識與實踐經驗,因此在教學指導過程中需要進行有效的互動,不斷在科學教材中精選教案。
3.3優化反饋評價。
(1)反饋結果及時化。作業反饋是作業設計中重要的一環,教師應第一時間對學生的各類作業進行反饋,且反饋要以正向激勵為主,這樣才能幫助學生完善作業。反饋的形式有書面作業的評語、作品的展示與評獎、線上討論的點評、項目化長周期作業的“項目支架”提供等。(2)過程評價常態化。在進行作業反饋的過程中,教師還要注意應用過程性評價努力尋找學生身上的閃光點,破解“唯分數、唯結果”的應試困境。(3)評價主體多元化。教師可構建“學生自評”“生生互評”“教師復評”的多元評價機制,引導學生在評價中反思、總結,在評價中借鑒、學習,在評價中找到自我成長的新支點。
結語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要想培養初中生良好的科學素養,就要讓學生對科學這門課程產生興趣。初中生喜歡科學,才會自己動手去做一些實踐來學習和探討科學課程,就會有科學精神。若初中生對科學這么課程失去興趣,科學素養又從何談起呢?這也是科學課程的失敗之處,我們老師要樹立正確的教育觀,以學生為主體。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和科學素養,老師要不斷學習提高自身素養,為社會主義培養崇尚科學的人才貢獻一份力。全國公民科學素養和綜合素質的提高,就是社會主義快速發展之時。
參考文獻
[1]伍闊倫.提升初中科學分析高階思維能力的策略:以“大氣壓強”為例[J].新課程,2020(41):204-205.
[2]張夫堅.巧設情境提高課堂效率:談初中科學課堂情境的創設[J].考試周刊,2020(17):1-2+128.
[3]陳緒杰.初中科學教學中促進學生深度學習的實踐[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19(10):176—177.
[4]葉笛.基于深度學習的初中科學課堂教學重構[J].教學與管理,2019(22):53—55.
[5]王曉敏.核心素養在初中科學教學中的融入思考[J].課程教育研究,2019(08):173.4E78E0F6-38A2-47F4-9428-DECEEC72753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