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欽鑫
摘要:社會的發展需要創新,創新精神貫穿了社會與歷史的發展進程。促進社會發展所需的人才需要具備創新能力,因此,在人才培養的主力軍——教育行業,相關部門須綜合考慮當前的社會現狀,培養創新型人才。思想政治教育在中職學校中影響著學生世界觀、人生觀與價值觀塑造,與創新精神的培養有著密切的關聯。因此,中職學校應加強對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優化思想政治課程教師團隊,加強對學生創新精神與能力的培養,實現素質教育,滿足社會的需求。
關鍵詞:思想政治課;中職學生;創新精神
引言:具備創新精神與創新能力是當前職業人才要求的一大指標。隨著社會對創新型人才的需求增大,職業學校更應注重對中職學生創新精神的培養。中職思想政治課程作為培養學生品德與思想的系統課程,應密切關注中職學生的心理特征與思想動向,根據市場需求,革新教學模式,在教學實踐中注重對學生創新精神的培養,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
一、中職思想政治課培養學生創新精神的重要作用
素質教育注重對人個性發展、能力提升、思想道德素質、身心健康等方面的培養,具體落實中需要注重對學生創新精神的培養。當思想政治課程注重創新時,會革新教學方法,實現翻轉課堂,使學生在學習中收獲樂趣;而實踐方面的創新,能夠有效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與創新精神,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與創新能力。因此,創新有助于落實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更有助于對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的提升;而在思想政治課程中,提升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則有利于對學生創新精神的培養。
二、當前中職思想政治課的現狀
當前,中職學校的思想政治課程有部分內容不太符合社會發展的需求與中職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
1、教學方法傾于傳統
思想政治課程的教學更強調學科的整體理論體系,而中職學生的身心發展不夠成熟,對于理論體系的接受度不夠。受傳統教學方法的影響,多數中職教師在進行思想政治課程教學時過于主動,使學生在學習中處于被動地位,通過死記硬背進行學習,對學生思想道德素養的提升造成了不利影響。
2、教學觀念未能及時轉變
關于思想政治觀念的轉變,傳統的教學理念更加突出教育的政治作用,反而對教育的社會屬性教學較為片面。思想政治課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陣地,在教學的過程中也受到了一定的影響。目前來看,教學觀念在逐漸的轉變之中,但仍需要一定的時間。
三、中職思想政治課程培養學生創新精神的相關策略
1、轉變教學理念,從目標出發進行教學
要培養出有創新精神的學生,教師首先要轉變教學理念,根據中職學生職業教育的特性,樹立以就業為目標的教學理念。但是在課程定位上,大多數的思想政治課教師進行教學都是為了教教材,課堂教學缺乏實踐性,照本宣科,打擊了學生的積極性,不利于學生就業能力的提升,對學生的創新精神更是產生了不良影響。中職學校的學生所接受的教育是職業教育,未來的就業方向也是技術崗位,所以在進行教學時,思想政治課教師必須以就業為目標,從就業出發進行教學,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與就業能力。
2、改變教學方法,引起學生思考
首先,教師應采用新的教學方式,如創設情境,通過問題引發學生思考,在課堂中突出其主動地位。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中職學生對于課堂教學一般不發表意見,課堂氣氛較為沉悶,遇到材料分析的情況,學生大多沉默不語,坐等教師解答。學生缺乏思考,缺少對信息的提取和利用,歸根結底還是學生沒有進行思考。課堂教學中,思想政治教師以問題為開端,引導學生多加思考,能夠有效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當然,教師在進行教案設計時需要慎重考慮,避免因內容難度過高而打擊學生的自信心,但又需要給問題加點難度,使學生在思考的過程中獲得成就感。
其次,教師可以通過創造輕松的學習環境,以培養學生的個性發展,將主動權教回學生手中。教師想要通過問題引導學生進行思考,首先需要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中職學生的成績大多不夠理想,在學習上缺乏自信,學習習慣不佳,需要教師鼓勵、愛護。政治教師在具體的教學活動中可以通過對學生的關愛與尊重,使他們愛上課堂,愛上課程的學習,積極參與到課堂之中。教師與學生關系更近,才能更加了解學生,充分把握學生的思想變化。通過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進行鼓勵式教育,教師能夠拉近與學生之間的關系,使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實踐活動中,促進學生個性的發展。
最后,教師需結合日常生活,增加教材與生活實際的聯系,增強學生的代入感,引起情感共鳴。思想政治教育作為科學的專業,來源于生活,更應在日常生活中進行教學。教師將教學內容貼近生活實際,使學生通過深入調查研究進行學習,能夠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比如學生工作后會簽訂勞動合同,勞動合同制度的實施保障了勞動雙方的權益。當學生對勞動合同制度加深了解后,關于完善勞動合同制度對社會及經濟所產生的積極影響自然一通百通。
3、創新評價方式,培養創新精神
目前,多數中職院校在進行評價及考核時,仍舊通過傳統教育的評價方式進行。例如,教師通過考試分數對學生的學習水平和整體教學質量進行評價。素質教育實行以來,學生個性的發展、能力的培養、創新精神等都未被納入評價體系,不符合新課程改革的標準,制約了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因此,學校及教師都要從考評制度上進行改革。教師可以將目前革新的評價方式,如多元評價法、過程評價法等進行綜合,采用動態、多元的評價方式,注重對學生的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創新能力等的評價。如可以將課堂日常考察與考試制度相結合,將理論水平測試同實踐活動調查報告、課程總結等共同作為評價依據。例如,教師為學生建立個人檔案,在檔案中對學生的各項指標進行綜合評價。如學生課堂表現、發言積極性、學習主動性、演講、匯報、寫作、實驗調查報告、測驗成績等的指標,每一項都影響著教師對學生的總體評價。
四、結語
創新精神的培養是潛移默化的過程。在中職思想政治課程中,教師需要提高課程質量,通過適當的教學模式從理論知識與課程實踐方面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同時,教師應不斷提高自身素養與創新能力,先用創新思維武裝自身,才能進而影響學生。因此,中職院校的思想政治課程教師也應不斷學習新的教育模式,善于總結與反思課程,提高自身素養,進行創新教育。
參考文獻:
[1]盧敏.淺談中職思想政治課對學生創新精神的培養[J].新課程(下),2011(03):32-33.
[2]周鳳妮.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培養高職學生的創新精神[J].湖南農機,2011,38(05):165-166.
[3]周留粉.談思想政治課教學中創新素質的培養[J].中學時代,2013(24):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