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宏偉
摘要: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推行,人們對學生思維能力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學生對于知識點的記憶可能只是短暫的,但如果能夠具有較強的思維能力,對于今后的學習有很大的幫助。以小學數學為例,數學思維能力是綜合能力的基礎,學生學習數學對提升他們的數學思維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基于此,文章本文探討了如何在數學教學中開發小學生的思維和創造力,提高學生的數學成績,為小學數學教師的教學提供一定的借鑒和思考的方向。
關鍵詞:小學數學;數學思維能力;培養策略
引言:
對于小學生而言,他們的思維還處在發展階段,對數學課本中的知識的理解較為薄弱,解題的思路不清,對于概念性的知識容易混淆。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如果用傳統的教學模式傳授知識,學生的理解力很難得到提高。因此,教師要運用靈活的教學方法,協助學生梳理課本上的重難點知識,把困難的、抽象的知識通過學生比較容易理解的教學方式呈現出來,提高學生理解數學知識的能力,促進學生數學思維的發展。
一、培養小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重要性
數學是一門包含很多復雜理論知識的學科,想要學好數學學科就需要具備一定的思維能力。但對于小學生來講,他們的思維能力還正處于發展的初期,因此在進行數學學習的時候就會存在一定的困難,更不用說將所學習到的數學知識應用到實際當中。因此,教師一定要在教會學生數學知識的同時,加強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促使學生自主地進行問題分析、探究以及解答。教師要對現有的教學方式進行改進和創新,利用多元化的教學方式進行教學,這就會使原本單一枯燥的數學課堂變得生動、有趣起來,為學生創建出一個良好的教學氛圍,進一步提高小學數學教學的效率和質量。
二、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學生數學思維能力培養的策略
(一)結合情境教學法,擴展思維的廣度
小學數學課本的知識來源于實際,采用理論性的語言教學方式通常會讓學生感到沉悶。學生在學習數學知識的時候需要有一定的驅動力,而這種驅動力來源于學生的興趣,因此,教師需要讓學生對數學學習感到有興趣和有動力。學生興趣的重要方法之一就是運用情境教學法,通過有目的的教學組織活動,讓學生的情感和情緒體驗在教師預設的情境中被喚醒。
例如,在講解小學數學二年級上冊的《角的初步認識》一課時,教師可以先用三角板示例,事先告訴學生角的基本概念,由哪些元素構成等。在學生了解角的含義之后,讓學生在5分鐘內尋找有“角”的物體。通過思考情境的設計,充分地調動了學生參與課堂的熱情,有意識地去思考“角”的具體形式,如黑板角落位置的直角、紅領巾上的三角形、墻壁上的紅旗……這些都是學生日常接觸的物品。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課后回家可以尋找一些含有“角”物品,通過數學知識認識生活,能讓學生認識到數學在生活中無處不在。情境教學法為學生創造了適當的思考環境,啟發了學生的積極思考。
(二)專項思維訓練
思維訓練是提高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重要方式。教師合理開展思維訓練,能夠提升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效果。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可以開展專項思維訓練,加大對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力度,從而全面提升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
例如,在小學《數學》三年級下冊“兩位數乘兩位數”的教學中,教師可以開展乘法思維專項訓練,以提升學生的乘法運算能力。教師可以在課堂上對運算中的邏輯思路進行分析,將抽象概念轉化為具象內容,便于學生掌握數學知識。在此過程中,教師需要適當整合教學內容,將便于學生理解的內容及需要具象轉化的內容進行分類,以提升課堂教學效果。教師也可以設計思維專項訓練習題,以鍛煉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讓學生學會運用數學思維解決實際問題。
(三)小組合作學習
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已被廣泛應用于教學活動中,這一方式在數學教學中同樣適用。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幫助學生高效學習。首先,教師需要對學生進行合理分組,讓全班學生都能參與小組合作學習活動,提高學生在數學學習中的主動性和參與度。在此過程中,教師需要了解學生之間的差異,讓每個學生都能在小組中發揮自身的優勢。其次,教師需要合理安排小組合作學習內容,設計小組合作學習任務,提高小組學習效率。最后,教師需要發揮自身的引導作用,及時幫助學生解決學習中的問題,進一步提高小組合作學習的效率,提升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
例如,在小學《數學》四年級上冊“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教學中,教師可以針對教學內容開展小組合作活動,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完成對平行四邊形概念和梯形性質的探究。
(四)教學內容和學生生活實際進行聯系
學生對知識的運用能力也是其思維能力的一種,如果學生在平時的生活中能夠自主地將實際問題和自身習得的數學知識聯系起來,并解決現實問題,這也是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一種體現。而要想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數學思維能力,教師就要和學生的實際生活進行關聯。具體來說,教師可以利用現代媒體技術在課堂上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以及教材內容選擇相應的真實數學錄像片段進行放映,以此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通過觀看這些真實數學案例,學生不但可以更加直觀地看到生活中碰到的種種場景,也激發了自身的學習興趣和探究欲望。同時,學生在遇到實際問題的時候自然也就會聯想到學習過的數學知識,并熟練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而學會利用數學知識也是邏輯思維的基礎所在,也是學生數學思維能力得到提升的一種表現。
例如,在進行數學應用題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自己生活中買東西的經歷進行回憶,如某天到商場購物都買了什么,每件物品的價格是多少,一共花了多少錢等等。在學生思考了這些問題之后,教師就可以導出單價、數量以及總價的數學概念,促使學生深入理解各個數學概念之間的聯系。這樣,學生對關系式的理解也會更加深刻,在實際的數學應用中也會更加靈活。
結束語
綜上所述,數學作為一門重要的學科,需要教師運用良好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方式,讓教學的過程變得更加具體、生動,讓學生吸收的知識更具多樣化。教師不僅需要運用情境教學、趣味教學、小組合作、聯系生活實際等方法優化數學課堂教學的效果,還需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引導他們建立自己的知識體系,拓寬自身的數學思維廣度,深刻地認識到數學知識的重要性,形成良好的數學素養。
參考文獻:
[1]王建運.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20(11):268.
[2]周瑩.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J].小學生(下旬刊),2020(1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