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震
摘要:在新課程改革的要求下,我國高中階段的教學活動需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科素養。就數學科目而言,高中教師借助教學活動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并提升他們的邏輯推理能力,并在不斷學習中強化其數學建模能力和直觀想象等能力。對此,高中數學教師需要充分利用高中三年的教學時間,將其作為育人目標落實到學生個人能力中。基于此,本文就高中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進行了探究,以高一年級的教學內容為例,闡述具體的教學策略,旨在為廣大高中數學教師提供使用的構建方法。
關鍵詞:高中數學;核心素養;開展策略
進入高中之后,數學科目的抽象性和邏輯性加強。同時,在核心素養理念下,教師需要進一步思考有效開展數學教學活動的策略,以培養高中生的數學思維能力,讓他們抓住數學學科的本質,提升學習效果。現階段,數學課堂依然是開展教學活動的重要場所,也是培養高中生數學素養的重要場地。教師需要充分結合現階段的課堂教學情況,靈活運用教學方式,將數學知識以更有效地方式傳遞給學生,才能逐漸提升他們的核心素養。對此,教師需要從提升課堂教學效果入手,逐步實現培養高中生核心素養的目標。
一、科學設計問題,引導學生思考數學知識
高中階段的學生已經擁有了一定的數學邏輯思維。但是,在接觸高一的數學內容時,教師依然需要進行適當的引導,鼓勵學生深入思考數學內容。在這一引導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合理的設計數學問題,為學生的思考提供方向和指引。對此,教師在設計引導問題時,需要注重問題的科學性,提升問題的引導作用,幫助學生更好地思考數學知識。
比如,在學習《生活中的變量關系》這一內容時,學生需要對生活中的一些情景放在數學問題下進行分析。在之前的學段中,學生也會在數學科目中接觸類似的問題,比如制作統計表等。但是,相比之前的數學內容,這一節的數學知識更加理性化,需要數學擁有較強的數學思維能力,有利于提升學生實際應用數學知識的能力。對此,在數學課堂中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時,教師可以充分利用這一節的內容,設置任務性的問題,引導學生思考生活中的變量問題,并嘗試結合常量和變量內容,制作相關的數據統計內容。在這一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師借助數學問題,為學生布置思考任務,引導他們思考生活中的數學問題,并結合課堂教學內容,進行數學知識的運用練習,進而實現培養數學核心素養的目的。
二、豐富教學方式,強化學生對數學知識的認知
在傳統模式下,高中數學教師比較注重提升學生的數學成績,以幫助他們順利進入自己理想的高校。但是,在核心素養理念下,教師需要轉變教學觀點,將教學重點放在學生的學科素養上,以強化其對數學的認知,激發他們內在的自主學習、探究能力,以此幫助他們形成終身學習的意識,將探究數學知識當作自己的興趣。基于此,數學教師需要豐富教學活動,讓數學課堂更加貼近生活實際,借助數學知識幫助學生更好地解決生活中的問題,以此,培養他們的數學學科素養。
以函數這部分內容為例。高中階段的函數知識,能夠帶領學生解決更加復雜的生活生產問題,需要學生借助構建數學模型,解決實際的問題,這對于培養高中的數學核心素養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在這一類的題型中,探究生產中的最優化問題是常見的類型,對此,教師可以借助小組學習活動,組織學生對問題進行項目化學習,讓他們在共同的討論中捋清思路,并借助其他人的想法對自己的數學模型進行完善。此外,教師還可以借助情境教學法,對數學問題的背景進行生活化的設置,以此提升數學問題的趣味性,拉近與學生之間的距離,以此提升他們的探究興趣。總之,教師可以借助豐富的教學方式,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興趣,以此強化培養他們應用數學知識的能力。
三、運用信息技術,幫助學生構建數學思維體系
在信息技術的帶動下,大部分高中學校都實現了信息化教學。為此,在核心素養背景下,高中數學教師可以充分借助信息技術,在課堂上構建愉悅、輕松的學習氛圍,以具體的圖片和視頻內容,呈現數學知識的完整性,逐步激發高中生的學習興趣。為此,教師可以為教學活動制作數學微課視頻,培養高中生自主學習高中數學知識的能力。通過這一方式不僅能夠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也能夠鍛煉高中生自主學習數學知識的能力。
比如,高一下半年的立體幾何內容,這一部分內容涉及很多性質和定理的內容。對此,教師可以為學生錄制總結的視頻,放到學習平臺上。這樣能夠為學生的課后學習提供一些參考資料,有利于他們整合立體幾何的相關知識。此外,借助微課內容,高中生能夠合理安排自己的學習時間,提升學習行為的有效性,結合自己在知識點上的薄弱環節,完善立體幾何部分的知識體系,有利于培養他們的數學思維。
參考文獻:
[1]顧衛峰,汪曉勤.提升數學素養,關注數學閱讀[J].基礎教育課程,2022(Z1):95-100.
[2]段貴鵬.核心素養在高中數學課堂中的滲透探討[J].考試周刊,2022(03):59-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