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志輝
摘要:在現階段的初中數學學科教學當中,為學生打造一個高質量的數學課堂,可以讓學生對于數學知識的學習變得更加的主動和積極,其一定程度上改變了部分學生對于數學知識學習刻板的印象。鑒于此,在學科教學期間,既要求教師創新學科教學的方法和手段,選擇更能激起學生數學知識學習興趣的內容來進行學科知識的學習。又要依照教材內容來為學生開發和設計具體的數學學習情境,從而讓學生在實際參與情境的過程中獲得更為真實的課堂學習體驗,切實提高其課堂學習的效果。
關鍵詞:初中數學;高質量課堂;打造方法
課程改革尤為強調學科教學質量的提升,而在初中數學學科教學當中,高質量課堂的打造需要教師對學科教學的方法和手段做出調整和改變,盡量選取學生所喜歡的方式來進行授課。然而,在傳統學科教學思維的桎梏和作用下,多數教師對于高質量課堂的打造并未給予足夠的關注和重視,在學科教學期間,依舊采用以“教師教”“學生學”為主的授課方式,思想上的不重視以及方法上的不創新致使越來越多的初中學生對于數學知識的學習產生了一定的抵觸和排斥心理。很顯然,這樣的行為必定會影響高質量課堂的打造。面對此種情況,本文從三個方面來進行舉例和論述,希望能夠為初中數學高質量課堂的打造提供一些方法上的指導和建議:
一、增添教學手段,激起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動力
對于初中教師而言,想要讓學生以更加積極主動的姿態參與到數學知識的學習和探究中去,其不僅需要教師改變自身固有的學科教學思維,同時還需要對學科教學的手段進行創新和優化,選擇一些更能激起學生學習主動性的方法和手段來指導學科教學工作的開展。
例如,在“畫軸對稱圖形”一課的教學之中,在課堂教學初期,教師便借用信息技術的課件優勢,為學生呈現和展示了一些現實生活當中常見的圖形,并讓學生試著對這些圖形進行觀察和研究,從中找出軸對稱圖形,通過對找出的軸對稱圖形進行觀察和研究,進而發現軸對稱圖形的特點,以此來刺激學生的求知欲望。隨后,教師根據學生對軸對稱圖形的認識和了解,向學生提出了“如果有一個圖形和一條直線,那么,我們該如何利用這個圖形和直線來繪制這個圖形關于直線的軸對稱圖形呢?”的問題,讓學生試著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思考和動手操作,從而在思考和動手實操的過程中熟練掌握軸對稱圖形的作法。最后,教師還為學生設計了一次“找一找”的實踐活動。在此次“找一找”的實踐活動當中,學生需要分組去觀察和尋找自己身邊可能存在的軸對稱圖形,并將其做好記錄在課堂上進行分享和展示。
二、創設學習情境,提高學生數學課堂的學習體驗
依照教材內容為學生創設具體的數學學習情境,能夠提高學生數學課堂上的學習體驗,讓學生更加真切的感受到學習數學知識的魅力,提高數學課程在初中學生群體當中的受歡迎程度。鑒于此,在學科教學期間,需要教師對學習情境的創設給予足夠的關注和重視。
例如,在“解一元二次方程”一課的教學之中,為了提升學生數學課堂的學習體驗,讓學生能夠熟練的利用一元二次方程的知識去解決生活當中的一些問題,教師就本節課內容,為學生創設了“某位科研工作者打算在研究所周邊地區開墾一塊荒地用來種植新培育出來的雜交農作物,現已知,這塊荒地的面積為100平方米,而這塊荒地的長則比寬多了一米,這塊花圃的寬是多少?”這樣一個學習情境,通過學生利用數學課堂上所學的知識內容來進行解答,從而在解題的過程中感受到一元二次方程與生活實際存在的關聯性,鍛煉和提升學生的學以致用本領。
三、加強計算練習,切實推動高質量數學課堂打造
為了讓學生高質量的學習和探究學科知識內容,鍛煉和提升學生的數學計算本領,除了需要教師創新教學的手段之外,還需要加強學生數學計算方面的練習,多為學生開發和設計一些具體的數學計算活動。
例如,在“實際問題與一元二次方程”一課的教學之中,教師就本節課的內容,為學生設計了一次具體的數學計算活動。在此次數學計算活動當中,教師為學生直觀呈現了“某牧民家2006年的年收入為3萬元,以后每年增長10%,那么,2007年的年收入為多少?2008年的年收入又是多少?”“某個公司今年的年利潤預計為300萬元,而后年的年利潤要達到450萬元,那么,該公司利潤的年平均增長率為多少?”等例題,并要求學生試著對這些例題進行解答和處理,從而在解題的過程中提升自身的數學計算本領。
總的來說,在現階段的初中數學學科教學當中,高質量課堂的打造,其不僅需要教師分析和研究現階段學科教學的形式,著重把握學科教學的客觀規律性,同時還需要加強學生數學計算方面的練習,多為學生開發和設計一些具體的數學計算活動,從而讓學生在參與計算活動中得到鍛煉和提升,借此來推動高質量數學課堂的打造和構建。
參考文獻:
[1]虎旭東. 打造高效的初中數學課堂[J]. 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20(12):225.
[2]劉源. 如何打造初中高效數學課堂[J]. 華夏教師,2018(0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