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軍紅
摘要:近年來,我國的教學改革越來越深入,核心素養已經成了各個學科教學的重要導向,而實踐能力是學生素養的聚焦點,是組成核心素養的重要因素,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要成為數學教學的重要內容。針對新課標、新要求,教師要轉變觀念和教學模式,積極探究高中數學教學中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
關鍵詞:高中數學;實踐能力;培養策略
核心素養是新課改所強調的必備品格與關鍵能力,從學生學習過程的角度來看,實踐能力是一種基礎性的能力。在面向實踐能力培養的課堂里,學生不僅動手,而且動腦,動手做的目的是讓大腦當中的數學對象更加清晰,動腦的目的是讓自己的數學學習更有邏輯。當學生動手操作能夠促進動腦思考的時候,當學生的動腦思考能夠引導動手操作的時候,實踐能力也就得到了充分的培養。在高中數學教學中,一方面要堅持培養學生實踐能力的優秀傳統,另一方面又要在核心素養的背景之下賦予實踐能力培養以新的內涵。只有這樣才能將核心素養與實踐能力協調起來,成為學生數學學習的兩個支撐點。
一、高中數學新課標對實踐能力的要求
高中數學教師也應該從數學新課標出發來把握教學方向。從高中數學課程標準來看,其明確指出數學學科的育人功能,指出教師要促進學生的實踐能力發展,同時強調數學課程和學生實際生活的聯系,這就要求教師要深刻認識到數學學科的實用價值,從應用數學知識的角度來開展教學,不僅要引導學生來學習數學的相關理論知識,同時還應該引導學生對現實生活中的數學問題進行思考,并結合所學的數學知識來解決實際問題。總之,隨著新課程的不斷改革,傳統的純理論教學已經難以適應當前社會的發展,不符合現代教育的理念和要求,教師要想構建與時俱進的數學課堂,就一定要關注學生的實踐能力培養,應該緊密結合數學新課標來開展教學,將一些綜合實踐活動引入到數學課堂上,將理論和實踐有效結合,給學生提供實踐的平臺,促進學生的實踐能力發展。
二、高中數學教學中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策略
(一) 選擇生活化教學內容
在數學教學中進行實踐活動,應注重師生之間的互動和生生之間的互動,并且注重對學生興趣和熱情的激發,使其在學習中更具主動性和積極性,收獲比較豐富的情感體驗,進而使學生在活動中對數學的認識得以增強。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選擇生活化教學內容,然后引導學生運用學習的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使數學價值得以充分體現,同時使學生深化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對數學學習產生深刻感悟。
例如,在講授“平面與平面垂直的性質”這部分內容時,教師便可以引導學生開展實踐活動,在實踐活動中促進學生想象力與創造力的發展,并且促進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增強,使學生在綜合能力方面得到了較好發展。在實踐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判斷一下地面和墻面是否垂直,快遞箱子面和面之間是否垂直等。在生活化問題提出之后,能夠使學生在學習中的主動性、積極性得到激發,學生會運用觀察、交流、操作、想象等多種方式對教師給出的問題進行探究。在探究中,不僅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能夠得到有效培養,邏輯能力和想象能力也能得到較好發展。
(二) 創設實踐探究氛圍
實踐活動是高中數學教學中的全新課題,不僅面向學生,也面向生活,實踐活動的實施使數學教學中的創造性、開放性等得以凸顯,也使教師在教學中的地位得以弱化,學生更具自主性與創造性質。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為學生創設合作探究氛圍,對學生進行適當鼓勵,使學生能夠充分融入到氛圍當中,并且在氛圍中高效對問題進行思考,進而使每個學生在探究中都能有所發展。
例如,在學習完“數列”知識之后,教師可以為學生舉辦“個人理財實踐活動”,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建立對數學知識的正確認識,并且根據最終得出的結論對問題進行解釋和發出相關質疑,進而使學生在活動中有效提出、解決、理解問題。實踐活動的實施,能夠使數學課堂中的時空限制得以打破,學生除了利用教材中的知識,也需走出課堂查找資料,進而通過對資料的分析和總結,獲得比較科學的結論。
(三) 重視過程和方法
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離不開實踐活動,而在實踐活動中倡導讓學生自己去經歷,進而使學生在經歷實踐之后對問題產生更深入的了解,并且能有效分析與解決問題。因此在組織實踐活動過程中,教師需重視過程和方法,引導學生探索問題,并且在探索中有所發現,同時在溝通和交流中不斷實現思維的碰撞,使學生在進步中感受到喜悅與快樂。
例如,在學習完“排列與組合”知識之后,教師可以為學生設置站隊問題,如4個人站成一列,重新站隊時各人都不站在原來的位置上,共有多少種不同的站法?在解決這一問題時,可以使用插孔法,即按照站隊時給的要求,確定好一部分學生的排列后,再使用選擇孔隙的方法來進行組合;也可以使用捆綁法,即按照題目條件結合相類似的部分,成立新的排列組合因子,再進行排列。
(四) 布置實踐訓練
布置實踐訓練是高中數學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實踐能力的重要措施,也是強化學生數學知識應用水平的關鍵方法。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為了保證課堂訓練的有效性,教師必須要先做好對學生的課堂學習效果掌握,并以此為基礎為他們設計出具有針對性的實踐訓練任務,由此來提升課堂訓練教學效果。
例如在完成《用樣本估計總體》一課的教學后,我就為學生布置了統計全校學生身高,并計算出男生身高平均值與女生身高平均值的課后時間訓練任務。在該任務的驅使下,學生不僅可以進入到實際生活中進行數據收集,還可以在分析、計算過程中完成基礎統計學知識的應用,這不僅可以提升他們的課堂學習效果,還能夠為他們的數學知識應用水平予以鍛煉,這對于高中數學素質教育目標的實現帶來了重要支持,學生的實踐能力也會因此有所提升。
三、結語
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是高中數學新課標的重要要求和內容,教師要將學生的實踐能力培養納入教學目標體系中。在課堂教學中,要立足學生的現實生活來開展教學,引導學生自主參與到數學知識的探究和實踐中,增強數學教學的過程性和實踐性,進而發展學生的實踐能力。
參考文獻:
[1]李智通.高中數學教學中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在核心素養的視角之下[J].數學教學通訊, 2021(27):2.
[2]陳斌斌.高中數學教學中學生實踐能力培養的思考[J].啟迪, 2021(13):77-78.
[3]李江.基于高中數學新課標的數學實踐能力的培養[J].山海經:教育前沿, 202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