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莉
摘要:隨著我國教育事業的不斷進步和發展,國家和社會對人才的需求也越來越高,學生除了具備綜合能力之外,還需具備寫作能力和核心素養,目的是使學生在畢業后更好地適應社會的發展趨勢。因此,小學語文教師應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幫助學生一步步調整心態,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鍛煉學生寫作思維,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從而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和學科素養,促進小學語文寫作教學的全面開展。
關鍵詞:核心素養;小學語文;寫作教學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引言
在小學語文寫作教學體系中,強化發展學生核心素養是促進全面提升學生語文綜合學習效果的關鍵措施。語文核心素養教學目標中,主要以思維能力、審美能力、理解能力、積累能力、想象能力等綜合素質水平作為核心目標,幫助學生在豐富且完善的學習內容中全面發展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幫助學生掌握更加全面的語文知識及提高語文學習能力[1]。
一、掌握寫作方法,突出重難點,鞏固基礎
在小學寫作教學中,要想寫出一篇生動、感人的文章,最重要的是要掌握寫作方法和技能,不難發現,語文教材中蘊藏著很多優秀的經典名篇,日常教學中涉及一些常用的語句、語法都可以稱之為寫作中的重點內容,一定要將知識內化。只有熟練掌握基本知識,學到寫作的技能和方法,才能提高寫作水平。在實際寫作中,大部分學生排斥寫作的原因包括:對寫作不感興趣、不知道怎么寫、寫什么,無話可說、無內容可寫,寫出來的內容形同流水賬[2]。
因此,小學語文教師應當告別陳舊的教學模式,要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用全新的思路創設靈活多樣的教學模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能夠自由、開放地進行寫作,給予學生充分的空間和時間,根據學生寫作能力的不同進行彈性訓練,如口頭作文、微寫作、仿寫、縮寫等不同寫作形式,提高學生的寫作動力,在寫作中找到自信心。除此之外,還可以引導學生多閱讀,在生活中積累經驗,從閱讀中學會欣賞、學會分辨文章的好壞,分析文章結構、中心思想以及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養成摘抄記錄的好習慣,在閱讀中將自己喜歡的詞句、段落進行摘抄,學習優秀的寫作文體和寫作手法,將寫作知識學牢固、熟練掌握,打下堅實的基礎,促進今后寫作能力的全面提升。
二、融入多樣化寫作資源,發展學生積累能力
在小學語文寫作教學過程中,學生基礎知識的積累工作至關重要。語文作為長期性的教育學科,需要學生在不斷地學習及積累過程中逐漸掌握豐富的學習內容,切實突出學生的基礎能力,使學生將豐富的寫作學習資源運用至語文寫作練習過程中,從而促進提升學生積累能力及知識運用能力。首先,教師可以結合現代化網絡信息資源為學生設計教學方案,通過網絡信息技術體現社會熱點問題,使學生結合社會問題進行分析,同時將其積累,以此成為語文寫作的基礎內容及主要資源,進而促進發展學生的語文綜合積累能力及學習效果[3]。
比如,現代熱點話題中“校園暴力”等元素便可通過語文寫作教學方式進行體現,通過互聯網搜集相關的信息資料,既可幫助學生積累寫作學習素材,同時可以發展學生正確的價值觀念,為思想素質教育起到輔助作用。其次,在多樣化寫作資源的運用過程中,生活化寫作資源的滲透是十分科學的方式。小學生的生活范圍較小,其接觸的事物尚未完善,為了全面提升學生的基礎寫作資源積累累效果,全面提升學生語文寫作學習效果,教師可以將學生實際生活背景中的相關資料及資源運用至語文寫作教學體系中,全面提升學生的積累能力及語文寫作水平,幫助學生在語文寫作學習過程中掌握更加全面的基礎知識及素材。
三、寫作與生活相結合,創設生活化情境
在生活化背景的影響下,小學語文教師在寫作教學中開展情境教學可以讓學生在良好的教學環境中對寫作素材進行自主選擇和探究。學生在情境教學的環境中,通過教師的正確引導對生活中的寫作素材進行充分的挖掘和利用,可以很大程度地提升寫作內容的多樣性。
例如,教師在進行部編版三年級下冊第一單元中的習作練習《我的植物朋友》寫作教學的過程中,可以根據教學內容給學生建立一個良好的情境教學環境,從而開展寫作教學活動。在這一整個單元的教學中,內容基本都是大自然的動物或者植物。教師可以根據本單元的特點,在寫作教學中讓學生先對自己比較熟悉的植物進行分享。學生在主動分享的過程中,可以對生活中的各種植物進行思考,學生之間也可以互相啟發。在這樣的教學情境中,可以更有方向性地對生活中自己接觸比較多的植物進行寫作。同時這樣的寫作題材和學生的日常生活也比較貼近,因此學生可以用更加細膩的寫作手法對自己的“植物朋友”進行擬人化描述。這樣不僅利用生活化的資源豐富了學生的寫作內容,還利用情境教學方式讓學生更加沉浸地投入小學語文寫作的教學過程中。
四、組織實踐活動
語文教學是培養學生綜合能力的前提,不僅能看出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能力,還能考驗學生的思維能力,為學生今后學習打下扎實基礎。因此,教師在小學語文寫作教學過程中,應組織學生深入生活當中,在生活課程中講解寫作知識和技巧,幫助學生在生活當中尋找寫作靈感,不斷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寫作能力。教師除了要引導學生進行實踐活動外,還要保障學生的安全,引導學生觀察身邊的事或物,不斷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為學生完成小學語文寫作積累更多素材。此外,教師在對學生展開小學語文寫作教學活動過程中,應根據時代發展需求,豐富學生教學內容,不斷激發學生寫作興趣,注重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以此幫助學生很好地完成小學語文寫作。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核心素養視域下,教師對學生展開小學語文寫作教學,其主要目的是培養學生的理解能力、實踐能力和寫作能力。根據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對學生展開針對性的語文寫作教學,使學生能更好地掌握語文寫作方法和技巧,進而不斷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為學生今后寫作打下扎實基礎。如此才能更好地為我國社會主義事業做貢獻。
參考文獻
[1]盧晶.核心素養在小學語文寫作教學中的應用探討[J].小學生(中旬刊),2020(08):36.
[2]范海麗.基于學生核心素養的小學語文作文教學[J].小學生作文輔導(讀寫雙贏),2020(06):41.
[3]韓旭麗.關注核心素養,提高小學生寫作能力[J].中華辭賦,2019(10):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