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程?肖艷秀
摘要:在當前的小學語文教學工作中,教師習慣于單篇閱讀教學模式,按照教材內容來設定語文閱讀教學方案。這樣的閱讀模式不僅無法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還會讓學生對于閱讀產生一定的排斥心理。因此,教師要注重開展群文閱讀教學模式,真正展現出語文群文閱讀的教學優勢,全面落實素質教育理念。群文閱讀是課程改革過程中出現的全新的教育形式,教師在開展群文閱讀的過程中應圍繞相應的議題引導學生進行對文本的深度解讀,進而促進學生對語文知識的理解,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
關鍵詞: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教學實踐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引言
群文閱讀,自趙鏡中先生于2009年“全國第七屆閱讀教學觀摩會”最先提出至今已十年有余。作為一種新型閱讀教學方式,群文閱讀是指“在單位時間內,圍繞一個議題,選擇多個文本進行教與學的活動”[1]。相較于單篇閱讀教學,群文閱讀更加強調“以群串文,以文成教,以教促學”的理念,具有教學內容多元、教學方式多樣、教學目標多重等獨特優勢,對發展學生核心素養具有重要意義。
一、群文閱讀構建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重要性
群文閱讀教學大致分為五個層級,第一個層級以教材為主,以單元整組閱讀為主;第二層級強調以課內文本為主,增加課外閱讀;第三個層級把范圍擴展到整本書閱讀,強調對整本書的閱讀;第四個層級主要是引導學生以主題為核心展開閱讀,第五個層級主要是引導學生將課內外閱讀進行整合。閱讀是小學生獲得更多知識和信息的主要途徑和方法,群文閱讀教學有助于學生在成長的過程中可以進行更廣泛的閱讀。通過閱讀,學生可以不斷地獲取知識,能不斷提升自身的價值,能通過學習挖掘自身的巨大潛質,這樣才能在競爭激烈的社會擁有立足之地。群文閱讀可以將很多主題相近或體裁一致的文章放在一起學習,這種方式有助于教師更好地規劃教學課時[2]。另外,群文閱讀可以促進學生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在群文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從多篇不同的文章中總結出需要掌握的內容,也能讓學生進行不同文章之間的對比,總結和掌握教內容。學生可以通過這種方式掌握閱讀技巧,也可以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學生通過群文閱讀可以了解到更多的知識,能夠滿足學生對知識的渴求,學生學習到越多的知識,對知識的渴求和需要就會更加強烈,在這種情況下,學生會主動學習知識,逐漸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
二、群文閱讀構建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策略
(一)文本選擇遵循學生發展線索
群文閱讀教學指向于學生發展,其文本選擇須遵循學生發展邏輯。教師應基于學生與文本間的相互作用進行綜合考慮,重點分析彼此的效用性與適用性。一是基于學生角度篩選文本,從學生身心發展規律與知識掌握情況出發,結合學生學習興趣、日常作業、課堂表現、測驗結果等多方面進行判斷,選擇最符合學生認知結構及認知特點的文章,此為效用性評估。二是基于文本角度觀測學生,主要看文章大意能否被學生理解、文中生字詞是否會對學生產生困擾、文章寫作結構能否被學生掌握等,以此為據排除不適于學生學習的文章,此為適用性評估。
基于“體悟童話中的反復結構”議題,根據效用性評估基本要求,因《賣火柴的小女孩》一文來自經典兒童讀物《安徒生童話》,多數學生已有閱讀經驗并知曉故事情節,但對情節結構未產生系統性認識,故將其納入備選文本;《七顆鉆石》出自列夫·托爾斯泰之手,教育意義顯著、情節設置有趣,可納入備選文本。根據適用性評估基本要求,《小螃蟹找池塘》雖屬幼兒故事,但其篇幅短、易理解,適于該階段小學生對本文結構與寫作手法的分析,因此將其亦納入備選文本。至此,該議題共有三篇童話納入文本群資源中。
(二)培養閱讀習慣,鞏固知識技能
在小學階段,教師需要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和閱讀習慣,以幫助學生擁有更寬廣的眼界和豐富的知識。教師可結合課程目標和每一節課的教學重難點,以及學生的學習情況,在課前將學習任務確定并告訴學生,讓學生帶著完成任務去學習,然后上課的時候檢驗學生的學習任務完成情況。課后,教師需要布置相應的作業,讓學生完成一定的閱讀任務,并及時檢查學生的學習結果,然后總結不同類型的閱讀材料的閱讀技巧,以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幫助學生鞏固知識技能。
例如,學習《自相矛盾》這一課的時候,學生需要通過閱讀課文來理解課文內容,并能理清故事的起因、發展、高潮和結局,知道自相矛盾的意思,并能用自己的語言來復述這個故事。在本單元學習結束后,教師可以給學生推薦一些相應的寓言故事,如《濫竽充數》《鄭人買履》等,讓學生每天都能抽出一定的時間閱讀。通過這種方式,能夠讓學生更好地掌握寓言這種體裁,并能學會從閱讀材料中發現線索,可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
(三)正視差異,落實群文閱讀教學方法
在小學群文閱讀教學活動中,教師要學會正視差異,以此來落實群文閱讀教學方法。因為每一個學生的理解能力、認知能力都是不同的,教師要充分尊重、理解學生的個體化差異,結合學生的這種差異來設定群文閱讀教學計劃、方案、目標,這樣才能夠提高群文閱讀教學質量。學生由于學習方式、知識基礎、性格特征、家庭環境的不同,對于群文閱讀素材的理解也是多方面的,教師不要用統一的答案來約束學生,而是要給予他們發表自己真實看法的機會,做到少批評、多鼓勵,從中了解學生真實的閱讀水平與認知能力。同時,教師要注重融入多元化的群文閱讀方法,借助于精讀閱讀法、比較閱讀法、略讀閱讀法來區別不同的文章,讓學生在最短的時間內掌握更多的閱讀知識,從中掌握難點、重點內容,逐漸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除此之外,教師要為學生創造更多的閱讀條件,積極引入更多優質的課外閱讀資源,構建開放性的群文閱讀教學方法,讓學生結合自己的認知水平合理選擇相應的閱讀方法,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夠積極投入群文閱讀活動中,促進自身的全面發展。
結束語
總之,群文閱讀作為一種新型教學形式,主體的能動、內容的多元、方式的多樣、過程的探究、目標的生成,每一個關鍵詞都在潛移默化中推動著教學變革。我們期待,在不久的將來,群文閱讀可以得到更為廣泛、更為深入的研究與探索,不斷推動語文教學發生更為深久的改革與創新!
參考文獻
[1]孫玉梅.群文閱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運用分析[J].甘肅教育,2020(23):120-121.
[2]余運琴.群文閱讀,讓小學語文教學更有效[J].文理導航(下旬),2020(12):45-46.